作者:朱方清
寫下這個標題,當然事出有因。
2月26晚,中國圍棋協會發布通報稱,2024年12月15日,職業棋手秦思玥在全國圍棋錦標賽女子組第九輪比賽中,被裁判例行抽檢發現攜帶手機,并在手機上使用人工智能程序。
通報稱,經查看當日賽場視頻,聽取現場裁判、棋手、工作人員證言,證實秦思玥當天凌晨進入賽場藏匿手機并在比賽過程中作弊,藐視賽場紀律,情節嚴重。
為正風肅紀,維護行業風氣,經中國圍棋協會紀律與道德工作委員會研究決定,對秦思玥處以撤銷職業段位、取消2024年全國圍棋錦標賽(個人)成績的處罰,同時禁賽8年。
秦思玥資料圖,她去年剛晉升為職業二段
AI智能軟件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早已不是新聞,而作為職業棋手將AI用于賽場作弊并被處罰,在我印象中這還是首例。
公平公正是體育競賽的生命線,面對圍棋人工智能發展的新形勢,中國圍棋協會表示嚴肅對待,以案為鑒,完善賽場管理與反作弊工作。看來包括圍棋在內的智力運動比賽項目,要擺脫AI干擾可能還任重道遠。
過去運動員反興奮劑,未來會否高舉反AI大旗?值得展望。
無獨有偶,今天另有一條“大學老師說AI作文全判0分”的帖子沖上了熱搜。
某高校作業群里的一份通知顯示,老師提醒如果用AI直接生成的作文全部算0分。
用AI完成作業,寫作文,當然省事,而且水平比自己高。不難想象這條途徑對多少學生具有難以抗拒的誘惑力。
而機智的老師們有招了,發現AI生成的作業和作文,統統算0分,讓你投機取巧一場,落個白忙活!
但AI的用途又不僅限于日常的作業作文,更成為不少大學生完成報告、論文的“神器”。一些高校已經出現少數學生利用AI偽造研究數據、進行實驗圖片編輯、替代自主設計等不當或學術不端行為。
這真是比過去的抄襲剽竊更出格,也更難對付。就有不少高校出臺AI工具使用規范,國內多個研究團隊正在進行AI論文反識別的檢測研究。
而最終效果如何,以及因應AI搗亂需要付出多大的反識別資源和代價,現在當然沒答案,也需往前觀望。
但網友一條很有意思的留言,看似調侃,實則引人深思。
這條短短的留言道出了問題的“痛點”。其意指手算→算盤→計算器,包括馬車→汽車→智能駕駛,每一次進步或革命出現的時候,化解“陣痛”的良藥都是給0分嗎?
以中國古老的算盤為例,口訣多難記,功夫何其深,應用多么廣。記得我小時候大小單位都用這個,人人多少都得會點兒。但短短幾十年,算盤這物件完全被計算器取代,成為了老古董。
想必計算器剛面市時,一些老師和賬房先生擔心影響到算盤的發揚光大,而將使用計算器行為也打0分的。
但時勢洶洶,算盤終究沒能抵擋住計算器的洪流而遭全面淘汰。
如今又輪到AI。針對教育領域而言,據說它對知識范疇、教育方式等的碾壓能力,遠超算盤不知多少個幾何級。
一位南方資深語文老師嘗試讓deepseek模仿《滕王閣序》寫一篇介紹濰坊的文言文,結果讓他大跌眼鏡,其中一句“沂山疊翠,飛瀑潄萬仞之霜”,令該語文老師嘆服不止,表示自己和自己的學生永遠也寫不出這樣的絕句。
設若某個學生把deepseek上搜來的類似絕句放進自己的作文,老師批閱時是眼前一亮呢,還是上網追根溯源然后咔咔給學生打0分?
知識浩如煙海,AI妙不可言又深不可測,而課堂留給學生的作業也是龐雜繁重,未來老師的職責是否該添加重要一項:查AI,看有偷懶的木有。
如果針對畢業論文這類重頭戲或許還行,平時作業作文之類,教幾十個學生的老師您忙得過來嗎?
況且不光是大學,中學和小學呢,現在背書包的娃兒們,但凡手機在手,玩轉游戲+AI那可是比大人強太多了。
所以AI在學生中使用的潮流,總體上恐怕是擋不住。
與其隔絕AI,或發現一律打0分,倒不如讓學生與AI友好相處,使之成為與課堂、課外結合的工具,錘煉學生真本領。然后在重要的考試、論文上把好關,防止利用AI摻假,也許這才是更有效也更可行的解決辦法。
總之AI作為新事物,很多老師也未必參透其奧妙及潛在的影響。與其惶恐于“狼來了”而倉猝出手,莫如跟學生們一起共同面對,切磋提高。
相信AI對于創建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提供更多空間和助益。
廣大學子一定樂見于此,只是老師們到底準備好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