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normal"SectionTitle="有書君說閑暇之余,約上三五好友圍爐煮茶,可謂人生一大快事。關于茶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神農氏。而系統地講茶,則緣于唐代被譽為茶圣的陸羽。“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陸羽一生行茶事,在一盞清茶中品人生百味,在半生風雨中嘗遍歲月滄桑。" Type="normal"@@
陸羽出生于公元733年,是一名棄兒。
他三歲被遺棄在竟陵西門外西湖之邊,父母沒有留下任何關于他身世的只言片語。
這天,正好龍蓋寺的主持智積禪師經過,看到幾只大雁圍著一個孩子,并且把羽毛蓋在孩子身上幫他抵御寒冷。
智積禪師心生憐憫,把孩子抱回寺院中,并為他取名陸羽。
陸羽在《陸文學自傳》中是這樣寫:
“字鴻漸,不知何許人。
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
他不僅相貌奇特,還有口吃的毛病。
生活的苦難,在出生的那一刻就伴隨著他。
在日復一日的禪院鐘聲中,陸羽學文識字,習頌佛經。
智積禪師喜歡喝茶,他教陸羽汲水煮茶,并授予秘訣。
陸羽煮茶技能高超,調制的茶湯讓禪師飲后不忘。
智積禪師希望陸羽長大后可以昄依佛法,削發為僧,但陸羽不愿意,想學孔孟之道。
禪師極為懊惱,于是罰他打掃寺廟、放牧。
陸羽的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強烈,沒有紙張筆墨,他就用竹子在牛背上書寫練字。
陸羽厭倦學佛念經,不希望一輩子都在寺廟中過著重復的生活,終于,到了十二歲的時候,趁人不備,他逃出了龍蓋寺。
為了有一口飯吃,他加入一個戲班子學表演。
陸羽外貌奇特且口吃,在扮演插科打諢的丑角時,卻意外成為了優勢。
演出一段時間后,陸羽不滿足按照既定的內容去表演,他開始把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寫在劇本中,匯集成三卷笑話書《謔談》。
常言道:
“不苦不澀不是茶。”
人生亦如品茶,一定要嘗過最初的苦澀,才能品到甘甜的余韻。
往往好的人生,都是在艱難困苦中淬煉出來的。
當一個人可以平和地面對生活的起伏時,命運的饋贈也會如約而至。
公元746年,在一次表演時,陸羽惟妙惟肖的演技吸引了竟陵太守李齊物的注意。
李齊物出生宗室,一生愛才,唯才是舉。
他得知陸羽好學,不想他的天賦和才華被埋沒在市井之中。
于是李齊物馬上寫了一封信,推薦陸羽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處學習。
看似從天而降的運氣,其實是因為一個人早已做好了足夠的準備。
于是,陸羽毫不猶豫地離開了戲班,前往火門山,拜鄒夫子為師。
讀書之余,陸羽依然不忘茶事,他常到附近的茶林采茶,為鄒夫子煮茶。
在恩師的悉心栽培下,陸羽從一名江湖藝人轉型為一位有學問的茶人。
公元752年,崔國輔被貶為竟陵司馬,同一年,陸羽學成拜別鄒夫子。
下山后,他結識了崔國輔,兩人經常一起出游,一邊談論詩文,一邊品茶。
在崔國輔的點撥下,陸羽有了為茶著書立傳的想法。
為獲得更多與茶相關的第一手資料,陸羽決定去古老的茶區巴山峽川一帶考察。
崔國輔得知后大力支持,并且給予他資助。
一路之上,陸羽逢山就停下來采茶,遇到泉水就品嘗,白天向茶農請教,晚上伏案記錄所見所聞,不知不覺中過了兩年。
在安史之亂爆發后,陸羽被裹挾進躲避戰亂的洪流。
即使在逃難的路上,陸羽仍然不忘一路考察茶事。
在江南,他結交了摯友皇甫冉,兩人一見如故。
皇甫冉在《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中描述了陸羽的考察生活:
“采茶非采菉,遠遠上層崖。”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采茶要爬上高高的山上,還經常穿越林中的小徑,晚上時常要在農家過夜。
歷經多年,陸羽完成了《茶經》的撰寫,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著。
這本書不僅涵蓋了茶區分布、茶葉的生長、種植、采摘、制造、品鑒等方面,還把人的品行引入到茶事之中: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陸羽是把飲茶從日常生活習慣提升到精神層面解讀的第一人。
中國古代的貢茶,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而貢茶制度的形成則是在唐代。
大唐貢茶院是第一座專門為朝廷加工茶葉的“皇家茶廠”,建于公元770年。
智積禪師善于品茶——能鑒別茶的品種,分辨沏茶用的水,判斷出煮茶人。
唐代宗聽說后便把智積禪師召入宮中,命茶師煎茶讓禪師品嘗。
禪師接過茶輕輕嘗了一口就放下茶碗,沒有再喝第二口。
唐代宗很好奇,詢問緣由。
禪師摸著長長的胡須說:
“我喝的茶,一向都是陸羽親手所煎,其他人煮的茶,就顯得寡淡。”
聽聞此言,唐代宗立即派人把游歷在外的陸羽召到宮中。
陸羽拿出自制的好茶,用泉水煎煮后獻給皇上,茶香撲鼻,茶味鮮醇。
唐代宗品嘗后贊不絕口,連連稱好茶。
他讓陸羽再煎一碗,秘密端給禪師,禪師端起茶碗,一飲而盡后追問:
“陸羽在哪里?”
唐代宗驚訝萬分:
“你怎么知道陸羽來了?”
禪師哈哈大笑說:
“剛才這茶,只有陸羽可以煎得出來。”
唐代宗極為賞識陸羽的茶技,立刻下詔拜陸羽為太子文學,又徙太常寺太祝。
可豐厚的物質生活對陸羽并無吸引力。
親近自然,與茶相伴,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他畢生的追求。
他婉言謝絕了皇上給予的厚祿,回到山林中過上了隱居的日子,繼續他的茶事研究。
茶葉在壺中起伏,如同生活中的浮沉。
煮茶,靜候的是希望。
醉人的茶香撇去躁動不安的心。
品茶,沉淀的是時光。
在功名的誘惑面前,能夠坦然放下,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清醒認識。
沒有名利的束縛,人便多一些淡泊的自由。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公元804年,陸羽在竟陵去世。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他給后世留下的不僅是一本《茶經》,還有他對人生的態度。
人生是一把藏著秘密的鎖,陸羽有三把關鍵的鑰匙。
面對生活給予的苦難,全然接受,這是勇氣的鑰匙。
面對命運饋贈的機會,全力把握,這是野心的鑰匙。
面對功名利祿的誘惑,保持清醒,這是知足的鑰匙。
唯有如此,才能擁有一顆淡定的心。
如茶一樣,久久回甘,余味無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