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在充滿閩南風情的泉州晉江梧林傳統古村落中,一場由村民們共同演繹的“村晚”火熱上演,吸引了線上線下參與群眾達1.68億人次,在2025年春節期間為全國人民送上一道“閩味”文化盛宴,讓“傳統村落過大年”成為更有“年味”的新年俗,與廣大群眾共享福建群眾文藝事業繁榮發展豐碩成果。
文化融合與文旅共振 賦能鄉村振興
此次“四季村晚”春季主場活動,是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
活動實現省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與本土村民創作的節目深度交融。來自福建九市一區的百姓大舞臺優質節目《花茶窨香》《鷲潮海韻》《畬族花斗笠》等,與梧林村民自編自演的南音表演唱《閩鄉情韻》《惠女風情》及歌舞《水潤中華》等同臺獻藝,打造“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的百姓“村晚”大舞臺,全面展現新時代八閩文化的氣韻和風采。
此外,本次活動還以“村晚+”模式延伸文旅產業鏈,打造“看演出、逛古厝、品年味”的沉浸式體驗。依托梧林村136幢百年古厝,沉浸式開展民俗表演、僑鄉風味美食展、非遺市集、僑批文化展覽等配套活動,游客們既可以親自體驗泉州花燈、安溪竹藤編、金蒼繡等非遺技藝,也能品味地道的福建美食,了解福建民俗,感受獨具魅力的僑鄉文化。
據統計,自活動開展以來,梧林傳統村落客流突破25萬人次,旅游消費達550萬元,較2024年國慶假期增長109.30%。活動當天,梧林村吸引了2.9萬人次游客,帶動當地旅游消費220萬元。
鄉土文化盛宴 人人皆是主角
如果說春晚是全國的“大聯歡”,那么“村晚”就是家門口的“小歡喜”。活動現場,來自全省各地的鄉村文藝能人和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群偶鬧春》《茶香海韻》《漁女歡歌》等帶有福建傳統文化的節目輪番上演,傳遞著吉祥如意、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作為扎根于鄉村的群眾文化活動,“村晚”自編、自導、自演已成為一種常態,無論是普通村民還是文藝工作者,都全情投入,用他們最真摯的情感和才藝,為鄉親們帶來了一場場承載著鄉音、演繹著鄉愁、傳遞著鄉樂、凝聚著鄉情的精彩演出。這些節目不僅展現了閩南地區傳統文化的精髓,更讓遠在海外的鄉親們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情和家的溫暖。
“群眾文藝+百業” 煥發鄉村活力
梧林傳統村落作為“四季村晚”春季主會場舉辦活動,得益于梧林傳統村落長期以來立足閩南僑文化,不斷挖掘資源核心優勢,確立IP內涵及價值,以群眾文藝為核心紐帶,通過“文化搭臺、產業唱戲”的融合模式,激活鄉村經濟全鏈條。依托常態化組織閩南傳統戲劇演出、傳統民俗沉浸式體驗活動,梧林村將文化流量轉化為發展增量,形成“文藝引流—消費留客—產業留人”的良性循環。梧林村通過“群眾文藝+百業”模式,讓老建筑變舞臺、老手藝變商品,真正實現“文藝火起來、產業活起來、村民富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此次活動得到各大權威媒體的關注,新華網、國家公共文化云及福建本土等超100家媒體參與宣傳,活動總傳播量達1.68億,直播觀看量、視頻播放量、微博話題量及媒體曝光量均創新高,各級媒體累計發布報道420余篇,網絡達人發布宣推視頻280余條,央視《新聞聯播》對此進行了報道,極大提升梧林傳統村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25年是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首個春節,千百年來,春節已成為歷久彌新的文化符號和牽動人心的精神圖騰。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春節習俗融入新元素,“村晚”等新年俗正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新年味”。福建文化多元、包容、開放,八閩大地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此次梧林村“村晚”讓普通老百姓站“C位”,彰顯福建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全面展現福建豐富、多元的藝術形式,展現新時代八閩文化的氣韻和風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