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近日,“上迪夢想產業學院”的啟動,再次把近年頻頻被“撤銷”的旅游管理專業拉回了旅游業界的視野中心。
企校共建“產業學院”面向旅游管理本科、專科專業招生,是有現實中存在更多的實際需求,還是某種特定形勢背景下“不得已而為之”?
“減法”“加法”并存下,旅游管理專業未來的發展路在何方?
“上迪夢想產業學院”啟動
2月21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宣布啟動“上迪夢想產業學院”。首個“學院”設在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并將于今年3月起對內招生。據悉,首個“學院”將面向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校內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以及旅游管理、全媒體廣告策劃與營銷、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餐飲智能管理、旅游英語、會展策劃與管理等專科專業進行招生,計劃招募名額為100名左右,學制為兩年半。按照相關計劃,前兩年學生將在校接受來自迪士尼自身運營團隊與高校聯合開發的課程;后半年學生將到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在30多個運營崗位上進行學習實踐。
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人才招募及員工體驗總監胡自怡介紹,產業學院的課程體系涵蓋“迪士尼百年傳承”“運營通識課”“軟技能培養”三大模塊。以運營知識為例,在主題樂園方面,包括景點運營概述、國內外游樂設施基礎、游客服務和無障礙設施、游客流量管理等;餐飲方面,有食品安全標準的執行、餐飲體驗開發等一系列課程;酒店方面,則為學生準備了細分市場和特定需求分析等內容。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另據品橙旅游了解,2015年至今,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已與全國各地150余所院校達成合作。截至目前,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已經提供超過 2.2 萬個實習機會,其中將近 3000 名學生畢業后選擇正式加入迪士尼工作。
此外,2016年起,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陸續在全國14所院校開設“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儲備人才班”,為在校生提供行業相關課程及度假區實習機會。截至目前,“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儲備人才班”已吸納14所合作院校的2400余名學生加入,且在校生在度假區完成實習后的轉正率近一半。
據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董觀志教授觀察,基于目前復雜的經濟發展形勢,主題公園的營商環境正面臨嚴峻的挑戰,企業內部運營管理方面營造內驅力的自由度越來越緊縮,企業外部市場拓展方面打造競爭力的主動權越來越疲軟。因此,主題公園企業人才的短缺是外部性的,即需要更多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形勢穩中求進的戰略性決策人才,以及能夠推進營商環境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戰術性治理人才。相反,目前主題公園企業所需的內部性運營人才相對過剩,是否需要企業特別成立相關“產業學院”來培養所謂的主題公園專業人才,需要打一個問號。
另一位來自東南沿海地區主題公園業界資深研究人士認為,基于目前國內幾家大型主題公園的運營現狀,由主題公園企業牽頭共建的這種“產業學院”,其實際需求其實并不大,很難扛起業界的大旗。
企校共建產業學院路在何方
事實上,企校共建“產業學院”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早在2000年前后,就曾出現一輪“教育產業化”背景下的企業自建“產業學院”或者企業聯合高校共建“產業學院”的風潮。自2016年以來,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先后與青島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鄭州旅游管理學院開啟了企校共建“產業學院”的探索之路。其中,近4年來,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的產業學院培養了動物醫學、動物科學等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共計一百二十余名,約40%的學生選擇加入海昌海洋公園,目前仍有5名畢業生在公園擔任重要崗位。海昌海洋公園相關負責人對品橙旅游表示,公園目前緊缺動物科學、旅游服務、工程技術等專業人才,同時在動物板塊需要更多熱愛動物,勤奮扎實,能沉下心鉆研技術的人才。
解決人才短缺需求,推動海洋產業人才培養;適應自身發展需求、提升企業經營效率;企校共建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專業技術縱深化發展……企校共建“產業學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行業的了解和興趣,為公園精準培養和輸送緊缺人才。預計到2025年,企校共建“產業學院”將解決海昌海洋公園60%-80%的流動人才缺口。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企校共建“產業學院”正在為學生授課
盡管企校共建“產業學院”的模式,不僅解決了畢業生就業以及企業缺乏人才的問題,還可以作為專業人員的充電站,甚至發展為從初級培養到從業進階深造等多層次的培養模式。然而,海昌海洋公園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企校共建“產業學院”也正面臨著一些挑戰。
例如,如何將企業需求與高校課程設置有效銜接,如何提升學生對行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如何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等。
對此,海昌海洋公園方面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勵更多的學校參與職業教育,并搭建更為規范的校企合作平臺,促進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
董觀志教授認為,企業自建或者聯合高校共建“產業學院”,需要提前做好應對“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準備。此外,企業和校方還需要明確設置“學院”需要什么條件,需要哪個行政主管部門許可批準,如何規范管理這些“學院”。
根據國家教育部相關政策文件的規范要求,企業內部設置的“學院”更準確的定義應該是“培訓中心”,企業與高校聯合設置的“學院”更合理的解讀應該是“學歷教育”+“崗前培訓”,這兩種“學院”都不符合教育部政策文件對正規“學院”的規范要求。同時,企業參與設置的“產業學院”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企業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具有唯一性),壓縮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機會和職業生涯規劃空間。
董觀志建議,主題公園企業自建或者聯合高校共建的“產業學院”更適合直接稱之為“培訓中心”,走“經濟的歸經濟,教育的歸教育”的發展方向。
旅游管理專業路在何方
近年來,旅游管理專業一直處于被撤銷的風口浪尖。
根據山東大學近期最新發布的《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專業設置及調整情況》,該校包括旅游管理等27個本科專業暫停招生。
?攝圖網
目前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仍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三個為主。品橙旅游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國內本科高校撤銷專業名單的統計數據顯示,撤消旅游管理類專業的數量共計有102個,居于全國各專業類撤銷專業數量TOP20之列。其中,旅游管理專業撤銷了44個,酒店管理撤銷了33個,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撤銷了14個,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撤銷了11個。
《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3屆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僅為41%,遠低于本科平均(72%),是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低的主要本科專業之一(另一個較低的是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
上述情況的出現,是否意味著旅游管理專業就真的“涼透”了?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在線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認為,“從產業的要求來看,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確實面臨著調整或者說來到了適應時代需求的一個轉折點。”
相關調研數據顯示,2023屆旅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認為母校的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旅游管理人才培養需能夠應對旅游市場日益增長的復雜性和多元化需求,在此過程中產教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即在旅游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需實施產教融合戰略,構建一個互利共贏的生態系統,實現教育與旅游產業的完美對接。
在越來越多高校停止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招生的背景下,以主題公園牽頭的企校共建“產業學院”卻逆向加持旅游管理專業招生,這一反一正釋放出怎樣的信號?
董觀志教授認為,這對主題公園企業和高校來說,可能是一種“無奈之舉”:一是主題公園企業的確需要更多專業人才支持園區正常的運營工作,而高校培養的綜合素質畢業生難以無縫對接主題公園具體崗位的操作技能要求,實現就業即上崗;二是高校培養的綜合素質畢業生在目前經濟發展形勢條件下存在就業壓力,需要破解畢業生就業率下滑的難題。
“這種看似人力資源供需雙方各取所需的‘天賜良緣’,實際上掩蓋了經濟發展形勢與高等教育模式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問題。”董觀志教授說,旅游業轉型升級甚至迭代演進是大勢所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必須認清趨勢,緊跟形勢,加大改革力度,加強旅游管理專業的現代化建設,全方位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過程地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加強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現代化建設。
“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促進主題公園順應經濟規律和商業邏輯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才能推動高等教育緊跟科學技術與市場經濟的步伐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從而系統性地解決主題公園企業自建或者聯合高校共建‘產業學院’的無奈之舉,根本性地為主題公園和高校在各自應有的軌道之上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董觀志教授說。(品橙旅游Jack)
參考資料:
1.文匯報,《如何運營一家主題樂園?上海迪士尼開了家學院來教你》
2.解放日報,《想去迪士尼“上學”嗎?上迪夢想產業學院來了!學制2.5年,半年在崗實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