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體會”
文/周長行
今兒一大早,筆者神差鬼使般地在微信群里竟與文友們聊起“寫作體會”來。
其實這幾年,我蠻忌諱談這玩意。半瓶子醋才會亂晃蕩。談何體會?你把作品放在那里,其作品屬于哪個等級,你的所謂“體會”就相當于哪個檔次。曹雪芹只留下一部紅樓夢,卻沒有傳下來一篇“寫作體會”。其實他的“體會”都在紅樓夢里。他讓薛寶釵談,林黛玉談,探春談,海棠詩社里的“會員”們談,賈母有時也來弄兩句“體會”,卻極少見到曹公直接出面談。最有資格談“體會”的卻硬是不談,怪耐人尋味。
曹公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寫作者們的“鏡子”。我們做不了曹雪芹,但可以試量著學學他把功夫放在寫自己的東西上來,萬不可經不起忽悠或誘惑大言不慚地去談什么“寫作體會”的。
據我所知,真正文學大師的“寫作體會”卻都極簡單。巴金的寫作體會只六個字:要會寫,就去寫。沈從文只一句話:貼著人物寫。這是他在西南聯大“口授”給他的弟子汪曾祺的。啟功的“體會”有點兒搞笑,卻是大實話。他說他的字是“文革”時期抄大字報抄出來的。喬羽的“說法”簡直像濟寧人“抬杠”:寫歌詞哪有啥秘訣?鄧亞萍打乒乓球,她上去一打,她就是世界冠軍了!還有一次,喬羽談寫作體會,他說道:讀別人的,寫自己的,僅此而已。
這類說法聽得多了,自然就平添了些敬畏之心,我也就不敢招招搖搖蝎蝎螫螫地去談“寫作體會”了。“沉默是金”,這句話對寫作者們也如金。為此,我還特意修改了我的“作者簡介”,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這個名頭之下,我只寫何時何地出版過某某作品,曬“干貨”,至于拿過什么獎,獲得過哪些“高人”的點贊,“流量”等等,一概不說。說也沒用,讀者都有自己的眼睛。
然而,今早看上去我們是在“談體會”,但我有意識地避開虛頭巴腦的味道。與文友們說道我多年來的寫作,無非是“把時光變成了文字”而已。是的,退休后,時間充裕,就多寫點;時間短促,就少寫點;有東西可寫,就寫;沒有靈感和激情,也不硬憋,但一直堅持著,總算有一堆東西放在那里。每每看到那堆東西,仿佛覺得那就是我度過的時光了。
因此我發現,寫作似有“轉換”的功能,比如,寫一篇東西時,就覺得時間過得賊快,寫罷之后就格外敞快。受到讀者夸贊時,那就是難以言說的欣慰了。看來,好作者也是讀者夸出來的。
啊呀呀,說是不談“體會”的,怎么又來了呢。
(寫于2025年2月26日)
【作者簡介】周長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①長篇報告文學集《鯤鵬騰飛的地方》(1988年8月,廣州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②《大京九解說詞》(與人合作。1996年3月,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發行);③長篇報告文學集《趙忠祥寫真》(1996年11月,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④長篇紀實文學《喬羽戀歌》(1999年4月,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⑤長篇人物傳記《不醉不說 喬羽的大河之戀》(2007年7月,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⑥長篇報告文學集《偉大的我們》(2011年8月第一版,2011年12月第二版,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⑦長篇報告文學《大浪淘金》(201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