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終于來了!
2025年2月25日,特斯拉突然通過OTA向部分用戶推送城市道路Autopilot功能,實現路口信號燈識別、自動變道等能力。
相比美版FSD“有路就能開”,而國內版僅能在受控道路(高速、城市主干道)
運行,無法應對城中村、復雜停車場等場景,自動泊車、車位召喚、公交車道識別等美版核心功能被砍掉,官方也把名稱從“完全自動駕駛”改為“智能輔助駕駛”,強調駕駛員需全程監控。
因此,國內落地這一版特斯拉FSD也被認為是被閹割的殘血版FSD。
為什么特斯拉在中國推出殘血版FSD,這是歧視嗎?
作為智能駕駛的開創者,最早于2023年8月,就有消息傳出,特斯拉FSD測試版已通過“影子模式”在中國收集數據。然而,此事卻一波三折,遲遲不能兌現。
2024年4月,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回復中國車主提問時稱“FSD可能很快入華”,隨后他閃電訪華,推動特斯拉與百度達成地圖合作,解決高精度地圖資質問題。同時,特斯拉中國官網將FSD購買頁面從“稍后推出”改為“即將推出”。
2024年9月,特斯拉宣布計劃2025年一季度在華推出FSD,但審批未如期通過。2025年1月,馬斯克再次強調“中國的公交車道規則復雜,將導致FSD延遲落地”,用戶對“期貨”功能的耐心逐漸消磨。
2025年2月25日,特斯拉突然不宣而戰,開始通過OTA向部分用戶推送殘血版FSD。
特斯拉一再推遲向中國用戶交付FSD,背后其實是中美數據主權博弈。
中國嚴格限制車輛數據跨境傳輸,要求所有數據必須存儲在境內。特斯拉雖在上海設有數據中心,但其核心超算集群和AI訓練仍依賴美國本土。這導致特斯拉無法直接利用中國道路的實時數據進行模型迭代,只能用戶公開視頻模擬訓練。這就像讓一個只會做西餐的廚師,僅憑菜譜視頻學習中餐,最終端出的“麻婆豆腐”只能是形似神非。
美國同樣不允許高算力芯片出口到中國,因此特斯拉智能依賴上海本地服務器和有限算力進行“接力式”開發(美國團隊提供基礎版本,中國團隊微調)。綜合原因,導致了中國算法迭代速度落后于美國,功能被閹割。
這場數據戰爭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智能駕駛的未來不屬于擁有最強通用算法的玩家,而屬于能最快實現“數據-場景-政策”三角閉環的本地化強者。
不過,大家吐槽最多的是,國內殘血版的FSD僅支持HW4.0芯片(2024年2月后生產的車型),且需額外支付6.4萬元選裝費,相當于一輛小型車的價格。而國內很多競品的高階智駕早已經開啟免費策略,比如小鵬Max版的高階智駕功能,無需額外付費訂閱,購買Max版車型即可終身使用。此外,比亞迪和理想也是"硬件標配+軟件免費"的模式,陸續還將有超10個品牌推行"智駕平權"。
特斯拉這種“既要收割信仰,又不肯放下身段”的姿態,如同奢侈品硬闖拼多多,既要里子,還要面子。
在2月25日晚上,懂車帝在夜間條件下,在北京城區直播了特斯拉Model 3(搭載殘血版FSD)、理想L7、問界M9三車的智駕測試。
最終三輛車的智駕的表現,確實有點智障的感覺,都不太理想。特斯拉Model 3在直播中被交警攔下,沒有完成最終直播,但在直播期間總共有8次接管,并有6次違章理想L7 12次接管,有違章,完成直播,第一個到達目的地;問界M9 10次接管,有違章,完成直播,第二個到達目的地。
總之一句話,現在開智價,12分不夠扣的。
但是,不管如何,以特斯拉的實力,只要FSD能夠落地,那么功能快速迭代一定會來到。在中國同行的映襯下,價格調整也是遲早的事兒。
不過,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是,如果特斯拉殘血版FSD,通過迭代能達到美國的效果,在國內被驗證成功,那么激光雷達派的謊言就真正被揭穿了。
當前,激光雷達派以安全冗余為借口,并把搭載激光雷達作為拉高車價的籌碼,導致消費者為“安全冗余”支付額外費用。
當比亞迪、小鵬、華為都開始推行純視覺版的高階智駕時,單純依賴激光雷達堆砌的高價策略可能將難以為繼。
這場智駕革命沒有贏家通吃,只有持續進化的生存者。當“殘血版”FSD撕開激光雷達高價泡沫,當“智駕平權”重構價值標準,或許我們終將迎來一個更理性、更普惠的智能出行時代——那時,激光雷達不必是貴族標簽,純視覺也無需是信仰圖騰,唯有安全與效率,才是永恒的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