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律師在執業生涯中,常碰到一些令人揪心的案子,其中“公司詐騙員工不知情”這類情況尤顯復雜,這不僅關乎法律條文的精準適用,更牽扯到一個個普通人的命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關注公眾號:上海刑事律師柳向
很多時候,員工勤勤懇懇為公司打拼,滿心想著憑努力掙份安穩生活,壓根沒想到公司背后正干著違法詐騙的勾當。從法律層面講,認定犯罪的關鍵在于主觀故意。員工若確實對老板的詐騙計劃一無所知,只是按正常工作流程履職,那大概率不構成詐騙罪共犯。比如,公司前臺負責接待訪客、轉接電話,對老板在業務合同里虛構事實、騙取客戶錢財的行為毫無察覺,她所做的基礎行政工作與詐騙核心環節脫節,主觀上沒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自然不應被歸為罪犯。
上海寶山區看守所
但問題來了:怎么證明自己“不知情”?實務中,情況往往模糊難辨。有些員工雖不明詐騙全貌,卻參與了部分敏感環節,實際上可能已經踩了法律的紅線,成為了幫兇,參與了犯罪活動。比如證書詐騙,銷售人員按公司培訓的話術推銷課程;財務人員按老板指示處理一些資金往來賬目,款項來源可疑、去向不明;老板讓你去轉賬、簽合同、發郵件等等,你雖然不知道老板在搞詐騙,但這些行為客觀上幫助了詐騙的實施。現實中,很多員工覺得自己“不知情”,但比如,這時候,“不知情”可能就成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量刑環節,如果員工最終被認定無罪,那當然是還其清白,人生得以重回正軌。可要是稍有不慎被牽連,法官也會綜合考量員工在整個詐騙鏈條中的作用、獲利情況等因素。若只是邊緣角色,獲利微薄甚至未獲利,且積極配合調查,如實供述知曉的情況,司法實踐中多會從輕、減輕處罰,甚至適用緩刑,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畢竟,這些員工大多也是受害者,被不良老板蒙在鼓里,斷送了前程。
上海刑事律師柳向
身為上海刑事律師,面對這類案子,我總會多花些心力。深入了解員工日常工作細節,挖掘能證明其清白的證據,與辦案人員反復溝通,力求還原真相。因為每一個案子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多一份精準辯護,或許就能挽救一個在法律邊緣搖搖欲墜的人生,讓公平正義的光照進他們因無知而陷入黑暗的角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