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早春,古城西安涌動著蓬勃的藝術熱潮。從市中心的煥新戲臺到終南山腳下的村落廣場,從專業劇院的惠民演出到美術博物館中的深度導賞……一場場“文化春雨”悄然浸潤著市民的生活,讓傳統藝術與現代審美在交融中新生,讓文藝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大眾,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點亮城市的文化靈魂。
城市戲臺:降下“門檻”與民同歡
連日來的西安街頭,最熱鬧的當屬鐘樓腳下,易俗社文化街區中的露天戲臺。
在這方開闊而又古色古香的“文化會客廳”,西演·西安易俗社持續展開2025年西安市戲曲進鄉村(社區)文化惠民演出活動。
每天,老戲迷們提著保溫杯陸續到場,年輕人舉著手機直播,外地游客跟著節奏拍手打拍子,連路過的孩童都被演員們夸張的髯口和動作逗得咯咯直笑。臺上,《三滴血》《火焰駒》等經典秦腔的選段輪番上演,演員們一甩水袖、一跺腳跟,就將忠義傳奇與家國情懷演繹得淋漓盡致。
“以前總覺得秦腔有股‘狠勁’,現場看了,感覺自己理解的不到位,應該說是‘吼出真性情’!”2月26日下午,95后山東游客王萱宜和朋友擠在人群前,手機支架支得老高,“這是西安的味道,我想多錄點素材,回家了剪個vlog?!?/p>
與此同時,從2月21日開始,西安市總工會與西演·西安三意社聯合主辦的 “西安市職工文化演藝惠民周”演出,也掀起另一股“文化樂民”的熱潮——在市工人文化宮(原市委禮堂)展開的惠民周演出活動,以每場僅10元的超低票價,為觀眾帶來連續7天的精彩大戲,吸引大批市民紛至沓來。
原市委禮堂位于西安市南院門,最初名為“陜西大禮堂”,是西安市標志性建筑之一,2023年被列入“第七批中國二十世紀建筑遺產名錄”。其修繕提升項目,是2024年度西安市為民實事重點項目。
當2025年開年,煥新亮相的市工人文化宮向公眾正式開放,它不僅是文物活化利用新典范,更成為市民文化生活新陣地——連日來,每當華燈初上,一批批觀眾說著笑著,走進這里,欣賞著三意社演員們的精彩演出。
《楊門女將》《鍘美案》《春江月》……票價雖低,但舞臺一絲不茍:戲曲藝術璀璨生輝,梅花獎演員聯袂登臺,場場“文化大餐”不僅讓老戲迷過足戲癮,更讓許多年輕人主動搜索起秦腔名家唱段。
三意社社長侯紅琴表示:“10元票價的背后,傳遞出的是一種深刻的理念:藝術是屬于大眾的,它不應被束之高閣,而應成為人人皆可享用的精神滋養。”
美術館里:開啟全民審美啟蒙
如果說戲臺劇院是藝術的“大課堂”,那么長安路上的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則化身為一座“美育花園”。本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開啟了“探春·觀藝”公益導賞活動,該館策展部主任、策展人穆亞威化身“藝術導游”,帶領市民在該館《昂揚向欣——2025迎春主題展》中,“觸摸”春意,感受春之盎然。
《昂揚向欣——2025迎春主題展》是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在乙巳蛇年開啟的新春大展,通過“春意”“春濃”“春酣”“春影”四大主題展區,展現中華大地上的年俗與春意。
在導展中,穆亞威帶領觀眾穿梭于美博藝術殿堂,以其專業的視角和深厚豐富的知識儲備,通過解讀繪畫的筆觸韻律、書法的章法氣韻、攝影的光影敘事,揭示美術作品背后承載的文化基因與創作哲思。觀眾在沉浸式的觀展中,感受藝術家如何以多元藝術語言詮釋新春的祥瑞氣象,體悟傳統節慶文化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創新表達。
繪畫區里,工筆花鳥的細膩與寫意山水的磅礴形成鮮明對比;攝影展區中,一組記錄秦嶺景致的作品,通過光影對比將“蒼茫”二字具象化:專業人士的講解,為普通觀眾們打開了藝術欣賞的大門,讓他們的目光不再僅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是能夠穿透形式,觸及到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情感與思想。
一位帶孩子參觀的母親感慨:“以前帶孩子逛美術館,他總說‘看不懂’。今天聽老師一講,孩子突然拽著我說‘媽媽,這幅畫里有故事!’”活動不僅讓觀眾學會用專業視角“看門道”,更重塑了他們對美的感知——原來藝術從不遙遠,它藏在市井生活的煙火氣里,也在光影交錯的瞬間閃光。
文藝惠民:多元活動遍及城鄉
文藝惠民的城市實踐,仍在古城西安持續推進。
城市北郊,西安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里,2025年公益學位申請目前已全面啟動,孩子們的藝術夢想,在這里迎來無限可能。
2月25日,終南山下的終南鎮甘溝村迎來特殊的“春日盛宴”。鑼鼓聲震響的山谷之中,西演·周至劇團攜《金沙灘》《奪錦樓》《劈山救母》三部大戲登臺,為鄉親父老獻上一場場“藍天為幕,大地為臺”的鄉村演出。
為了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進一步提升市民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2月25日,西安市群眾藝術館正式發布2025年春季免費藝術培訓班的“招生啟事”,書法、國畫、纏花、面花、吉他……二十余個種類的藝術課程,堅持均等化、公益性原則,將為大眾在“市民課堂”提供多元文化藝術服務。
地域覆蓋從城市到鄉村,服務對象惠及老人、中青年、孩童——洋溢著明媚氣息的西安“春日藝術潮”中,有國有文藝院團的使命踐行,有全民美育的生動實踐,有藝術真正融入生活的溫度。正如觀看“西安市職工文化演藝惠民周”劇目后,一位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留言:“以前總覺得藝術是奢侈品,現在才發現它本就該是柴米油鹽中的一份詩意。”
目之所及,皆是美好。轉眼間,春意漸濃。
當藝術愛好者在劇場中前聚精會神,當年輕人帶著孩子逛美術館,當山村孩童在戲臺前探頭探腦……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藝術的傳承,更是一座城市的韻味。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孫歡 圖/視頻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尚洪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