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還是深圳
杭州已不是那個杭州
杭州六小龍火爆,重創廣東官場自信,被譏「包租公」的深圳一夜變臉:為初創企業配置「一張辦公桌、一間辦公室、一層辦公樓」,全面超過杭州的資金補貼。
深圳不愧是深圳,這份胸襟,與山東人一聽DeepDrink就跳腳《》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杭州還是深圳會成為中國 「硅谷」的長期追問中,杭州看起來突然發力,但如果深圳以這樣的胸襟來應對,競爭就永遠不會結束。
當然,這是全民之福。看看這張月球上看到的東亞燈光圖,就知道在空間經濟學看來,國家的未來,會同時在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這個爭論,特別有區域經濟特征。因為內生性企業和房東經濟,正好是浙江和廣東經濟長期以來的一個重要分野。
由于缺乏外資和國企資源,浙江企業多是以「前店后廠」的模式發展起來的,浙江企業家因此得了個「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描述。如果放寬視野,閩南企業家也差不多。
而廣東則不同。中國20世紀80年代說是對外開放,但首批涌來的外資,80%是港資,其次是日資。而 作為港澳 的對門鄰居,廣東近水樓臺先得月,面對 天量天降財富, 使得廣東人來不及、 也無必要 「內生性」生長,只需蓋好廠房出租給外資老板、蓋好握手樓出租給打工仔,鈔票就嘩嘩進來了。
這確實是房東而非企業家的玩法,去年12月份,那時還沒有DeepSeek的沖擊,我在《》一文中說,相較浙商,廣東人更喜歡做包租公。
家傳編輯部一位潮汕的朋友,做了大半輩子代工廠,行情不好立即轉行出租廠房做房東,可見這已經成為嶺南老板的下意識動作。
深圳的情況會不同一些,但整個珠三角的「經濟性格」如此,深圳自然也不例外。以致一位廣東官方經濟學者在做中國經濟比較時,將浙江概括為老板經濟,將廣東經濟概括為房東經濟,意思廣東老板多房東,浙江老板多企業。
他說,企業家是一個國家經濟的最底層邏輯,而中國只有一個半企業家,一個在浙江,半個在蘇南。
在路徑依賴之下,珠三角的物業成本越來越成為負擔。雖然杭州房價也貴,但杭州對創業者有各種房租補貼,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廣州和深圳,則 以房謀生——我在兩地都注冊了編輯部辦公室,確實比較了房租成本,相差甚大。 如深圳某AI企業CTO坦言: 「 我們的天使輪融資,60%用于支付南山區寫字樓押金。 」
相較之下,杭州西湖區政府為《黑神話:悟空》團隊保留3年空置辦公樓。
深圳這番力推「樂業辦公體系」,可見瞄準了這個關鍵區別, 讓利于創業者,使他們從此「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深圳的一小步,是珠三角民間財富攫取方式的一大步,就看廣州跟不跟。
當然,雖然我一直說杭州會成為中國的硅谷,但 畢竟自80年代以來,深圳吸引了全國 幾乎大半 最有闖勁的年輕人,以及面對外部世界的開放視野。單這一點,就足以秒殺包括杭州在內的所有城市。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發現讀書人、紳士、企業家、地主出身居多;個別平民家庭出身的,則通過讀書、從軍等方式,升華出家族新命運、家風新基因。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通過家庭記憶傳承,孩子汲取父輩記憶和智慧、經驗、教訓的力量,節節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都是生命和文明積累的二傳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而記憶的中斷,便是文明傳承的斷裂。
講述關于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文明和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編輯部系列,點擊關注
很多朋友想寫自己的家傳,卻苦于無處下手,我把這五年壓箱底的經驗拿出來分享: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