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它完美塑造的那些玄妙的瞬間,是無須他人輔助的。歷史是真正的詩人、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別想超越它。巴黎,這座被稱為“光之城”的浪漫之都,就是歷史杰出的作品之一。在漫長的中世紀,它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衰交替,到了浪漫傳奇的世紀之交,作為世界重要的文化藝術中心,吸引了無數藝術家和思想家,在這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如今,巴黎依然是歷史的舞臺。從2024巴黎奧運會改造城市地標到如今巴黎圣母院再次開放,文明與發展在這座城市中從未停下腳步,人們一次次締造了屬于自己的歷史。這種修復與改造,不僅僅是對建筑外觀的重塑,更是對城市集體記憶的喚醒與延續。
曾經在法國求學的Bella,以奧運會志愿者的身份再次踏入巴黎。她驚喜地發現,這座城市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人前,處處都充滿了新的變化與活力。她也成了這段歷史的參與者,見證著這座城市的又一次復蘇。借此良機,《中國廣告》創想實驗室特邀Bella分享她的獨特經歷及其對城市的深刻見解。
奧運會志愿者
Bella
奧運,她與巴黎的“心”交點
對于Bella而言,巴黎早已不算陌生。然而,當她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這座城市由內而外的煥然一新讓她驚喜不已。整個城市仿佛被奧林匹克的熱情點燃,街道、廣場、咖啡館,甚至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運動的激情。奧運不再只是運動員的舞臺,而是一場“全民共享”的慶典,將整座城市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奧運成為她與巴黎的“心”交點。
在談及這段經歷的感想時,Bella巧妙地借用“奧后綜合征”這一比喻表達了她內心難以平復的情緒,在她的敘述下,我們仿佛被帶回了那段令人懷念的時光,共同暢想:我們到底懷念的是什么?
· 舊空間,新賽場,大理念
大皇宮華麗轉身,成為擊劍和柔道賽場;埃菲爾鐵塔下,沙灘排球比賽如火如荼地展開;凡爾賽宮以其獨特的歷史韻味,為馬術比賽增添別樣風采。巴黎這座城市充分運用現有的建筑與公共空間,巧妙地將歷史厚重感與現代體育賽事深度融合,向全球展現了自有的松弛與浪漫。
· 離觀眾最近的“奧運冠軍”
巴黎奧運會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之一,體現在“全民參與”和“全城參與”的理念上。每天都會邀請前一天的金牌獲得者前往冠軍公園,與觀眾親密互動,展示金牌并進行精彩表演。這種與奧運冠軍零距離接觸的寶貴機會,讓Bella深刻體會到,奧運不僅僅是電視屏幕上的競技畫面,更是一場全民共同參與、共享的慶典。
這段特殊的經歷也讓Bella對于巴黎的人文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這段故事的發生絕非偶然,來自她與法國的十年之約——“2014年是我第一次來到法國念書,我對法國的感情正是我們十年之約的起點,我始終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于體驗,無論精彩與否,這都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巴黎奧運會就是我與法國的十年之約,相信這種體驗此生難再。”奧運成為她與巴黎的“新”交點。
一座在“歷史”上創造“歷史”的城市
歷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既是凝固的記憶載體,也是城市發展的動態引擎。它們以物質形態留存著城市的歷史脈絡,又以功能迭代推動著空間的再生與價值的重塑。作為馬術比賽的志愿者之一,Bella的主要活動地點便是凡爾賽宮。
圖片來源:百度詞條
凡爾賽宮(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國巴黎西南郊外的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這座宮殿不僅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更是世界五大宮殿(中國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之一。其內五百余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盡顯豪華氣派。
Bella分享道:“馬術比賽的舉辦場地位于凡爾賽宮的后花園,也就是它的園林區域,正好對著凡爾賽宮的中軸線。場地賽,比如障礙賽和盛裝舞步,都是在這片場地中舉行,而越野賽的場地則覆蓋了整個凡爾賽宮。
在凡爾賽宮觀賽時,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一是盛裝舞步,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馬匹翩翩起舞,那場面新奇又有趣。二是障礙越野賽,比賽當天現場觀眾多達 3—4萬人。由于沒有固定座位,觀眾會隨著馬匹的跑動而移動,整個凡爾賽宮人潮涌動。當時我在宮外負責場外工作,真切地感受到大家齊聚這座歷史悠久的宮殿,共同參與這場馬術賽事,完美地展現了歷史與現代競技的融合。
此外,在賽事期間,還有一群特殊的參與者,他們代表著凡爾賽宮的人物形象,無論是歡迎儀式、閉幕式,還是比賽進行時,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時而坐在場地中專注觀賽,時而走到觀眾中間,熱情地打招呼、合影留念,為現場增添了不少歡樂與互動。
在比賽設計上,障礙賽的每個障礙標識都蘊含著法國的歷史文化元素,或是一段小故事,或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人物。我印象深刻的有小王子、凱旋門等。越野賽的障礙地標同樣充滿法國元素,選手們需要跨越凱旋門、埃菲爾鐵塔造型的障礙,還有以小王子等人物為原型的地標,每個地標背后都有獨特的典故,這些細節之處彰顯了賽事的精心籌備。”
巴黎就是這樣一座在歷史上創造歷史的城市。當路易十四將凡爾賽宮從狩獵行宮改造成歐洲權力中心時,這座宮殿便不再僅是王權的象征——它見證了啟蒙運動的星火在此燎原,見證了《人權宣言》在革命的轟鳴中誕生,更在三個世紀后,成為馬術賽事中跨越時空的文化符號。通過奧運會將歷史建筑與現代奧運需求無縫銜接,這座城市不僅釋放了存量空間的經濟潛力,更將城市形象從“靜態地標”升級為“活態品牌”,證明了城市更新對文化名片塑造的深層撬動力。
人性與歷史的共同尊重
從城區煥新到古建筑活化,巴黎奧運會無疑是一個大型的超級品牌與城市共生共創共榮的佳例。追根溯源,這種成功并非僅僅停留在淺層的城市更新層面,背后是以對人性與歷史的共同尊重為支撐的。“人”是在與Bella的聊天過程中頻繁提及的第二大關鍵詞。
在殘疾人關懷體系的構建中,法國人展現出令人動容的文明刻度。從志愿者培訓階段系統性植入的殘疾人服務課程,至場館內部精心構建的無障礙通行體系,從特制觀賽席位到專屬接駁車隊,每個細節都訴是等理念的具象化表達。
性別平等的現代文明理念同樣在奧運舞臺上綻放光芒。開幕式上昂然升起的女性銅像,猶如一座流動的豐碑,與賽事期間性別比例、女性藝術家的專場表演形成完美呼應。最具象征意義的圣火熄滅儀式,由男女代表攜手完成的設計,恰似文明進程的隱喻——當兩性真正實現平等對話,人類文明的火炬方能永續傳遞。這種對女性價值的尊重,與殘障關懷體系共同構筑起人文奧運的精神底座。
人與人之間的聯動,真正超越了現代競技本身的意義。Bella的經歷,是無數個體與時代、與城市共鳴的縮影,她在巴黎的所見、所感、所悟,映射出人類對平等、尊重、美好的不懈追求。奧運的火種雖已熄滅,但它所點燃的人性光輝、文明火炬,將在世界各地延續。
結 語
城市的品牌生命力,根植于對歷史印記的再詮釋與空間價值的再創造。巴黎通過2024奧運會,不僅讓歷史建筑煥發新生,還重新喚起了人們對這些地點的記憶與探索,進而感知城市“舊與新”共生的魅力。
歷史建筑因功能煥新而不再囿于博物館式的陳列,反而成為觸發公眾探索欲的“文化路標”。這種“記憶活化”不僅讓城市IP更具辨識度,更在全球化競爭中為其注入差異性:當一座城市能將自己的歷史轉化為可體驗、可傳播的現代敘事,它便超越了物理空間的范疇,成為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的象征。
文|丁佳雯
排版 | 小光 審核 | 林瑩
qiū
jié
自信中國——CAMA2024中國廣告營銷大獎獲獎榜單官宣發布
創刊44周年
www.ad-cn.net
視頻號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傳到公眾號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