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今天想分享我近期的一個發現。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一個人能否過好自己的人生,到達自己想去的目的地,最重要的是什么?
自從我進入社會以來,每當遇到瓶頸的時候,這個問題時常會重新回到腦海中。
1.0階段,我認為是“能力和資源”。所以剛畢業最初的那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各種技能、各種方法論,看的書也基本都是這個方向的,那時候我最相信的一句話是“技多不壓身”。當時的我認為,只要我掌握了足夠多的技能,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2.0階段,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思維方式”。經過幾年社會的歷練,我終于發現,“怎樣解決問題”比“問題本身”重要得多。于是這個階段,我開始學習各種通用的模型,包括思考問題的模型,管理公司的模型,分析市場的模型……學習模型的好處是,我不再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地來學習如何處理,而是可以做到“一類事一類事”來處理。
但是后來,我發現模型也有它的局限性。有時候,我知道權衡利弊之后的正確答案是什么,但是心里就是擰巴,不想往那個“理論正確”的方向去走。還有的時候,沒有為什么,就是不想動,我知道怎么解決,就是不想動。
那一年是2021年。我開始懵懵懂懂地走入了生命探索之路,一開始只是想要解決“做什么都提不起勁兒”,后來越走越深,想要系統地去源頭找答案。很幸運得遇明師,最近一年,終于把復雜晦澀的理論框架基本捋清楚了,也有了一些親身的實證。
3.0階段,我的答案是“心的能量”穩定性。其實從本質來說,我們身邊所有的人事物、錢財、乃至我們自己、自己身邊的關系,本質都是一團能量,以及能量之間的流動。基于這樣的前提,想要“成就”,保持自己心的能量穩定就可以了。至于具體的“做法”,那都不是事兒。
不過想要保持能量穩定,比起“學所有的技能,以及熟練掌握各種模型”的總和,難度都要大得多得多。
因為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是大部分時候,在覺知之前,心的能量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
從先天配置的角度來講,對我尤其難。因為我是一個高敏感人,天生感知外界的能力就比別人強。別人都能看見的我能捉到更多信息,有些別人看不見的方面我也能看見。
舉幾個非常小但是被我驗證過N次的例子。
比如說,事件一,心的能量低的時候容易被負面信息影響。因為我這些年一直保持著寫公眾號的習慣,我發現每次發完,如果我寫文那天狀態好,一般收到評論區和微信私信的反饋就是“感動、有共鳴”之類的;如果我能量比較低,我如實表達了自己狀態不好,就會有一堆人來跟我說“你應該怎樣怎樣”,而我是非常不喜歡自己沒主動求助的情況下別人硬塞給我建議的。
但你看,這個事有個bug,我狀態好的時候,是能夠屏蔽外界聲音的,別人說啥都影響不了我,但一般這個時候別人也不說啥。我狀態不好的時候,“屏蔽罩”弱了點,就容易受影響,收到的還都是不好的聲音。
所以其實不是別人主動影響了我,而是我在低狀態散發的信息,共振吸引來了更多讓我能量變低的聲音。
事件二,其實應該算一個大類了。過去6年,我就沒有一次合作,是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談成的。內心能量比較低的時候,我基本上是“閉門謝客”的狀態,管他是潛在客戶還是來拜訪的朋友,一律不見,回消息也是敷衍。劉同學說我能量低的時候,渾身上下都寫滿了“莫挨老子”,他在家連呼吸都小心翼翼的。所有的專業性、精準地抓到客戶需求、責任感、靠譜、有創造性,全部都是在狀態好的時候才能“施展”。
事件三,內心能量高的時候看啥問題都“這不是個事兒”,能量低的時候覺得自己干啥啥不行。極端正面案例,20年11月一邊準備考研一邊開訓練營一邊并線執行8個項目,我覺得自己都快成八爪魚了,最后哪個都沒出紕漏。極端反面案例,有一次身體也不舒服心情也不好,手沒拿穩打碎了一個杯子,當場大哭,就覺得自己連簡單的小事都做不好。
事件四,內心能量充盈的時候,基本上做的決策都是正確的,完成的作品/項目質量都是極高的,屬于完結了自己還會欣賞很久的那種;內心能量低的時候做的事基本上回頭都要返工。
不過先天高敏也有優點。就是因為深受其苦,所以“勤能補拙”,在堅持練習方面,我比別人更勤奮;因為更容易感知變動,所以很容易看見自己的進步,正反饋更能激勵人堅持走下去。
過去四年,我點點滴滴地學了很多能夠讓自己能量穩定的辦法。21年剛開始學“轉念”的時候,我知道了“外在的世界與外部無關,一切都是自己的濾鏡決定的”,遇到什么煩心事,都拼命說服自己“與這件事無關,只與我怎么看待這件事有關”。
一心向內求,但經常會出現一個無奈的情況就是,有時候真的轉不過來啊。道理上能說服自己,心里還是有氣、有委屈、有不服,會想“憑什么啊?”
22年開始每天讀《我允許》,堅持讀了425天。很多人事物,看著順眼多了,可還是會有頑固的,怎么都順眼不了的。
再到后來23年練習觀念,不評判,只是看。看見即看見。哎呀,控制不住想要去評判。
練習金剛功和打坐,提升正氣。打坐順帶的作用還有提升覺知靈敏度、對因果有更深刻的認識。很多曾經的“困難”再到眼前,念起的瞬間覺察到當下一念,輕飄飄的就化解了。
每次我覺得自己修煉到next level的時候,覺得“之前那些難題,現在在我眼里已經風輕云淡了”,老天爺就會丟來一個更大的考試。
然后把我打回原型。
從去年年底開始,連續幾個月,集中考了好幾場了。事業停擺、現金流問題、身體狀況、糾紛、重要計劃被打破,一波接一波,我尋思著大學都放完寒假又開學了,我這咋考試一場接一場還沒到頭呢?崩潰了好幾次,好像依然沒有“到此為止”的意思。
但是我在這個過程中突然發現了自己以前的一個盲區。就是,在前行的過程中,任何一段路走了彎路,都是正常的。
我之前試圖一次性達到一種狀態,即“無論外境怎么變,內心都毫無波瀾”,但實際上這是非常難一步到位的,它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我經常對照這個,就會時常升起一些沮喪的情緒,諸如“我怎么都修行四年了,還會被這些小事影響”,會自我懷疑,認為“我是不是退轉了”。
“內心不動”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是心量無限大時,已經到達一定次第的時候,自然呈現的結果。
還有一個誤區,是我認為“通過修心可以解決一切煩惱”。從原理上來說,這句話沒有錯,我錯在無意中加了“現階段僅僅”這個前綴。這是一個山頂的境界,我從山腳下爬到山頂,需要梯子,需要攬繩。在完全到達山頂之前,我的心沒有那么強的力量,是需要外部助力的。我疼痛了需要吃藥,項目做黃了會沮喪需要安慰,遇到困難需要朋友拉一把,沒自信的時候需要鼓勵,收拾好心情,我又能看到緣起緣滅。我可以“靠自己”解決越來越多的煩惱,但那不是100%,也許我之前低谷時80%心理能量依靠外在,現在只剩下40%需要依靠外在了,已經是進步。
可能我前幾年先走的是山腳下到500m,這一段還有別人修筑的臺階,所以走起來特別順,感覺自己進步嗖嗖的。越往高爬,走的都是未被開發過的區域,海拔也越來越高,面對的是堅固的、自己都未曾看見過的習氣,只有被絆倒了、摔痛了,才發現“呀,原來還有這樣的障礙”。
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第一,你現在的煩惱有比前幾年少嗎?第二,現在對于同一件事,你有比前幾年更能看到本質嗎?
捫心自問,答案都是肯定的。所以不是因為那些讓能量變穩定的辦法沒用,也不是忽然失靈了狀態才會反復,而是爬的山越高,遇到的障礙原本就不是和之前相同量級的。
摔倒了并不可恥,用梯子也不可恥。接納所有的反復、所有的彎路、所有的磕磕絆絆。爬起來,拍干凈腿上的灰塵,接受這個過程,然后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耐心地走就行了。
用一句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總結上述內容:我對會犯錯、現在還不能全部做到、還會有長時間低谷的自己更多地和解了。只要還在往前走著,總能到終點。
我知道不應當有分別,我往那個方向努力著,但是現在就是做不到,就是有討厭的人。那我就接納自己還會討厭,知道接觸了狀態就會變差,那就先遠離不見,讓自己保持好心情。
我知道所有感官收攝來的信息都是幻,我往那個方向努力著,但是現在全靠心的力量空不掉啊。鄰居裝修噪聲我就是很煩躁,那就先出去躲一躲。
我知道外面的一切事物都是“境界風動”,我的感知與外境變化無關,是因為自己“轉識浪起”了。我往那個方向努力著,能清凈多少是多少,做不到的留到以后慢慢練習,反正紅塵之中多的是機會,過不了的考試總會再重考。
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按照普通人的節奏往前走就行了。可以拿圣人的境界當作跑道終點的小旗子激勵自己,沒必要拿圣人的標準內耗自己嘛。往前走著呢,別催。
之后的人生,熱情地去擁抱真實的生活吧。會開心,會受傷,會流淚,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人和事,會在經歷種種之后,恍然大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原來是這樣的境界。在那之前,求不來,急不得。保持練習,保持覺察,發心不退,堅持慢慢走著就好。
我們下周四14:00見~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