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我是個街溜子,躺平不內卷。
今天蘇州天氣不錯,我就到蘇州去溜達了一圈。
蘇州,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給世人留下了幾百個古跡:虎丘、寒山寺、拙政園、獅子林、西園、留園......如今,古老的蘇州有很多工業園區、也有日本友人在此工作。
山塘街上,蘇州小食特別多,梅花糕、海棠糕、蘇州面點、芝麻片、綠豆糕、各種烘糕......玲瑯滿目;
走在山塘街上,看著白天與黑夜的山塘路,感覺自己與歷史對話;
山塘街、觀前街是外地來姑蘇的游客去玩的地方、平江路是蘇州本地人喜歡去吃飯的地方。
我在山塘街上散步時,遇到不少外籍友人,這一家三口來自日本,漂亮的女兒高高興興在拍照留念。
虎丘里有很多古跡,以前去虎丘的時候,沒有在意,值得多去幾次。
虎丘里有一座古真娘墓,上面都刻著“古真娘墓”四個字。其中一塊小碑是圣祖康熙年間(1662-1722)張潮的手跡,上書“海陵陳鐵坡重建”的字樣。
真娘,原名胡瑞珍,本是北方的一個良家女子。她的父母相繼病亡后,唐安史之亂時,她南逃至蘇州,無依無靠,被迫墮入風塵。
在蘇州閶門外樂云樓接客的她,因貌美、善舞、工書、精于棋畫而名譽蘇州。當時有一位名叫王蔭祥的書生,慕名而來,兩人頗為相投。王蔭祥向真娘求婚,卻遭到了她的婉拒。
王生求婚無門,重金賄贈鴇母,留宿真娘房中。真娘被逼自縊身亡,以死守身。
王蔭祥悲痛之余,斥資厚葬真娘于虎丘,并在墓上建亭紀念,墓前手栽鮮花,植為“花冢”。
時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還為她寫了墓志銘。
白居易的詞中寫道:“真娘墓,虎丘道。不認真娘鏡中面,惟見真娘墓頭草。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牢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
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陳鐵坡在一座祠堂前尋到真娘墓碑的殘片,葬碑為墳,重修其墓,覆以小亭,作《重修真娘墓記》。
我對古人狎妓的事情有些不解:當年很多文人墨客大概是以“才情”相依托的吧:才子有才、佳人才能有感情?亦或,封建時代的女性本來地位就低,男人都可以娶三妻四妾,因此,用這樣的貞潔牌坊來給后世女人做標榜:就是為了控制女人、奴役女人,讓女人永遠處于“守貞”而死的壯烈中被人憑吊吧?
放在當下,狎妓就是嫖娼,雙開。
當年沒有什么照相數碼技術,根本看不到真娘究竟有什么花容月貌讓王蔭祥如此著迷、猴急,結果誤了卿卿性命。
這個王生,放在當下,就是用“鈔能力”試圖讓自己心儀的女生就范,結果,真娘為了自己的婚姻自由、自覺無法擺脫社會強加給她的牢籠決定一死了之,性格可謂剛烈,結局可謂悲慘。
白居易作為當時蘇州的官員,還為這樣一個邊緣女性寫詞謳歌其精神,也是匪夷所思:一個女性自殺了、就是因為有人要逼婚。白居易不譴責逼婚者、私相授受者、卻寫詞“謳歌”?!想來也是為了豎立所謂的“三從四德”的規制以昭告天下、但白居易顯然并沒有打算想推翻這種對女性的“吃人”的制度,只是假惺惺表達自己的所謂“同情”罷了。
所以,思想的解放才能把禁錮人性的枷鎖打開,不要被那些所謂的“文人雅士”誆騙、禁錮。翻開幾千年封建文化史,就是一部吃人史。
虎丘出口處右側,有一座“義士陵園”。
園內安葬著顧士杰和史金奎兩位英勇的義士。這座墓園始建于1926年,原本是救火聯合會的公墓。
顧士杰,是一位東中市熟肉店的小業主。
1949年1月22日傍晚,高師巷許氏居民家發生火災,顧士杰正在煮肉,聽到警報聲后,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奔向火災現場。
由于龍頭水量不足,顧士杰和其他兩位隊員不顧河水冰冷,奮力移動橡皮管吸水,不慎跌入河中,橋堍駁岸突然崩塌將其壓傷致死,年僅33歲。
史金奎是“同安龍社”的義務救火員。1926年4月5日,閭邱坊葉家因煤油爐引起火災,全家8人和鄰居唐老太被燒死。史金奎在救火過程中不幸觸電身亡。
虎丘里這只獅子,耳朵被磨掉了,感覺像豬豬。
寒山寺里的橘貓,眼睛就好像永遠睜不開。
《楓橋夜泊》這首古詩,傳頌百年,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安史之亂后,他途經寒山寺留下這首千古絕唱。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我也想起了那個唱《濤聲依舊》的歌手毛寧。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