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名,六十年代生人,河北省衡水市人,現居北京西城,自幼習愛書法,研學不斷,尤善行草書
現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河北省毛體書法家協會衡水代表處秘書長
衡水濱湖新區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河北省經濟協作促進會衡水分會名譽會長
因為書寫書法曾兩次榮登中央電視臺,被譽為央視書法達人。
不僅可以右手正書、反寫和左手反書、正寫等揮毫,側寫反書和逆筆倒序側寫反書堪稱中華一絕。
2012年春節,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八仙過海鬧新春》電視節目錄制,中央電視臺
第二、四、八套分別于大年初二、三、四等日的黃金時間進行了播出,后來又進行了多次的重播,
2018年8月25日,再次應邀,在北京參加了2018-中國《琴棋舞悅-水墨青花》公益中秋晚會節目的錄制 。中央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及百度、優酷、新浪等各大媒體全程并機錄制,并通過微信等全程直播播放。
同年9月24日中秋節,中央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進行了播出并后來多次播放。
2019年5月應郵政部門邀請,出版并發行了以贊譽芍藥花為書法背景的郵政名信片
2020年11月20日,應邀在北京榮寶齋現場書寫書法,
近年來,多次到市、縣社區和單位現場書法,還應邀到河北、海南、深圳、黑龍江、石家莊等省、市電視臺和單位、哨所進行節目錄制,
還在北京泰舍書局,麗澤天街,首科大廈和六里橋,京鐵和園等園區社區和單位現場書法,書法作品廣泛被中外各階層和友好人士收藏。
郭金名先生作品中的每一個行草調度都能彼此照應,相互關聯,字字勢態可見于牽連之氣,更可見于縈繞之形,上下銜接,左右顧盼,無任何的呆板刻意和凝滯死板,唯有一股靈動的正典大氣盡暢于書法作品之間!感情融注筆端,書風正典大氣。
郭金名先生的書法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筆法精妙,行筆瀟灑飄逸,字體趨于橫式,轉折多方筆,中鋒、側鋒并用,質樸與研美并存。細品先生每幅行草作品,總能感覺其筆線行運,時而剛柔相濟,時而急緩相合,墨韻也是盡可能的在變化中賦予抒情表現,并且無論是緩急還是濃枯,其均是有法可循,有韻可賞!
郭金名先生的作品筆法應富有變化,通過提按、轉折、頓挫等筆法技巧,使線條產生粗細、輕重、緩急等不同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字越大越見神采,線條變化豐富,既有草書的流暢靈動,又不失厚重莊嚴。
郭金名先生的筆法獨具特色,八面出鋒,提按轉折變化豐富,起筆果敢銳利,行筆輕重緩急恰到好處,線條富有彈性。結構欹側險絕,通過巧妙的筆畫穿插與呼應,于不平衡中求得平衡,形成獨特的動態美感。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顧盼生情,疏密有致,墨色濃淡相宜。先生書法展現出瀟灑奔放、沉著痛快的風格,對后世行草書法創作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
行草的結構注重疏密的對比和變化,郭金名先生通過對字體筆畫的疏密安排,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在書寫時,書法家會根據字體的形態和筆畫的多少,合理地安排筆畫的疏密關系,使字體的結構更加緊湊、協調。例如,在一些筆畫較多的字中,可以通過減少筆畫的重疊和交叉,使字體看起來更加疏朗;而在一些筆畫較少的字中,則可以通過增加筆畫的粗細和長度,使字體看起來更加飽滿。
郭金名先生的行草線條流暢、氣勢磅礴,充滿了生命力和活力。草書作品往往呈現出一種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美感,使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藝術震撼。它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和思想表達方式。草書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郭金名先生的篆書,書寫時要求筆劃完整、連貫,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在欣賞篆書作品時,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其表面的美感,更可以感受到其深層次的內涵和韻味,讓人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伴隨新時代翰墨藝術的不斷發展和日益繁榮昌盛,郭金名先生必將會承擔起更多的傳承責任。期待先生在傳統書法的道路上銳意精進,更上一層樓!
(文/田野)
歡迎點贊留言,喜歡老師作品隨時留言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