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體系的競賽娃真的要無路可走了嗎?
昨天在某社交平臺上閑逛,看到許多人發帖在吐槽和抵制競賽作弊的行為。
有網友分享說,自己前幾天在某美本頂級講座上聽到,AMC/AIME這兩個競賽作弊嚴重的消息已經在美本教授圈,人盡皆知了,競賽將不再作為美本錄取的依據。
評論區的回答更是苦競賽久矣。
有人稱不只是AMC/AIME,現在稍微有點知名度、但又沒什么門檻的競賽都是題目和答案滿天飛,有些是孩子自己買題,有些則是機構在家長不知情時,把題目提前告知了孩子。
今年被冠以“物理競賽性價比巔峰”美譽的F=MA就出現泄題了,該競賽只限美國本土的學生參加,所以作弊不僅僅只存在于國內,而是一種全球性的問題了。
既然競賽作弊猖獗一時,國際路線的孩子還有必要參加嗎?
我們依然覺得它是有必要的!
在申請時,尤其是美本申請中,競賽作為一種興趣活動,是不可或缺的。
競賽真正存在的價值并不是為了讓孩子拿到一個高分,或是用它敲開名校的大門,更不是攀比、炫耀的衡量工具。
而是利用競賽讓孩子確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同時培養孩子的學術素養、思維模式以及抗壓能力,它是一個探索知識、展現熱愛的的手段。
比如我們群里就有位媽媽分享說,自己孩子不知道大學申請時選什么專業,于是讓孩子在初一時慢慢嘗試走競賽的路,把數學、生物、化學等競賽參加了個遍。
最后孩子才知道自己對化學特別有興趣,還有點小天賦,后來在美本申請時去到了前30大學的化學專業。
當然在沒有其他佐證材料的情況下,如果僅靠一個競賽成果是無法獲得名校的錄取的,尤其是美本講究綜合評估,競賽只是各項活動中的一個小環。
想要展現自己的學術實力,還是要采取競賽+多元化活動證明組合的策略,比如競賽+科研等等。
具體國際路線的孩子可以選擇哪些競賽?可以參考文中的圖片3,或者選擇麻省理工學院推薦的項目(圖4和圖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