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讓特朗普心心念念的烏克蘭稀土等礦產資源儲備,很可能是烏克蘭無中生有畫出來的“空餅”——更直白地說,澤連斯基很可能是嚴重欺騙了特朗普,如今已經下不來臺了……
彭博社稱,對烏克蘭海量稀土資源的炒作其實始于烏克蘭自己。“去年11月,為了找到與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接觸的方法,烏方提交了一份‘勝利計劃’,其中就包括對該國礦產資源巨大潛力的描述——總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
特朗普對此非常感興趣,不久前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明確談到了他與烏克蘭官員的會談:“我告訴他們,我想要價值5000億美元的稀土。”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也提到,是澤連斯基在去年秋天首次向特朗普提出,可以將烏克蘭的采礦權授予美國公司,以此換取美國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1. 烏克蘭礦產的真實家底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和全球權威礦業數據庫的數據,烏克蘭并未被列為擁有重要稀土儲量的國家。其稀土資源主要集中于小型鈧礦,且未發現具有戰略價值的大型礦床。烏克蘭政府聲稱的“歐洲最大鈦礦儲量”和“50萬噸稀土資源”,實際依據是蘇聯時代的勘探報告,數據陳舊且未經現代技術驗證。
目前有關烏克蘭稀土礦床的信息主要來自烏克蘭政府數據,但該國地質調查局的前負責人承認,并沒有對該國的相關資源進行過現代化評估。現有公開資料顯示,當前烏克蘭的稀土來源似乎大多數是生產磷酸鹽等材料的副產品,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格拉塞林·巴斯卡蘭透露,目前對烏克蘭礦藏的估計都是基于蘇聯時代的調查,數據不新,有效信息很少。
2. 礦產分布與戰爭現實的矛盾
即便假設烏克蘭的礦產儲量屬實,其開發也面臨致命障礙。根據烏克蘭議會前議員阿爾喬姆·德米特魯克的爆料,烏克蘭稀土礦藏主要分布于頓涅茨克、扎波羅熱等俄控區,以及亞速海沿岸等戰火激烈的前線地帶。在俄軍實際控制或頻繁轟炸的區域內開采資源,無異于天方夜譚。德米特魯克直言:“若這些礦產真如澤連斯基所說容易開發,烏克蘭企業早該行動了。這完全是一場騙局!”
3. 阿富汗的“前車之鑒”
美國對烏克蘭礦產的狂熱追捧,不禁讓我想到當年2010年的時候,五角大樓宣稱阿富汗擁有“價值1萬億美元的鋰礦”的鬧劇。最終卻發現阿富汗的礦產開發因基礎設施匱乏和政局動蕩而無法推進。反正老美對于礦場的貪婪是孜孜不倦的!
美國對烏克蘭礦產的興趣,根源在于其試圖擺脫對中國稀土供應鏈的依賴。中國目前控制著全球約80%的稀土加工產能,而稀土元素對國防、新能源和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特朗普政府將烏克蘭視為“替代選項”,希望通過控制其礦產削弱中國的主導地位。然而,這一戰略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烏克蘭既無足夠儲量,也無開采能力。
美國提出的礦產協議草案暴露了其赤裸裸的掠奪意圖。根據《每日電訊報》披露的條款,美國要求獲得烏克蘭未來50%的未開采礦產所有權,并控制石油、天然氣、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甚至要求協議受美國紐約州法律管轄。連英國人都看不下去,英國媒體將此協議比作“凡爾賽和約”,認為其實質是對烏克蘭的“永久性經濟殖民”。
特朗普他多次強調“美國優先”,將援助視為投資,要求烏克蘭以資源抵債。烏克蘭以夸大礦產儲量為誘餌,換取美國持續援助,可謂是豺狼遇虎豹,天仙配!
但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牛吹得太大了,特朗普還真的拿它當真了!此前拜登政府向烏克蘭提供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各種援助,其實是抵押了烏克蘭的各種利益,喂肥了美國各大財團。但如今情況不一樣了——如果特朗普以及背后的美國財團最終發現,根據與烏克蘭簽署的交換資源協議繼續投入巨額資金之后,竟然陷入了一場價值數千億美元的驚天騙局,他們能饒得了烏克蘭政府這些人?
無論如何烏克蘭都難逃“耗材”的命運!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已淪為大國博弈的“耗材”。美國軍火商通過戰爭攫取暴利: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價三年暴漲220%,雷神公司獲得83億美元訂單;歐洲能源巨頭則趁機低價收購烏克蘭農業用地。而烏克蘭民眾承受著人均GDP跌破2000美元、430萬青年逃亡、士兵自購二手防彈衣的殘酷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