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2月,俄烏沖突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土耳其安卡拉拋出一份停戰條件清單。這份清單的苛刻程度,連見慣國際風云的觀察家們都倒吸一口冷氣。條件清單包括:烏克蘭軍隊投降、割讓五個地區、永不加入北約、建立“去納粹”政權。這份看似“勝利者宣言”的方案,實則將澤連斯基逼入絕境。
從“去軍事化”到“割地投降”,俄羅斯的胃口越來越大
三年前,普京提出“去軍事化”“中立化”“承認克里米亞主權”三大目標時,外界尚以為這是談判籌碼。但如今,俄羅斯的條件已升級為“城下之盟”:烏軍需全面投降,基輔需讓出五個地區(包括已“公投入俄”的烏東四州及哈爾科夫部分領土),并推翻現政權建立“去納粹”政府。這種轉變的背后,是戰場與政治的雙重算計。
俄軍雖控制烏克蘭20%領土,但在哈爾科夫、扎波羅熱等關鍵戰線仍舉步維艱。2024年“紅軍城戰役”持續數月,俄軍傷亡超5萬人卻未能破城,暴露出其“局部優勢≠全面勝利”的困境。然而,特朗普的上臺給了俄羅斯戰略機遇——美國凍結380億美元援烏資金,公開批評澤連斯基“浪費美國資源”,甚至暗示“烏克蘭應接受領土割讓”。普京趁機抬高要價,將“戰場籌碼”轉化為“談判杠桿”,迫使美國在“快速停火”與“盟友利益”間抉擇。
特朗普給俄羅斯助攻?
特朗普對俄烏沖突的態度,堪稱“商人邏輯”的極致演繹。他一面叫停對烏軍援,一面推動美俄密談,甚至計劃訪俄討論“重大經濟合作”。這種急迫,源于三重算計:
1. 甩掉包袱:美國已為烏克蘭投入1770億美元,特朗普視烏克蘭為“負資產”,急于止損。
2. 收割資源:美方新版協議要求烏克蘭交出50%礦產資源收益,包括稀土、港口運營權,甚至設立美國全控的“重建基金”。
3. 政治鍍金:通過促成“史上最難和平協議”,特朗普欲塑造“外交強人”形象,為2028年大選鋪路。
這種“利益至上”的邏輯,讓歐洲驚呼“被出賣”。歐盟雖推出7000億歐元援烏計劃,但內部裂痕深重——德國拒絕對烏派兵,波蘭趁機升級軍備,法國則轉向“戰略自主”。美俄的“越頂外交”,徹底將歐洲踢出決策圈。
澤連斯基被逼上絕路
面對俄羅斯的“城下之盟”與美國的“資源勒索”,澤連斯基的抵抗顯得悲壯而無力。他曾寄望歐洲支持,但馬克龍改口“絕不派兵”,朔爾茨削減60%援助;他曾求助中國,但中方堅持“勸和促談”而非軍事介入。更致命的是,烏克蘭內部危機四伏——前線士兵月薪不足300美元,民眾支持停戰比例飆升至64%,前總司令扎盧日內民調反超澤連斯基。
俄方條件中,“去納粹政權”一條尤為致命。所謂“去納粹化”,實為顛覆現政權——普京直言“澤連斯基支持率僅扎盧日內一半”,暗示基輔需“換人談判”。若接受此條件,澤連斯基或將流亡巴黎;若拒絕,則面臨美國斷供、俄軍猛攻的雙重絞殺。
回顧烏克蘭的這三年變化,戰爭導致百萬傷亡、5000億美元外債、50%基建損毀,若再割讓資源與領土,將徹底淪為“經濟殖民地”。而所謂“美俄和平”,不過是霸權者瓜分利益的遮羞布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