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延禧攻略》中的高寧馨高貴妃,還是《如懿傳》中的高晞月高貴妃,都非善類。
高寧馨蠻橫跋扈,因乾隆鐘愛皇后而處處與皇后作對,也為難不肯依附自己的嫻妃,最終在嫻妃的設計下不得善終;
高晞月雖然同皇后富察.瑯嬅的關系十分要好,總是為了皇后而設計后宮妃嬪,尤其是乾隆喜歡的嫻妃那拉.如懿;但是高晞月最終也沒有善終,甚至因為皇后所賞賜的手鐲而一生無所出,因為乾隆的設計病情越來越嚴重,終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歷史上真實的慧賢皇貴妃賢德,深得乾隆寵愛
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上,慧賢皇貴妃高氏并非高寧馨,也并非高晞月,而是《甄嬛傳》中甄嬛口中那個“賢良淑德的高氏”。
差不多在雍正五年的時候,皇四弘歷身邊多了八九位侍妾格格,差不多便是這個時候高氏侍奉在了弘歷身邊,為侍妾格格(也就是使女)。
在大清,皇子的福晉等級: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侍妾;想要從侍妾晉封為庶福晉、甚至是側福晉,需要在子嗣上下功夫。像雍正帝的齊妃李氏,原本便是雍正帝還是皇子時的侍妾,因接連生下三子一女而被晉封為了側福晉。
然而,雍正十二年,高氏在無所出的情況下被晉封為了側福晉,成為弘歷身邊的兩位側福晉之一(另一位是那拉氏,也就是乾隆的繼后)。
雍正十三年乾隆皇帝登基后,高氏更是被直接冊封為僅次于皇后的貴妃,這是乾隆朝第一位貴妃
不僅如此,乾隆還下旨將高氏一族抬出包衣,抬入滿洲鑲黃旗。如此殊榮,讓高氏一族徹底崛起
然而高氏在乾隆十年便病逝了,在病逝前乾隆將其晉封為皇貴妃,這是乾隆朝第一位皇貴妃。
高氏病逝的次日,乾隆便賜予其謚號“慧賢皇貴妃”,“慧賢”二字在滿語中的意思是“靈慧,有德有才”。若是看《延禧攻略》中的高寧馨,與《如懿傳》中的高晞月,確實與“慧賢”二字不搭;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高氏,確實擔得起乾隆如此高的評價。
在乾隆為慧賢皇貴妃增加謚號的祭文中,是這樣評價高氏的:
你不僅秀美而且頗富文采,熟悉遵循皇家典禮,輔佐成就我;然而你卻在大好的年華早早去世了,太后為你的去世傷心,永遠懷念你這位孝順、德才兼備的賢妃,皇后也因為失去你而傷心,因為她失去了一個對自己的有幫助的知己。
韞秀懷文、含章履順,嫻習天家之典,弼成王化之原....悲深慈幄,永懷克孝之賢妃;悼切中宮,謂失同心之益友。
而乾隆更是在高氏去世后,多年后一直緬懷高氏,為高氏作了很多首詩。
按照乾隆對高氏生前的寵愛程度,以及在高氏去世后的緬懷,按理說乾隆會厚待高氏的娘家人。畢竟在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病逝后,乾隆便厚待了金佳氏的幾個弟弟,尤其是金佳氏的幼弟金簡,位極人臣,是乾隆朝中后期僅次于和珅的寵臣。
然而高佳氏去世后,乾隆不僅“沒有厚待”高氏的娘家人,反而將岳父高斌革職,發往治河工地上效力;至于高氏的弟弟高恒則是被處死,而高氏的侄兒高樸結局更慘,在被乾隆誅殺后尸骨喂了狼犬,不準其入土為安。
這究竟是為何呢?
其父高斌接連被貶,最終在治河工地上去世
高斌在康熙一朝時僅為內務府中的微官末吏,雍正帝登基后高斌才平步青云,僅四年的時間便位蘇州織造,并且不久便位至布政使;雍正九年時位至河道副總河一職,雍正十一年時署理河道總督一職,沒多久正式被任命為河道總督。
正因為高斌成為雍正朝后期雍正十分器重的河道總督,其女高氏才得以被超拔為側福晉。
畢竟不管是皇帝的后妃還是皇子的妻妾,其地位均跟自己的家族有直接的關系。
到了女婿乾隆皇帝繼位后,高斌更得器重,乾隆六年時被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河河道總督;
乾隆十年,在女兒慧賢皇貴妃病逝后,高斌加太子太保銜。并且在這年五月任禮部尚書,這年十二月,入值軍機處、位至協辦大學士;乾隆十二年時入閣拜相,被任命為文淵閣大學士。
可見在慧賢皇貴妃病逝后,乾隆確實打算厚待岳父一家。
然而,從乾隆十三年開始,高斌讓乾隆越來越失望:
這一年高斌同副總河顧琮一起前往浙江調查浙江巡撫貪一案,然而在查案的過程中高斌并未做到秉公執法,被朝廷議罪革職;但這一年高氏僅去世三年,乾隆不忍將岳父革職,便從寬處理,改為留任原職。
然而也是在這一年,高斌又因為在查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一案時徇私,乾隆十分生氣下旨將高斌革去大學士一職,不過仍舊負責江南河道總督一職。
若是高斌能夠在河道總督一職上致休的話,也算是善終了。
然而乾隆十八年,在洪澤、高郵等地發洪水的時候,高斌作為河道總督卻失職;
也是在這一年,高斌本就已經讓乾隆不滿,卻還包庇袒護下屬,乾隆大怒下旨讓高斌前往治河的工地上效力,以此來贖罪。
乾隆二十年,高斌在治河工地上去世,終年72歲。
高斌去世時已經無職,但是其畢竟是慧賢皇貴妃的父親,乾隆下旨贈予其內大臣銜,讓內務府為其料理后事;并且在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念及慧賢皇貴妃,便賜予岳父謚號“文定”,并且在乾隆五十一年將岳父入祀賢良祠。
其弟高恒被抄家問斬
作為慧賢皇貴妃的弟弟,高恒確實也因為是乾隆的小舅子而得到了乾隆的厚恩:
乾隆初年時,以蔭生的身份任戶部主事,后被調任戶部郎中;
之后又負責前往山海關、淮安以及張家口三弟負責榷稅一事,此職本就是肥差,乾隆此舉也是想讓小舅子一家的生活能夠無虞。不久高恒奉命署理長蘆鹽政、天津總兵等職,并且在乾隆二十二年時被授予兩淮鹽政。
兩淮鹽政中的鹽運使雖然僅為從三品官,品級不算高,但是卻是直接向乾隆皇帝負責,有任何事情直接上奏皇帝,不僅手中的權力極大,而且是一個實打實的肥差。
在任上幾年的時間的,高恒自是能得不少好處。
而高恒并不是一個安分守己之人,仗著自己是乾隆皇帝小舅子的身份,絲毫不知收斂。
在清朝的時候,鹽商若是想要販賣食鹽的話,需要官府發的“綱引”。
高恒作為兩淮鹽政,每年向朝廷申請20萬到40萬份綱引,而每一位鹽商想要申請“綱引”的話,高恒便能得到3兩銀子的好處。一年下來,高恒便能得上百萬銀子。
其實高恒此舉,原本乾隆并不知曉。
畢竟在乾隆三十年時,因為高恒堂兄高晉任兩江總督的緣故,乾隆便將高恒調任戶部侍郎(從二品),之后先后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吏部侍郎等職,再與兩淮鹽政無關。
然而乾隆在乾隆三十二年南巡的時候,兩淮的鹽商都來揚州迎接圣駕,或許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乾隆得知了小舅子貪墨一事。
乾隆三十三年,現任兩淮鹽政將高恒在任期間的作為都上奏了乾隆皇帝,乾隆即便是想要袒護小舅子,也實在是無從下手,畢竟高恒貪墨得實在是太多,根據兩淮鹽商的說法,在高恒在任期間鹽商們上貢以及在乾隆南巡期間所耗費,一共是467萬兩銀子。
乾隆只好下旨刑部,將高恒入獄問罪。
高恒入獄后,孝賢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成為其求情,希望乾能夠看在已經去世多年的慧賢皇貴妃的面子上,能饒恕高恒,免其一死。
然而乾隆說了一句話,嚇的傅恒再也不敢再為高恒求情:
若是皇后的弟弟如此,我當如何啊?
乾隆此話的言外之意是:高恒作為慧賢皇貴妃的弟弟,做了錯事便可以免于一死;那么你作為孝賢皇后的弟弟,豈不是就可以肆意妄為了?
慧賢皇貴妃生前,便同孝賢皇后的關系極好;
在朝中,自然高氏一族同富察氏一族的關系也是極為融洽的。雖然兩個家族之間沒有聯姻(高氏一族雖被抬出包衣,但若是想要同沙濟富察氏一族聯姻,確實還有些困難),但想必作為孝賢皇后的弟弟——傅恒,同慧賢皇貴妃的弟弟高恒,私下里應當私交甚好的。
傅恒為其求情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高恒確實太過分,乾隆也不好網開一面。
隨后,乾隆便下旨將高恒家抄家,并且將高恒問斬。
至于高恒的府邸,則是乾隆三十四年時,被乾隆賞賜給了固倫和靜公主(令皇貴妃魏佳氏所生的第一個女兒,嫁親王拉旺多爾濟,長居京城),改建為固倫公主府。
其侄兒有過之而無不及
高恒雖然被抄家問斬,但是乾隆仍舊厚待了他的兒子——高樸。
一開始高樸被授予武備院員外郎,后被調任給事中,并且任山東漕政。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時,也就是高恒被問斬四年后,高樸便已經位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很顯然乾隆想要好好栽培高樸,希望高樸能夠承繼高斌這一脈,不要讓高斌這一脈在大清沒落
然而高樸在值月食的時候,卻沒有及時救護,乾隆對其有些失望:
高樸年少時十分勤勉用功,所以我才會厚恩對其加以重用,這是他人不能與之相比的。只是讓我沒想到的是高樸在我的面前尚且還可,但是在后卻只知享樂,這豈不是辜負了我對他的栽培嗎?
按照大清律,高樸理應被革職,但乾隆還是不忍,寬恕了他。
后將其調任兵部右侍郎,并且在乾隆四十一年時,乾隆將高樸調任葉爾羌辦事。
在距離葉爾羌僅百余里的地方,有一座米爾岱山,這座山產玉石,所以乾隆便下旨將這座山封了起來,不準隨意開采。
高樸上奏折,請求乾隆能夠答允在米爾岱山開采玉石,一年開采一次。
只是讓乾隆沒想到的是,高樸之所以如此請求卻是為了自己。
高樸讓當地三千百姓前去米爾岱山開采玉石,并向這些百姓索要金寶;甚至將朝廷下令開采的玉石私下里賣掉,將銀兩都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乾隆四十三年,烏什辦事大臣永貴將此事上奏乾隆,乾隆得知后十分生氣,直接下旨將高樸抄家,并且讓高樸貪墨得玉石都歸還朝廷。
永貴又告訴乾隆:葉爾羌存銀一萬六千多、金五百多。
乾隆下旨,將高樸誅殺。
在乾隆誅殺高樸的父親高恒的時候,傅恒便為高恒求過情,希望乾隆能夠看在已經去世多年的慧賢皇貴妃的面子上饒恕高恒一命;但是被乾隆反問“若是皇后的弟弟犯了法,應當如何呢?”
傅恒被乾隆的話嚇得,不敢再求情。
而此次高樸的作為,比其父更為過分,乾隆自然也不會留情面,直接下旨:
“高樸貪婪無忌,罔顧法紀,較其父高恒尤甚,不能念為慧賢皇貴妃侄而稍矜宥也。
高樸被誅殺后,乾隆下旨將其尸骨扔去喂狼犬,不準其家人為其收殮入葬。
結語
其實在慧賢皇貴妃去世后,乾隆對待高家還是十分厚待的:
其父高斌入閣拜相,被接連革職,也是因為其并未做到安分守己,做了很多讓乾隆失望的事情
其弟高恒,即便是在其父高斌被接連革職的情況仍舊得到了乾隆的重用,并且得了一個肥差;若是高恒能夠安分守己的話,乾隆讓小舅子位至六部尚書也不是不可能的,畢竟高恒是高斌唯一的兒子。然而高恒卻讓乾隆如此失望,最終被誅殺。
其侄兒高樸卻沒有吸取父親高恒被誅殺的教訓,做到安分守己,卻走了父親的老路;被乾隆誅殺、不得善終,也是自食惡果。
即便是慧賢皇貴妃的父親、弟弟、侄兒高樸都沒有善終,讓乾隆很是失望,但乾隆還是繼續厚待高氏一族。在乾隆五十二年時,將高恒的幼子高杞召回了京城,準備啟用高杞:
“原任大學士高斌宣力年久,伊之子孫皆經獲罪,現在并無服官者。著將伊孫候補通判高杞調取來京,以內務府郎中補用,以示朕眷注舊臣之意”
高杞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為官三十余年,位至陜甘總督;雖然在官場上“聲名平常”,仕途并不算得意;但是與祖父、父親與長兄相比,高杞能夠善始善終,已經很不容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