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科技
是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富豪的時代更令人激動,還是前7名已經被壟斷的世界更令人滿懷希望?
撰文丨陳白
美國有科技股“七仙女”(也有稱“七姐妹”的),中國是不是也得有?
前不久,海通證券就按照這個比較邏輯,也選出了中國科技的“七姐妹”。對標美國的蘋果、英偉達、微軟、亞馬遜、谷歌-A、Meta(原臉書)和特斯拉,海通選出了小米、聯想、比亞迪、中芯國際、阿里巴巴、騰訊和美團,并稱當前我國科技產業崛起已具備堅實的基礎,中國科技“七姐妹”正待“出閣”。
我們暫且先不說這“七姐妹”都選了誰,單就這個研報的敘事文本和概念選擇來看,從姐妹要“出閣”到處處浮現的國產科技吹的態度,能找到的唯一風險提示只有一句“技術發展不及預期”,看完之后作為讀者,我的唯一感受是,一股難以言說的油膩感透出了電腦屏幕。
但這不是這起奇葩評選中最令人尷尬的地方。
因為就在我查詢的當天,海通證券公告稱,2月25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監管決定書《關于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上交所決定對公司A股股票予以終止上市。終止上市日期為2025年3月4日。也就是說,下周二起,證券代碼為“600837”的這家老牌券商將告別A股。
之后海通證券將被并入國泰君安。據兩家券商此前公告,待換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海通證券將不再具有獨立主體資格并將被注銷。
雖然知道這兩年賣方分析師日子不好過,但也沒想到,作為有近40年歷史的老牌券商,昔日青樓花魁紅顏老時,姿態也會如此令人嘆息。
01
曾幾何時,券商研究部門也算是誕生了一批國內知名經濟學者的趨勢前瞻堡壘,為投資者也提出了不少具有價值的洞見和建議。但這幾年來,券商的賣方存在感越來越低,每年無數的研報被生產出來,能讀者卻寥寥無幾,更別提給買方提供決策參考了。
當然,包裝概念向來是中外賣方部門的拿手好戲,也造就了無數“故事與估值”的傳奇神話,手段本身并無問題。但類比“美股七仙女”硬生生制造出“國科七姐妹”概念,則多少令人有些無語。拋開文本本身專業性不談,單就這7家公司的選擇來看,就顯得莫名其妙。
首先從最基礎的資本市場常識來看,美股的七仙女都在美國本土上市。而海通證券所謂的國科七姐妹,上市地卻從美股、A股到港股都有。再從公司屬性來看,中芯國際作為唯一入選的具有國資色彩的公司,不知道到底是海通高看了民營科技企業,還是低估了國資做大做強的實力?
再來看行業情況,中芯對標英偉達,蘋果對標小米,微軟對標聯想,比亞迪對標特斯拉,亞馬遜對標阿里巴巴,Meta對標騰訊,但這樣的對標乍一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問題,實則嚴重經不起推敲。
舉個簡單例子,微軟盡管有一定的硬件制造業務和品牌,但其最為核心的業務大本營其實還是軟件,也就是我們說的Windows系統。哪怕到了AI時代,微軟最為拿得出手的,也是投資了OpenAI以及連續開發了基于OpenAI的co-pilot服務。
此外,微軟旗下的Azure云業務近年來也有許多亮點。整體來看,微軟這樣一家軟件制造商,被和聯想這樣一家硬件制造見長的公司放在一起,是不倫不類的。
其實不止是微軟和聯想,這里面每一家仔細比較都會發現存在巨大的差異。不是簡單的類比就可以作為專業建議的。如果真有買方按照這個邏輯布局,恐怕賠率會大大上升。
02
那么可能也有人會問,如果這個名單不合適的話,那么誰才是中國科技的七姐妹?
后來跟上討論的華泰證券明顯在用詞上要謹慎得多,華泰的研報是誰會成為中國科技股的“七巨頭”,這確實可能是一個真問題。
理解這一點,我們可能需要回歸到美股“七仙女”的定義上來。這里引用海通證券的介紹,美國科技“七仙女”,亦稱“Magnificent Seven”,是指美國科技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7家公司。
我分別問了一下ChatGPT和DeepSeek到底美股“七仙女”的共同特點是什么,這兩大AI都分析了一堆原因,但其中有三個關鍵詞是——巨大的資本市場影響力、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對全球產生影響的前沿話語權。
而按照ChatGPT的回答,它認為中國版的會是“騰訊、阿里、字節、華為、美團、拼多多、寧德時代”這幾家公司,而DeepSeek的名單是“騰訊、阿里、字節、華為、百度、小米、比亞迪”。應該說,AI們對于中國真正具有價值的科技公司到底都有誰,其實還是有一個基本判斷的。
盡管華為可能并沒有上市,但以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來看,無論是在A股還是港股,華為都具有舉足輕重的產業鏈引導地位。而在創新能力上,更是不必多說。一家公司近年來到底有無創新,市場都有公論。至于全球產業影響力上來看,海通所列舉的很多公司,更是相距“Magnificent Seven”的標準甚遠。
03
在今年元旦假期DeepSeek剛剛發出V3版本不久時,我就曾經寫過一篇《DeepSeek突出重圍,讓我對2025年多了一點信心》的文章。DeepSeek的創新本身是非常中國式的應用革命邏輯,而藉由它的出現,中國經濟的創新韌性確實可能被我們之前低估了。
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一信心來源不是基于中國能有多少聯想、中芯國際這樣海通所謂的“國科七姐妹”,而是發現原來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里,還有創新的火種在悄悄生長。
如果了解硅谷如今的科技創新思潮就會發現,目前對于“Magnificent Seven”的技術和規模壟斷所導致的阻礙創新反思,從未停止過。在大洋彼岸的科創投資人眼里,真正值得做多的從來不是二級市場的“Magnificent Seven”,而是看這些科技巨頭們如何自我革新、如何發現下一個OpenAI?
相比之下,知名科技投資女王“木頭姐” 凱茜·伍德的2025年科技趨勢報告要有價值得多。在木頭姐看來,未來美國創新的希望,可能恰恰在于AI創新的成本和門檻的下降,會有越來越多小公司在未來擁有更多的機會。
這本身也是科技投資最大的魅力所在。
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國未來科技創新最大的希望,不是海通研報所謂的“七姐妹”出閣,而是我們發現,可能一直就選不出一個類似美股那樣的科技創新“七姐妹”固定名單。
這個邏輯或許有些費解,用個可能不那么恰當的比喻,是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富豪的時代更令人激動,還是前7名已經被壟斷的世界更令人滿懷希望?
我相信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都會選擇后者。因為流通、競爭才有更多的機會和希望。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