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伯通
美國的民企和歐洲的企業區別大了去了,很多人不解,不都是白人么,為什么美國的企業看起來就非常的殘酷,我們中國人常常吹捧或向往的西方,說老百姓工作時間不長,有休假的時間,上下級關系看不出特別的種姓風格,其實多指的是歐洲,美國從1776年建國開始,到現在為止,雖然他躍升為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勞動人民從來沒有輕松過,那美國的民企視員工為耗材的思想到底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
直到現在,至少在職場環境中,很多人還不了解真實的美國,現在隨著互聯網信息的傳播,有些人知道了一些,比如說美國沒有產假,嚴格來說,你生孩子不來上班是可以的,但是一分錢工資是沒有的,就是沒有帶薪產假,雖然美國規定了,產婦享有多少天的無薪假期,但是你真的休息2個月不來上班的話,你的工作崗位就丟了,因此好多生完孩子的女人第三天就跑去上班了。
現在我們看美國的勞動者,尤其是普工,也并不咋樣,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勞資雙方斗爭和博弈,工作時間雖然縮短了很多,正規的企業能做到8小時,但是非正規的單位,十二小時到十四小時多了去了,美國政府也是睜一眼閉一眼,至于那些打黑工的,沒身份的,一天工作25小時,那更沒有人去過問了。
美國正規的企業雖然工作8小時,但是完全不足以養家糊口,他們往往會打兩份工或三份工,為何美國當今的生育率如此之低,因為普通家庭雙職工收入撫養一個孩子都吃力,孩子要是將來想自己買房子,那六個錢包完全是不夠用的,在這樣的壓力下,他們的人民自動減少了生育。
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了,為何美國普通人還是這樣的生存環境?這個說來話長了,要追溯到英國了,美國人祖宗是英國人,他們在做英國人的時候,那個貧富差距太嚇人了,富人奢侈生活與窮人悲慘境遇形成鮮明對比。工人長時間從事沉重勞動,工資低廉,生活環境惡劣,英國政府偏向資本家,常鎮壓工人罷工。
那時候英國的主流媒體對這種情況怎么說呢?那就是贊美富人,說這些人都是勤勞致富,勤儉持家,艱苦奮斗的典型。然后嘲諷窮人,說都是天生懶惰,不努力,不上進等等一類的言辭,當時在英國老板的眼里,雇工的價值和機器差不多。工廠老板為了獲得更高利潤,死命壓低成本,主要就是在工人工資上動腦筋。
最后導致有一些人實在是受不了了,覺得英國的土豪劣紳簡直是不做人,于是響起了“萊克星頓槍聲”,戰爭于1775年爆發,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國獨立。1777年的薩拉托加大捷和1781年的約克鎮戰役是戰爭的重要轉折點。最終,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結束了這場民族解放戰爭。
就這樣一部分英國人就變成了美國人,在北美大陸開始全新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美國,但是到了北美大陸之后,你還得從零開始,一開始以農業為主,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工業上一窮二白,美國國父之一,首任財政部長的漢密爾頓看到了工業的未來,積極推動美國工業發展。但是,美國一沒技術,二沒人才,于是漢密爾頓將眼光瞄向了原來的母國——英國。
曾經斗的你死我活,但是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美國選擇了和英國合作,那就是以優惠的條件招商引資,不過招商引資的對象不僅僅是英國,還有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等,不過英國和美國是同宗同源,英國人先來一步,英國人曾經被美國人稱之為“英匪”,在合作的過程中,又換了一個名稱,叫熱心的投資家,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
盡管美國給出了土地免租、稅收優惠、人才補貼、專家住房等等優厚條件,但是英國人還是帶來了“英匪遺風”,這是祖傳的,你讓他們輕易改變是無法做到的,在19世紀40年代,英國的8歲小女孩是怎么在工廠度過一天的呢,她每天很早就要起床,早上4點鐘被送到井下工作,一直到下午5點鐘上來。那是一個狹窄、黑暗的地下空間,她必須摸黑操作凝氣閥——偶爾會有礦工從她身邊經過,此時她起身讓出空間。其他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孤獨的坐在黑暗中,一坐就是12到14小時。
這就是英國煤礦的童工,你也許不相信,但卻是真實存在的。不過當時的科技發展非常迅猛,有各種自動化的機器,也發明了電燈等等,很多人以為科技的發展會給人帶來好日子,結果電力普及之后,英國老板們做出了一個創新,那就是“上夜班”,原本都是白天干活的,不可能晚上點蠟燭做事啊,但是有了電燈之后,全英國都開始普及了夜班,一開始還有點人性,叫三班倒,后來干脆改成了兩班倒。
惡劣的工作條件、貧民窟的生活、猖獗的疾病和缺乏政府干預,沒有關于衛生和保健的準則,還有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人無法獲得醫療服務,工廠生活如同地獄一般,英國作家這樣寫道:“在曼徹斯特,空氣像鉛一樣壓在你身上。在伯明翰,這就好比你坐在火爐里,鼻子插在煙斗里。在利茲,你不得不因為灰塵和臭味而咳嗽,就好像你一口氣吞下了一磅辣椒——但這一切你還都能忍受。但在布拉德福德,你會以為你和魔鬼的化身住在了一起。如果有人想感受一個可憐的罪人,在煉獄里是如何被折磨得,那么讓他去英國吧?!?/p>
在工業革命期間,英國的工廠工人能活到30歲已經很幸運了,各種職業病困擾著他們,比如塵肺病,做鞋的時候使用的劣質膠水導致女孩不孕不育,粉塵和化工產品引起的疾病,當時連英國的首都都被人稱之為“霧都”,可見生存環境多么惡劣。英國投資者到了美國之后,也把英匪遺風帶到美國。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后,美國本土企業家崛起,但是他們仍然繼承了英匪遺風的做事風格,雖然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地的投資者嚴格遵守美國的勞動法,但是美國本土的老板根本不認這一套,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最早來投資的是英國人,后來的美國本土企業家是在英國老板手下成長起來的,一般當時都是中層以上的領導,英匪遺風深深印在了他們的骨髓里。
像德國的企業在美國投資,每天8小時雙休,節假日正常,福利齊全,但是一旦管理層更換為美國的本地人,馬上就變了個樣,要么增加工作時長,要么降薪,福利該砍的都砍,當時的美國經濟還不是世界第一,民眾認為,發展好了之后,一切都會改變,要過好日子了,卻不料,美國經濟到了世界第一之后,仍然沒有任何改變。
這英匪遺風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最后導致了美國人民選擇了躺平,現在的美國搖搖欲墜,大廈將傾,就是不把民眾當回事的必然結果,各國的歷史告訴我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離開了人民群眾,最后只有死路一條!
明人不說暗話,
支持的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