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久違的觀影熱潮,江南分館續啟藝術放映的春日新篇:
3月的銀幕將照見生生不息的女性敘事——阮玲玉逝世九十周年紀念、特別策劃:她的四季、法語電影薈萃:“她”樣精彩、主流作者:西川美和,四大篇章薈萃“她”力量。
另外,新老專題也將聯袂獻映,誠邀您在姑蘇戲苑、比利時電影周、館藏精選等專題中,共赴一場電影的春意漫游。
阮玲玉逝世九十周年紀念
回顧早期中國電影史,阮玲玉(1910-1935)的名字早已永遠鐫刻在豐碑之上,熠熠生輝。3月至4月,在著名表演藝術家阮玲玉逝世90周年之際,我們特別策劃“風華絕代 戲夢人生”專題,以史上最完整、全面的狀態在京蘇兩地展映包括《戀愛與義務》(1931)、《桃花泣血記》(1931)、《神女》(1934 配樂版)、《新女性》(1934)等作品在內的現存所有阮玲玉主演影片。
此外,還將特別帶來《情天血淚》(1938)、《胭脂淚》(1938)、《阮玲玉》(1991 4K)三部影片作為延伸放映,期待與觀眾朋友們在本專題中一同感受阮玲玉的銀幕魅力。
本次影展將搭配多場映前導賞及映后講座交流活動,敬請關注后續消息!
詳情請見:
特別策劃:她的四季
女性的定義由女性來完成。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江南分館特別策劃本專題,通過豐富的中外佳作,聚焦女性成長,描繪女性多樣的生命歷程。
小女孩們成為成年人交鋒之中的親歷者,初識世界的殘酷與瑕疵,開啟了她們各自的人生序章。
相米慎二在80年代以“青春慶典”電影聞名日本,《搬家》(1993 4K)一改他的熱鬧風格,充滿溫情地講述小學六年級的活潑少女蓮在父母離婚后的成長故事。本片榮獲威尼斯經典最佳修復電影獎,最新修復的4K版本將再次與江南觀眾見面。
《搬家》
日本新銳導演森井勇佑曾在由黑木華主演的影片《日日是好日》中擔任副導演,《這里是亞美子》(2022)由他獨立執導,以舉重若輕的敘事和獨特的音畫設計為我們帶來了一部彌足珍貴的真摯影片。亞美子擁有一種能夠活在自己本能世界中的超能力,然而當她呼喊著“這里是亞美子”時,始終無人應答。
《這里是亞美子》
《圖騰》(2023)將時間濃縮在一天之內,呈現了一個墨西哥大家庭的所有成員們共同籌備一場特殊派對的瑣碎日常。年紀最小的家庭成員——七歲的索萊在歡鬧的家庭氛圍里,卻逐漸感知到她即將面對的生活巨變。影片入圍柏林主競賽單元,墨西哥導演莉拉·阿維萊斯憑借強大穩健的調度功力摘下第13屆北影節天壇獎最佳導演獎。
《圖騰》
三段以女性視角展開的婚姻與家庭的故事。從女兒到成為妻子和母親,她選擇邁入一個嶄新的人生階段。
《82年生的金智英》(2019)將首登江南分館。影片呈現了一名中產階層女性步入婚姻與家庭后的生活故事,通過各種生活細節道出了超越階層的女性困境。
《82年生的金智英》
曾獲得柏林銀熊獎最佳導演殊榮的米婭·漢森-洛夫,她的新作《晨光正好》(2022)續寫巴黎女性知識分子的靈動生活篇章。迷人多變的蕾雅·賽杜轉圜于各個身份——女兒、母親、情人、口譯者,在巴黎的生活中迎接每一個蕩漾水波與驚濤駭浪,意圖跟上白晝啟時灑下的縷縷晨光。
蕾雅·賽杜與匈牙利大師導演伊爾蒂科·茵葉蒂及梁朝偉合作的新片《寂靜的朋友》預定今年戛納首映。在影迷們翹首以盼的5月來臨之前,何不搶先在江南分館大銀幕與蕾雅·賽杜相見!
《晨光正好》
法國導演索菲亞·菲力瑞斯以一部輕巧的法式小品劇《我這一輩子》(2024)作為自己的“天鵝之歌”,此片入圍2024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在影片中,飾演中年女人芭比的是集編導演才華于一身的阿涅斯·夏薇依,她與法國領袖級電影大師阿倫·雷乃曾多次合作。這部影片細致地描摹了中年危機時期女性獨有的感性狀態,鋪滿了導演索菲亞·菲力瑞斯對生命的無限眷戀,久久難忘。
《我這一輩子》
她不懼野心的顯露,以堅韌之心成就偉業,擁有世人為之側目的異色人生。不止于戲曲、哲學和法律,她的世界無限廣袤。
導演黃蜀芹曾將女性電影比作在一間坐北朝南的屋子里開了一扇東西向的窗,她的作品《人·鬼·情》(1987)便是這樣一扇有著獨特景致之窗,映照出戲曲藝人秋蕓的心靈困境與堅韌成長。
3月9日(周日)江南分館4號廳,電影史學者王培雷博士將為大家帶來精彩的映前導賞。
《人·鬼·情》
《漢娜·阿倫特》(2012)是一部女導演、女攝影師視野下的女性傳記片,斬獲豆瓣8.2高分。“女性”、“猶太人”、“哲學家”是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特最顯著的標簽,《極權主義的起源》是她享譽全球的著作之一,她提出的觀點“平庸之惡”引發強烈社會震動并使自己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影片聚焦前納粹官員“死刑執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審判之后,漢娜·阿倫特“平庸之惡”觀點的形成時期,以此見證審慎思考的震撼魅力。
《漢娜·阿倫特》
“RBG”曾是風靡全美的大眾文化符號,成為為弱勢群體仗義執言、不畏世俗眼光的形象代表。全球律政傳奇金斯伯格曾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一直以來她都在為性別平等和女性權利保護而奮斗,是憲法改革的標桿人物和“異見分子”。紀錄片《大法官金斯伯格》(2018)生動重現這位律政先鋒的傳奇人生,揭開法袍之下的優雅與浪漫,窺見美國女性的平權之路。
《大法官金斯伯格》
在六個不同的人生境遇中,她們走向自己,忠于自我,以勇者之心豐盈著關于“她”的定義。
蒂爾達·斯文頓神級演繹《奧蘭多》(1992 4K)“我即是我”的永恒與浪漫。本片根據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同名小說改編,跨越四百年光陰,成就熊熊燃燒的女性覺醒之路。
《奧蘭多》
李滄東斬獲戛納最佳編劇獎的現實力作《詩》(2010 4K)回歸江南分館。血色之詩成為暮年女詩人抵抗人生孤寂的最后一劑良藥。
《詩》
賈玲勵志影片《熱辣滾燙》的電影原作《百元之戀》(2014)即將亮相江南分館。“好想贏,就算只有一次”,安藤櫻全力出擊,且看廢柴女青年如何搏擊生活,逆襲人生。
《百元之戀》
《下一個素熙》(2022)是一部直擊當代韓國青年之痛的現實主義電影,真實呈現一部分東亞職場的殘酷現狀。實力派性格演員裴斗娜冷毅登場,依然找不到罪魁禍首。司法無力,教育系統推波助瀾,親子關系形同虛設,所有人都困在冰冷無盡的“數字時代”。影片在平遙電影展榮獲羅伯特·羅西里尼榮譽最佳影片,在豆瓣拿下8.3高分。
《下一個素熙》
由阪本順治導演的《世界的阿菊》(2023)榮登日本《電影旬報》2023年度十佳榜首。影片在古典不失鋒刃的黑白影調中,復現江戶末年長屋貧民街的底層百態,回望最后的武士余暉。拿下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的實力演員黑木華飾演落敗武士家的大小姐阿菊。在經歷殘酷的人生考驗后,阿菊勇敢地走向世俗偏見中的愛人。
《世界的阿菊》
《658公里,陽子的旅途》(2023)成為第二十五屆上海電影節最大贏家,將金爵獎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盡數收入囊中。菊地凜子獨挑大梁,并與小田切讓跨越時空成為父女搭檔,展開一段中年版“被嫌棄的松子”的自我療愈之旅。
《658公里,陽子的旅途》
她們終將與彼此相見,成就耀眼的奇遇之光,延續動人心魂的生命史詩。
徐克執導的《刀馬旦》(1986)將故事置于民國初年社會動蕩的背景下,展現三位身份懸殊、性格迥異的女性的命運交錯。影片將戲曲元素與打斗場面精彩結合,譜寫一曲個體成長與家國情懷的女性頌歌。
《刀馬旦》
不講愛情的侯麥電影,同樣有趣迷人。讓我們在《雙姝奇緣》(1987)充滿生命力的油畫質感中,體驗鄉村少女與巴黎少女的四段生活冒險。她們常常對同一件事情持有相反的看法,交流、爭辯、傾聽,“你和我如此不同,卻奇跡般地彼此接納”。
《雙姝奇緣》
印度女導演帕亞爾·卡帕迪亞的現實主義口碑力作《想象之光》(2024)在2024年橫掃電影頒獎季,斬獲第77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榮登《視與聽》2024年最佳影片榜首。在孟買喧鬧的城市交響中,三位不同年齡女性的迥異境遇串聯為印度普通女性的命運軌跡,她們之間的陪伴與支撐成為殘酷社會底色中的動人暖光。
《想象之光》
她們的四季,是你和我的故事。在江南三月,遇見自己。
· 姑蘇戲苑 ·
本月精選5部在鏡頭表現形式有所突破的戲曲佳作,這些影片脫離舞臺紀錄的藩籬,在美學方面進行了有意識的探索。
2025年是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先生誕辰130周年,為此,我們選取了周翼華和費穆聯合執導、周信芳主演的作品《斬經堂》(1937),這部作品充分運用了前景遮擋、俯拍、正反打等電影表現技巧。
《斬經堂》
在另外三部京劇作品——崔嵬與陳懷皚聯合執導的《野豬林》(1962)、吳永剛導演的《尤三姐》(1963)、郭維導演的《秦香蓮》(1964),以及越劇名片黃祖模導演的《情探》(1958)中,也都可以深切感受戲曲與電影交融的魅力。
《尤三姐》
主流作者
西川美和
西川美和是當代日本影壇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西川作品序列的故事場域從家庭走向社會,在劇作與導演功力上愈發駕輕就熟,以重重凝視探尋“真相與謊言”,成功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西川執導至今共拍攝6部劇情長片,每一部電影幾乎都拿到了日本國內的最佳編劇獎。
她在文學領域亦有矚目的成就,數次入圍三島由紀夫獎、直木獎、山本周五郎獎等文學獎項,穩定地產出著小說及散文作品。
江南分館精選4部西川美和的代表作品,在深刻而細膩的電影書寫中,洞察社會萬象,體悟生活百味。特別說明,本專題僅此放映一輪!
西川美和早在長片首作《蛇草莓》(2003)中就已經展現出成熟的編導功力。影片聚焦于一個傳統日式家庭,將“真相與謊言”的母題安置其中。光鮮與親密的背后暗隙叢生,西川以冷靜克制的筆觸呈現家庭內部的崩解過程,重新審視東亞家庭的典型困境。
《蛇草莓》
《搖擺》(2006)延續了前作《蛇草莓》中的母題,融入犯罪與法庭元素,在親密無間的兄弟之間搖蕩人性的浮橋。影片入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小田切讓、香川照之聯袂出演,出色地詮釋角色的復雜心理。精心設計的敘事視角與風格化的視聽鏡頭,西川將觀眾也一同拽入置于深淵般的人性抉擇之中。
《搖擺》
《親愛的醫生》(2009)從家庭走向鄉村社群,在更為寬闊的場域中探討人性的愚昧與荒誕,指出日本嚴重老齡化問題、醫療失序等鄉村發展的式微現狀。影片在當年橫掃日本電影學院獎十項提名,日本著名多棲表演藝術家笑福亭鶴瓶、永山瑛太 、 八千草薰、 香川照之主演,貢獻溫暖感人的群像演藝魅力。
《親愛的醫生》
《美好的世界》(2020)由役所廣司、仲野太賀、長澤雅美主演,獲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提名,在豆瓣斬獲8.3高分。在這部最新的故事長片中,她表達異色,撕開偽善的面具,向社會的普世價值觀發出叩問。洗心革面的殺人犯重返社會,人們該如何真正地接納他?
《美好的世界》
法語電影薈萃:“她”樣精彩
“法語電影薈萃”是中國電影資料館與法國駐華使館每年合作推出的經典節目。今年,京蘇兩地將共享鮮活多元的法語電影風貌,在國際婦女節當月,向影迷朋友們特別呈現女性創作者的精彩世界。
“新浪潮祖母”“法國左岸派”“女性主義”是世人對阿涅斯·瓦爾達的矚目印象。進入瓦爾達的大師班課堂——《阿涅斯論瓦爾達》(2019),開啟一場美妙的藝術冒險。
《阿涅斯論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的代表作《五至七時的克萊奧》(1962)入圍第1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好友戈達爾友情參演,并在片中摘下了他的標志性墨鏡。巴黎街頭,女歌手沉浸在對死亡的恐懼氣氛中,焦躁不安。在這場“世界與我”的思想戰爭里,她的自我意識最終獲得了覺醒。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
伊莎貝爾·于佩爾在《將來的事》(2016)中駕輕就熟,優雅隨性的法國女性知識分子形象信手拈來,成熟與任性的反差魅力獲得了完美的演繹。導演米婭·漢森-洛夫憑借此片斬獲柏林銀熊獎最佳導演,影片充滿了濃郁的法式風情,在生活的分崩離析與平淡如水之中尋獲優雅的支點,濾出深刻的人生哲學。
米婭·漢森-洛夫的同主題作品《晨光正好》《將來的事》將于3月16日在4號廳放映,佳作連看,意趣非凡。
《將來的事》
導演莫娜·阿查切的前作《刺猬的優雅》在豆瓣拿下8.8高分,她的最新力作《憂郁小女孩》(2023)入圍戛納,由法國女神瑪麗昂·歌迪亞主演。莫娜· 阿查切的母親——法國作家、攝影師、演員卡羅爾·阿查切突然離世,莫娜發現了她此前從未見過的成千上萬張照片、信件和錄音。以電影之力追溯母親的生命歷程,揭開一段不為人知的神秘過往。
《憂郁小女孩》
《狂喜》(2023)充滿藝術探索精神的視聽風格和離奇的故事發展相得益彰,入圍戛納金攝影機獎,榮獲北影節注目未來單元最受矚目編劇獎項。女主角離譜的行為,發人深省,卻無可解。單身化為犯罪的誘惑,親密關系則成為孤獨的“最佳”解法。
《狂喜》
《妮娜與小刺猬的秘密》(2023)全片輕巧治愈,呈現了一種平衡于幻想與寫實之間的充滿生命色彩的獨特畫風。古靈精怪的小女孩妮娜常常冒出許多有趣的點子,執行力十足。為了解救家庭的經濟危機,妮娜和小伙伴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秘密行動。
《妮娜與小刺猬的秘密》
以上6部精彩影片將在3月的第三周進行集中放映,期待熱愛法語電影的觀眾來到江南分館一睹為快。
在此向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對此次活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比利時電影周
這個3月,比利時瓦隆-布魯塞爾國際關系署將攜手中國電影資料館,在京蘇兩地藝術影院為電影愛好者帶來一場比利時電影的盛宴。
此次電影周精選六部佳片作為比利時電影藝術的縮影,從不同維度展現比利時的文化與社會。讓我們一同在光影變幻中,感受比利時電影的獨特魅力,開啟一段跨越國界的光影之旅。
威尼斯電影節入選影片《馬爾多羅行動》(2024)講述了一個黑色氛圍濃郁的罪案故事,絲絲入扣的緊張情節中充滿了神秘與冒險,引領觀眾踏上未知之旅。
《馬爾多羅行動》
友蘭達·夢露是比利時享譽全球的喜劇演員,同時也是電影編劇和導演。她自編自導自演的《詩人的未婚妻》(2023)聚焦一位懷揣藝術夢想的女性,在詩意與情感間,勾勒出愛與夢想的輪廓。
《詩人的未婚妻》
《狗生》(2023)是一部結構精巧、劇作扎實的隱喻小品,以一個三段式的故事,借由狗狗的視角,折射出別樣的生命感悟。片中可愛的狗狗表演為觀影過程增添額外趣味。
《狗生》
比利時知名電影組合多米尼克·阿貝爾與菲奧娜·戈登的創作從默劇中吸取精華,以“詩意滑稽劇”風格受到觀眾和評論界青睞。他們的新作《隕落之星》(2023)在星際光影間,講述命運的跌宕起伏。
《隕落之星》
《親密》(2022)無疑是近年國際影壇不得不提的一部比利時影片。這部戛納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獲獎影片以細膩筆觸探討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紐帶,觸碰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親密》
最后是迎來公映50周年紀念的香特爾·阿克曼代表作《讓娜·迪爾曼》(1975)。本片以獨特視角展現女性生活的細膩紋理,引發對日常與存在的思考。2025年恰逢阿克曼誕辰75周年和逝世十周年紀念,謹以此次放映向這位偉大的比利時電影人致敬。
《讓娜·迪爾曼》
館藏精選
“新德國電影”四杰沃爾克?施隆多夫的代表作《鐵皮鼓》(1979 4K)是一則充滿荒誕色彩的戰爭反思寓言,包攬戛納金棕櫚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影片通過一名特殊“兒童”的怪誕視角,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中呈現時代的黑暗與人性的矛盾。
《鐵皮鼓》
《燦爛人生》(2003)驚喜返場,夢回意大利流金歲月。
《燦爛人生》
伊爾蒂科·茵葉蒂是匈牙利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大師級導演,美輪美奐的夢幻氣氛是她影片的重要標志。她的回歸之作《肉與靈》(2017)勇奪第67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影片以細膩的視角和天馬行空的浪漫想象,打破人類在現代社會中的孤獨囚籠,為社交障礙者描畫美妙的愛情童話。
《肉與靈》
讓-皮埃爾·達內和呂克·達內一直是當今世界影壇備受矚目的比利時導演組合。通過達內兄弟的兩部最新作品,聚焦歐洲現實主義電影風采。
《年輕的阿邁德》(2019)將歐洲穆斯林群體的生存和文化現狀與普遍的社會議題交織敘事,達內兄弟憑借此片奪得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在宗教極端者的裹挾之下,封閉自我的少年用暴力和世界對話。暴力隨時可能發生,揮向他人的屠刀,最終刺傷自己。
《年輕的阿邁德》
《托里和洛奇塔》(2022)對無情社會的控訴力度遠超幾部前作,榮獲戛納電影節75周年大獎。這是達內兄弟首度將非法移民問題毫無保留地置于聚光燈下,影片在后半段逕入沖擊力十足的類型敘事,戛然于經典的“達內時刻”。成為姐弟比血緣更加重要,然而,現代社會早已成為一具龐大冰冷的僵尸,不再為情所動。
《托里和洛奇塔》
第74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開幕片《烏斯特雷姆》(2021)真實呈現法國清潔女工就業與生存困境。“大滿貫”影后朱麗葉·比諾什改頭換面,完成一場跨越階層的社會冒險。在一段短暫虛幻的友誼中,認清殘酷的社會真相。
《烏斯特雷姆》
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奇美拉》(2023)是阿莉切·羅爾瓦赫爾在《幸福的拉扎羅》后推出的長片佳作。靈動的古典氣息彌散在羅爾瓦赫爾創造的迷人影像當中,續寫意大利藝術的當代魔力。森林與城市之間,神性與人性在此幽會,尋找人類的救贖之光。
《奇美拉》
銀幕漫游,春日相會!
開票時間:2月27日(周四)中午12:00
售票平臺:中國電影資料館APP/淘票票
預祝大家購票&觀影愉快!
歡迎大家關注:
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微博
江南分館藝術影院3月觀影日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