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仲量聯行發布報告稱,香港樓價與收入比率已回落至2012年水平。這是否會對內地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
香港樓價與收入比率
2月25日,仲量聯行發布了《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報告稱,香港樓價與收入比率已回落至2012年水平。
報告指出,香港住宅市場經歷三年顯著調整,需要刺激需求,以擺脫結構性供應過剩的困境。2024年底樓價與收入比率已由2021年的17.8年降至12.3年,意味著一般家庭購買一個538平方英尺住宅單位所需的收入年期縮短了5.5年,為后續政策調整提供了空間。
仲量聯行認為,雖然樓價回落與供應增加符合政策目標,但市場數據顯示地產發展正面臨兩大危機:2024年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動工的單位數目僅為1.2萬伙,按年急挫33%;而2024/25財政年度首三季地價收入急跌至約40億港元,遠低于上一年度的139億港元,甚至不足本年度330億港元目標的八分之一。
若不推出相應政策,資產貶值恐將陷入惡性循環,不僅阻礙市區重建與策略規劃,更可能危及北部都會區這一香港長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
再出樓市新政
今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綜合大樓公布2025/2026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他表示,為減輕購買樓價較低的住宅及非住宅物業人士負擔,將征收100港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港元提高至400萬港元,即日生效,預計可惠及約15%的物業成交個案,特區政府收入將每年減少約4億港元。
目前香港400萬港元總價的物業,按以往1.5%的印花稅計算,稅費約6萬港元。從6萬港元到100港元,意味著印花稅大幅下降99%。
陳茂波還透露,香港商業房地產在過去幾年面對不少挑戰。考慮到寫字樓空置率近年處于高水平及未來幾年的供應仍相對充足,特區政府在來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讓市場有空間消化現有供應。另外,亦會考慮將部分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及提供更多用途上的彈性。
對此,世邦魏理仕香港區研究部主管陳錦平表示,預算案對香港房地產行業沒有太大直接影響,旨在直接刺激房地產需求的政策措施較少。
但也有業內專業人士認為,香港樓市最差情況已過去,樓市穩定向好,預計樓市“小陽春”或延遲至3月出現,但升幅需視乎經濟環境變化。
影響幾何?
一直以來,香港的房價都高居不下,處于“望塵莫及”的級別,如今香港的房價回落,是否會對內地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
有業內專業人士認為,香港樓價回落會對內地產生一些影響,但總體來說影響并不會太大。
首先,香港的房價回落可能會導致內地投資者對香港樓市的興趣降低,資金流向可能會發生變化。部分投資者或將資金轉移到內地樓市,導致內地樓市的供需關系發生變化。
另外,香港房價的回落可能對內地部分一線城市的豪宅產生影響,如上海和深圳。特別是深圳,部分樓盤已達到十幾萬一平米,與香港的新盤價格相當,但根據租金回報率來看,香港的租金是深圳的3到5倍,從資產回報角度來看,深圳的房地產價值低于香港。因此,隨著香港房價的回落,深圳的豪宅市場或面臨一定壓力。?
(封面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