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請點擊關注,收藏一哈!
一、政策背景與儲能行業的關鍵轉折點
(一) 政策背景
2025年1月2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標志著新能源電價正式告別“保價保量”時代,全面進入市場化交易階段。
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入市:風電、光伏項目原則上全部電量進入電力市場,電價由市場交易形成。
取消強制配儲前置條件:“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等的前置條件”。重要政策變化
建立差價結算機制:對納入機制的電量,市場交易價與機制電價差額由電網企業結算,為新能源收益提供托底。關鍵保障措施
專家觀點: 取消強制配儲政策短期內可能引起市場需求波動,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儲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二) 儲能視角解讀
短期陣痛
強制配儲政策曾貢獻國內70%儲能裝機需求(2024年達83.2GWh),取消后市場需求面臨短期下滑。
長期機遇
市場化電價波動(如午間光伏低價、晚高峰高價)倒逼新能源主動配儲,儲能從“成本項”轉向“收益項”。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注意: 盡管短期市場需求可能下滑,但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儲能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政策核心條款對儲能的直接影響
(一) 強制配儲取消:從“政策枷鎖”到“經濟理性”
文件明確“不得強制配儲”,終結了新能源項目為并網而被動配置儲能的時代。這一變化對行業影響深遠:
新能源企業松綁:過去強制配儲導致初始投資成本增加15%-30%,取消后資金可轉向技術升級。重大利
儲能行業洗牌:依賴政策訂單的企業面臨淘汰,具備技術優勢和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將崛起。
案例:內蒙古某風電場取消強制配儲后,將資金用于風機效率提升,年發電量增加12%。
(二) 電價市場化與差價結算機制:儲能的套利空間
文件提出“現貨市場放寬限價”、“差價結算機制”,為儲能創造兩大收益場景:
峰谷價差套利
廣東、浙江等地峰谷價差超0.8元/千瓦時,儲能項目回本周期縮短至5-7年。經濟效益顯著
輔助服務收益
山西調頻市場儲能補償標準達6-12元/MW·次,單日收益可達數萬元。
政策依據: 文件要求“現貨市場申報價格上限參考工商業尖峰電價,下限考慮新能源成本收益”。
(三) 增量項目競價機制:儲能技術降本的驅動力
2025年6月1日后投產的增量項目需通過競價確定機制電價,成本優勢成為關鍵:
技術分水嶺
鋰電池儲能系統成本已較2015年下降70%,未來需降至0.3元/度以下以實現經濟性。
光儲一體化趨勢
西北“沙戈荒”風光基地通過配儲提升外送電價競爭力,特高壓外送電價可上浮50%。
(四) 技術路線表
三、儲能行業的三大新機遇
(一) 商業模式創新:從“單一租賃”到“多元收益”
共享儲能和虛擬電廠(VPP)成為儲能領域新的盈利模式:
共享儲能:寧夏試點容量租賃模式,儲能電站可通過租賃(約200元/kW·年)、現貨套利、調頻服務等多渠道盈利。
虛擬電廠(VPP):聚合分布式儲能參與需求響應,江蘇試點項目單次響應收益超10萬元。
案例:寧夏某儲能電站通過多種盈利方式,實現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二) 技術迭代加速: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突圍
成本導向和技術需求推動了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
鈉離子電池
理論成本較鋰電池低30%,預計2025年實現規模化應用。
長時儲能需求
光熱發電配儲(12小時以上)在西北地區經濟性凸顯,度電成本降至0.4元以下。
注意: 隨著技術的發展,儲能系統的性價比將越來越高。
(三) 電力市場協同:綠證、碳交易與儲能的聯動
綠證和碳交易與儲能的結合,進一步提升了儲能項目的經濟價值:
綠電溢價
高耗能企業強制綠電采購比例提升至35%,配置儲能的綠電項目溢價可達。
碳市場聯動
1MWh儲能消納棄風棄光相當于減排0.8噸CO?,未來或可兌換碳配額。
四、挑戰與應對策略
(一) 短期陣痛:如何填補政策需求缺口?
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儲能行業面臨一定的挑戰,但也有多種應對措施:
轉向用戶側:工商業儲能通過峰谷套利(如浙江-0.2元/度谷電價)快速回本。
海外市場拓展:歐盟儲能需求因負電價頻現增長40%
,國內企業可借勢出海。
案例:浙江省某公司通過優化用電策略,利用峰谷電價差異,實現了顯著的成本節約。
(二) 技術瓶頸:如何突破經濟性門檻?
面對儲能技術的瓶頸,需要從政策和技術兩個方面尋求突破:
政策建議
推動儲能參與容量電價機制(如山東試點),有助于提升儲能項目的經濟效益。
產業鏈整合
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布局“鋰礦-電芯-系統”全鏈條降本。這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注意: 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企業也需要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以確保投資的有效性。
五、未來展望:儲能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定價之錨”
文件釋放明確信號:儲能的價值不再依賴政策強制,而由市場供需決定。到2030年,隨著現貨市場全面鋪開,儲能有望成為電力系統的“第四類電源”,通過實時報價影響電價形成。
政策原文,點擊“原文連接”查看!
請點擊下方“分享、在看”擴散,周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