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悲催的魚,到死都沒吃上一口真的!"
近期,據“江北融媒”報道,廣東一位釣魚男子在一處釣場釣獲一條大魚,想著把它拿回家犒賞家人。但他剖開魚肚卻當場傻眼——綠油油、黃澄澄的塑料蟲堆成小山,足足17枚之多!
釣魚愛好者一看就明白,這些都是大家常用的路亞假餌。說它是"年度最慘吃貨魚"也不假,連吃十七頓"假大餐",臨了還被釣魚佬一鍋端。
這條“吃貨魚”,為啥肚子里藏有17枚假餌,這事還得細細道來。
先看看事發現場,2025年2月26日,“江北融媒”發了一段視頻:廣東東莞一位男子,釣獲一條堪稱“吃貨”的鱸魚,它的肚子里,竟然吃下17枚塑料假餌。
視頻來源:江北融媒
當男子將這條魚的肚子剖開之后,五顏六色的軟蟲假餌一個個露了出來,這堆塑料蟲里既有浮水軟蟲,也有螺旋尾軟餌。
這些假餌幾乎全部是鉛頭鉤上掛的擬餌,用于模擬小魚在水中逃竄的動作,吸引掠食魚類咬鉤。
沒想到,這條兇猛的鱸魚,竟然吃掉了17個釣魚佬的假餌,但令人感覺奇怪的是,這些假餌上,竟然沒帶一個鉤子。有釣友推測,這可能是它在咬鉤的時候,將鉛頭鉤上的假餌咬掉,但卻沒有被鉤住。
如果真是這樣,這條鱸魚可真是“命大”,竟然連續17次逃脫。
不過,雖說它僥幸逃脫,但好像吃下去的東西并不能讓它充饑。
對此,一位網友“以魚之名”發聲:“這幫老六,到死都沒吃上一口真的……”
估計,每吞掉一枚假餌,這條“當事魚”就會吐槽一次:釣魚佬套路太多,竟然用假餌來欺騙我,實在是有些不講武德啊……
當它被廣東這位男子釣上來的時候,內心估計是崩潰且憤怒的:釣魚佬們太氣人,到死都沒給吃一口真的……
你們用塑料騙我十幾次,臨了連條蚯蚓都不給!
評論區還有網友略帶遺憾地表示:渡劫失敗,天塌了,17連勝被斷了……17次還是躲不過18次……
也有網友看了心存疑惑:這魚是傻子嗎?吃17次假餌還不長記性?
有這樣疑問的網友,是不了解鱸魚的習性。鱸魚是一種食性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它們主要以捕食小魚小蝦為主。在捕獵時,全憑側線感知水流震動,路亞假餌的螺旋尾設計,在水中產生的振動頻率,可能比真魚還要逼真,鱸魚根本分辨不出來到底是不是假餌。
這就是它上當17次的重要原因。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被它吃進去的這些假餌,可能是垂釣者隨手丟棄的。比如:一些使用次數過多、狀態不夠理想的軟蟲,可能會被人直接扔到水里,鱸魚見到后以為是小魚,就會一口吞下。
這也解釋了,假餌上為啥沒有魚鉤。
從釣魚男子發的截圖可以看出,部分假餌已經殘缺不全,快要腐爛。但讓“當事魚”氣憤的是,它吃了這么多餌,竟然沒吃到一口真的。
有網友看后表示:“這魚感覺挺可憐的,肚子里面全是橡膠假餌!只是為了口吃的。”
還有網友稱:“這魚無法消化,一直在肚子里,真不能再用這種假餌了。”這種想法雖然是好的,但現實中基本不可避免。
對路亞釣手來說,假餌就是路亞的靈魂,如果失去假餌,路亞垂釣也將消失。像上面這種塑料軟蟲,材質主要分為TPE(熱塑性彈性體)、TPR(熱塑性橡膠)、PVC(聚氯乙烯)以及塑溶膠等等。
其中TPE、TPR材質相對環保,PVC的環保性就差一點。當魚吃了這些塑料軟餌之后,由于無法消化,也無法排出體外,可能導致它們發病。人如果吃了這些魚,通常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這些塑料并不會被魚體吸收。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塑料假餌分解后產生的微塑料,有可能會通過水循環或食物鏈的方式,進入到人體內,從而對人類健康產生一定威脅。
所以,路亞釣魚愛好者切記不要將廢棄的軟餌扔到水中,以防被魚類吞食,同時也能防止水體受到污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