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利津縣利華益ASA樹脂一體化項目、20萬噸高性能聚丙烯項目現場,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幅火熱景象,吊機、裝載機等工程機械在緊張有序地施工,工人們在凜冽的寒風中爭分奪秒、干勁十足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工作,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進度。
ASA樹脂一體化項目投產后,標志著利津縣已經構建起了包括PC、ABS、PS、ASA等4條全產業鏈、鋰電池電解液溶劑新能源產業鏈在內的9條產業鏈條,成為國內領先的煉化精細化學新材料新能源一體化高端石化產業集群。
從石油煉化,到高端化工,再到新材料新能源,這條轉型升級之路,利華益集團走了三十年。1993年利華益成立之初只是一個小型煉油廠,主要業務是煉油和生產一些初級化工原料,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2002年,利華益嘗試上馬化工項目,試水苯酐市場。
談到轉型,還要從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說起。利華益集團黨委面對金融危機逆流而上,引進國際領先的英國戴維公司丁辛醇工藝技術,正式向化工領域轉型。此后,快速擴張化工版圖,確立起原油、丙烷“雙原料”的產業鏈體系優勢,化工板塊在利潤率和發展前景上已顯著超過煉油。如今,利華益集團通過“鑄鏈、延鏈、補鏈、強鏈”,30多年里相繼上馬67套煉油及化工裝置,裂變出90余種產品,將每一滴原油“吃干榨凈”,營業收入突破1400億元,成為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山東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
一部利華益集團的發展史,也是利津縣石化產業不斷轉型升級的奮斗史。利津縣持續推進“利華益+”模式,不僅要提供各種資源要素向重點項目傾斜,還要大力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環境,通過吸引人才,激活“人才引擎”,點燃新質生產力。在利華益集團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實驗室就有一位特殊的研發人員,通過“山東利津·鳳凰城引才計劃”獲得利津縣工業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編制,入職后直接進入利華益集團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研發崗位,通過“政府聘、企業用、產業聚”模式,以“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兜底,吸引高學歷層次人才到重點企業開展科研攻關、項目合作、成果轉化等活動。
此外,利華益集團并不滿足于政府搭臺,而是雙向發力,推出一系列措施,開創人才集聚新局面。利華益集團與中國化學會共同設立中國化學會“利華益”化學創新獎,這是首個民營企業冠名設立的中國化學會總會學術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第一屆表彰8位科學家,轉化科技成果7個。“利華益”化學創新獎的設立是推動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更展現了利華益集團重視人才與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與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