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據燈塔專業版最新數據,截至2月18日19時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累計票房(含預售)超《頭腦特工隊2》票房成績,榮登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一。導演餃子(楊宇)憑借《哪吒》系列兩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高導演。
記得2019年7月,聽朋友說電影院上映的一部導演“半路出家”、成都本地動畫公司制作的動畫電影非常精彩,于是抱著好奇心,去看看這個以“哪吒”這一經典神話故事人物為主人公的動畫電影,到底玩出了什么創意。看完影片后,被《哪吒1》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價值激勵和深耕細作的制作技術所感動,期待著幾年后第二部的上映。
2025年的春節檔,終于有了機會領略《哪吒2》的精彩。這一部作品以更加精湛的動畫制作技術和越發深刻感人的故事,沖進全球影史前十。導演餃子也成了中國影史上首個百億票房締造者。
查找導演餃子(楊宇)的相關資料,他的小學、初中和高中都在成都新津就讀。大學時考入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學習,大三時,他因自幼熱愛動畫,從“藥學”轉行自學三維動畫,并堅持在這條道路上走了下去。
▲新津中學
不由得感嘆,為什么非專業的導演能夠跨界創作出超過專業人士的電影成績?為什么非教育專業的人士,能夠做到寓教于樂,牽動大家思考關于家庭、關于教育的話題,引起許多人的情感共鳴?更不得不讓人思考,怎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多像餃子一樣優秀的人才呢?
導演餃子的成功來自多方面因素,自身的堅持、父母的支持、老師的尊重……他打破了“科班出身才能成功”的慣性思維,讓我們看到了跨界的無限可能。
父親母親“包容”的態度
支撐著他“離經叛道”的選擇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像餃子一樣放棄自己本專業跨界轉入新行業,是有很大困難與挑戰的。特別是,他在父親已經離世的情況下,僅靠著母親1000元的微薄退休金度日,最終實現成功轉行,實屬不易。
如果導演餃子的父母當初有“做動畫沒前途,先就業再追夢”的想法,或許現在就沒有如此精彩的電影供觀眾欣賞。
在影片中,餃子也用很多有愛的畫面來回應了父母對他無條件的愛。餃子把父母對他的愛,寄托在哪吒與父母的互動中,比如,當哪吒被百姓誤解時,父親李靖做的第一件事是調查事情真相,還兒子一個清白……在天元鼎中被煉化成丹前,母親殷夫人抱住中了穿心咒、渾身是刺的哪吒,說出了“娘從沒在乎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兒,娘永遠愛你。”這些行為與導演餃子的父母頂著周圍人的質疑、反對,為他購置萬元電腦、支持他在家進行動畫創作異曲同工。
觀眾也看到了他的父母用包容改寫了家庭教育的內涵——父母無法代替孩子自己作出選擇,并且,孩子也只是需要父母在自己面對人生困境、作出重大選擇的時候,給出一個“我們愿意支持、守護你的夢想”的堅定態度。
學校老師“多元”的教育
呵護著他“挑戰自我”的夢想
導演餃子小學畢業于成都市新津區第一小學,初高中則是畢業于四川省新津中學。餃子的初中班主任伍福先老師在采訪中回憶道,楊宇是個“乖娃娃”型的學生,不僅成績優秀,而且綜合能力出眾。最難能可貴的是,從小學開始他就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手不釋卷地畫各種漫畫、素描,連課桌都是“一手書本,一手繪畫本”。
楊宇曾經在自己的導演寄語中講到,“我是一個很保守的人,從小就循規蹈矩。雖然我天然對繪畫有熱愛,學生時代歷史課本上滿布的涂鴉就是見證”。
▲新津中學初1996級4班畢業生合影
楊宇(五排右三)
回想我們的學生時代,許多同學都有被收走漫畫、雜志、小說的經歷,但是楊宇的老師并沒有把課本之外的東西,視作“玩物喪志”“不務正業”,而是給學生適度的自由,為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楊宇還曾舉例自己高中參加軍訓時的經歷:“自己頂多做20個俯臥撐,但教官要求做30個,我做了30個,然后再來5個、再來5個……最后我做了50個。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很多時候,極限都是自己想象的。自己的能力其實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據《新津縣教育志(1984-2008)》記載,早在1994年新津教育局就下發了《新津縣中小學教學改革規劃》《新津縣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意見》,提出以素質教育為目標,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注重打好基礎和發展個性特長。近年來,新津堅持五育并舉,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創新課堂教學,變繁重的課后作業為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發展的趣味“習題”,為學子鋪就廣闊成長路。
▲強基課程
在《四川省新津中學志(1933-2010)》中記載,新津中學自辦學以來,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辦學理念,探索特色辦學,開辦各類特長班,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因此,除了楊宇,新津還培養出了鐘舸(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成磊(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七分院院長、工程分院院長)、李洪(清華大學教授)、許智豪(美國科幻電影《沙丘》聯合制作人)、盧恒宇(《十萬個冷笑話》系列電影創作者)等一批各行各業優秀人才。
▲鐘舸
▲李成磊
▲李洪
▲許智豪
▲盧恒宇
由此可見,學校教育也需要在課堂學習之外,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圍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抓好課程融合、師資建設、課堂改革。老師要當好“伯樂”,善于發現、識別、激發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開拓視野眼界、培養奮斗精神、養好行為習慣、提升創新能力等,鋪好學生的成長成才之路。
餃子個人“死磕”的決心
成就了他“逆天改命”的成功
導演餃子對于畫畫這件事有強大的自驅力。少年時期,他沒有系統的繪畫資源,便從臨摹汽車、素描風景、漫畫人物做起,不斷提高畫畫技術;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就自學動畫制作軟件,為了做好動畫,他可以把自己關在屋里幾個月,吃著泡面,睡在簡陋的地板上,過著近乎苦行僧的日子;拿不到國外一流動畫技術,他就自我加壓、多方協調找到138家中國動畫公司,4000多名中國動畫人合力挑戰極限,反復修改、追求細節,最終在《哪吒2》中運用了1948個特效鏡頭,實現了中國動畫的突破。
他不抱怨客觀條件,靠自己強大的學習鉆研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實現了突圍破局,用自身行動詮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諦。
在生活中,像餃子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余華、當年明月、歌手毛不易等“半路出家”的知名人物……教育從來不是流水線作業,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良好的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個人的共同努力,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讓他們更自信、更從容地面對人生的挑戰。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未來是一個需要創造力的時代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當下環境下培養出應有的創造力?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在老師陪伴下建立屬于自己文化的歸屬?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老師
與孩子一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尋找有緣家庭,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