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升
來源:灰度認知社
全文約2300字,閱讀約需5分鐘,好文值得慢慢品讀。
產品大好、產品大賣、產品大賺,這是三件不同的事。
究竟什么樣的好產品能夠穿越周期,在這個“內卷”時代,還能大賣大賺?今天,我們就來簡析一下。
一、產品大好
(一)產品大好有沒有什么等級?
1、公司招牌菜
2、戰略大單品
3、品類代表作
這三個等級是怎么定義的?
公司招牌菜,是指一個有記憶點、傳播點、決策點的單品。它可以是銷量最大但利潤一般的通貨品,也可以是銷售小但沖擊力強的形象品,還可以是量價齊升能以品代牌的暢銷品。
戰略大單品,相對于公司招牌菜的單方面呈現,更具市場競爭性。它可以是某個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領先,也可以是社會話題自傳播性強的聲量領先,還可以是某個特定客群擁有較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品類代表作,比戰略大單品的等級又高了。首先要擁有標志性品類(比如保時捷的運動型汽車+SUV),其次要有戰略大單品承接(比如保時捷的911+卡宴),最后是品牌和品類雙向驅動(品牌和品類,螺旋上升,互相強化)。
(二)產品大好是怎么設計出來的?
通常我們分為三步:一是產品價值策劃,二是戰略大單品策劃,三是核心品類塑造。
1、產品價值策劃
我們多次解釋過這個公式:
產品價值 = 功能價值 + 體感價值 + 精神價值
產品在功能價值上,解決什么問題?
產品在體感價值上,好在哪,我怎么沒感覺?
產品在精神價值上,能不能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能不能從產品價值上,策劃出一個小爆品?可以的。
小爆品,就是上述三類價值都能顯化的產品。
2、戰略大單品策劃
戰略大單品,我們分為:戰略層、需求層、概念層、框架層、體感層5個部分。
戰略層:主要是“五看三定+公司戰略”,五看三定是我們灰度的核心方法論。
需求層:銷售三大痛點和PMF策劃。
概念層:產品話語體系(記憶點+傳播點+決策點)。
框架層:客戶行為和客戶心智的框架(包括購買理由、成交模型、業績動線等)。
體感層:就是客戶可感知價值(不可感知價值,要轉化為可感知價值)。
3、核心品類塑造
這個非常難。展開內容太多,這篇文章放不下。大家自己看圖吧。
二、產品大賣
產品大好與產品大賣之間,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為什么呢?
產品大好,沒有考慮市場競爭,也沒有考慮企業本身是否有經濟實力,比如創業公司沒有資金推廣,怎么賣?
(一)產品大賣的產品力模型
上面這個產品力自測模型,是我們給客戶真實實戰的工具。
舉個例子:
某上市公司,是國民級某消費品細分市場頭部品牌。最近和對手在拼價格戰。他們屬于制造零售業,有拳頭產品,也有自營門店。
那簡單粗暴地自測一下(過程省略):
品牌好:大眾品牌,門店多,銷量領先。
市場好:市場平均增速超10%,賽道增速平穩。
競爭好:市場集中度比歐美日韓都要低很多。
產品好:有心智產品,且單品市場份額領先。
戰略不好:收入微增(增速低于大盤),利潤下降較多。
客戶不好:客戶數量大,但客戶復購率不高。
經營不好:低效商品SKU占比高,低效渠道占比也高。
商品不好:主推品占比不高,連帶率和擴品類不夠好。
(說明:以上是非常簡單粗暴地分析,真正的商業實戰,比這個復雜得多)
(二)產品大賣的五步進階
這里我們就不展示我們內部使用的模型了。大意是分為五步:
產品力、主推款打造、核心品類、主推品占比、搭配款策劃。
這里,我們給出一個公式:
商品力 = 主推款SA + 搭配款BC + 經典款
主推款SA:趨勢品和優勢品,重點是產品要有深度,要有心智代表性,可以是高頻引流品,也可以是低頻價值品。
搭配款BC:主題延伸、風格延伸、場景延伸、品類延伸等,重點是要有寬度和連帶率,能吸引消費者時長,同時要控制動銷率,不能壓庫存占資金。
經典款:這個往往是某個客戶群的復購率最高,同時,也有向上游進一步優化原材料和工藝成本的利潤空間。
沒有商品力,產品再好,也不可能大賣。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這里又出現了核心品類塑造。)
三、產品大賺
(一)大多數企業是怎么賺錢的?
資產利潤率1 = 銷售/資產 * 利潤/銷售
問題來了:
如何提升銷售利潤率?答案:高倍率。
怎么實現高倍率?答案:創新驅動。
如何提升資產銷售率?答案:快周轉。
怎么實現快周轉?答案:效率驅動。
(二)高績效企業是怎么賺錢的?
在高倍率和快周轉之外,高績效企業,還有兩種提升利潤率的方法:
資產利潤率2 = 產品溢價率 * 客戶溢價率
問題來了:
如何提升產品溢價率?答案:強連帶。
怎么實現強連帶?答案:內容經營。
如何提升客戶溢價率?答案:多復購。
怎么實現多復購?答案:客戶經營。
(三)產品大賺是大商品經營
資產利潤率 = 高倍率 * 快周轉 * 強連帶 * 多復購
顯然,這才是大商品經營的核心要義。
什么是大商品經營?不展開了。
四、小結
從產品大好,到產品大賣,再到產品大賺,是一條極難而正確的道路。
產品大好,PMF(產品市場匹配)是一切的起點。好產品,通常都是從大行業小場景高欲望的小切口殺進一個賽道,聚焦主航道。客戶并不需要我們的產品,客戶需要的是解決他的問題。這才是產品大好的關鍵要素。
產品大賣,就是GTM(走向市場)策略和路徑,以及動態市場競爭。俗話說:是騾子是馬,要拉出來遛遛。產品能不能大賣,客戶說了算、競爭說了算、最終是市場說了算。
產品大賺,就是利潤怎么來的?有沒有超額溢價?我們說大商品經營+全渠道零售+全域客戶運營,這三個是企業制勝的王道。在這里大商品運營,要從高倍率、快周轉、強連帶、多復購,沿著研發線、產品線、銷售線等多線融合,進行商品企劃和商品運營,最終實現產品大賺。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只是從產品角度,沒有從品牌角度或戰略角度,來解析的利潤的動因。
千言萬語,化成一句:好產品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好產品是萬萬不能的。
THE END.
往期精彩文章,值得你認真看一看
贊賞不必了,和??就是極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