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學校一直以來都是鄉村學校教師夢寐以求甚至是竭盡全力都想進入的,因為城區學校無論在區位、資源、生活、待遇等等方面都具有比鄉村學校更大的優勢,對教師個人來說,城區學校也具有更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曾幾何時,鄉村學校教師要想進城是要花費多大的精力、物力和財力啊,有時還事與愿違。
在實施鄉村振興計劃之前,很多鄉村教師都會憑借各種個人可以利用的關系想方設法調進城里教書以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和更高的發展空間,伴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持續實施和不斷深入,尤其是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城區學校師資緊缺,想要進城的鄉村教師就更多了,而且還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進城渠道。
城區優質學校從鄉村學校選調優秀教師進城已是各地每年都要進行的“規定動作”,雖然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化是鄉村教育振興的重要內容而且城鄉教育資源優質化已成為今后的目標,但由于大力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城區優質學校已成為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城區學校師資力量的缺乏也就成了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很多地方在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化和城區學校師資優質化這兩者之間基本上都是選擇了后者,也就是通過考試選擇鄉村優秀教師進城,讓很多鄉村學校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或好不容易得到的優秀骨干教師被挖走,也就逐漸讓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或讓薄弱的師資力量更薄弱,這樣的選調鄉村優秀教師進城現象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是非常普遍的。
這是鄉村教師進城任教的第一種方式,也是常規方式,此外,還有一種非常規方式,也就是很“特別”的第二種方式。2020年起,全國各地都已按照教育部之前的既定部署先后實施啟動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目的就是要通過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制,有效緩解鄉村學校結構性缺編問題,有效促進縣域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有效促進縣域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很多地方進行的縣管校聘改革都是簡單地將在競聘上崗中落崗落聘的教師異地交流到鄉村薄弱學校而不是按照要求將一定比例的優秀骨干教師交流輪換,這不僅違背了縣管校聘改革的初衷更是讓強校更強弱校更弱從而使得城鄉資源更加失衡。
將競聘上崗中的落崗落聘教師異地交流到鄉村學校以及將課外有償補課受到查處的教師發配到鄉村學校,這兩種做法讓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化失去了應有之義,更是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但伴隨著鄉村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縣管校聘改革的不斷深入,出現了另一種很“特別”的進城任教方式。
之前看到有位鄉村教師發布的信息(如上圖所示),說當地縣管校聘改革后,全鎮198名教師直聘或競聘成功,11名教師落聘,直聘或競聘成功的教師在原崗位上班并領取原崗位工資,落聘的教師由縣里調配到縣城的不同學校。落聘教師由縣里調配到城區的不同學校?這種做法目前來看是很罕見的,也降低了鄉村教師進城任教的難度。
但落聘教師被縣里調配到城區不同學校之后,職稱崗位級別以及職稱崗位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調,比如,職稱級別由8級降到9級或由7級降到10級或由9級降到13級。由于不同的職稱級別對應著不同的崗位工資標準,職稱級別降低之后,相應的崗位工資標準也就隨之降低。對于這種很“特別”的降級降薪的進城方式,作為鄉村教師的你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