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您和豐子愷先生的畫很像?
很多朋友都問過我這個話題,包括在微博的后臺留言,都說過我的畫跟豐子愷先生比較像,我在這里簡短地回復一下這個話題。
豐先生是我特別尊敬的一位前輩,而且我比較早地接觸到他的東西,一個是他的翻譯;第二個是他做的一些圖書設計,在民國時期很多圖書的封面都是他做的,比如《愛的教育》;第三個是他的散文,我在80年代時候編過一個散文詞典,其中選了好多篇他的作品,那個賞析文章是我寫的,因為我太喜歡他的散文了。
他有一篇叫空山避雨,一個現代人寫的完全是王維的詩里的那種感覺——非常的清空、非常的超脫,很了得的。
《愛的教育》
【意】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
夏丏尊 譯
豐先生他是民國中人,平時穿一襲布的長衫,家里好幾個孩子。人家的家學非常好,又是留學日本回來的,是李叔同先生的弟子,受李叔同先生的影響比較大,以及夏丏尊,他們是亦師亦友的關系,人家的修養我們是沒法比的。
所以說跟豐先生,從我個人來講,老老實實地說完全沒有可比性。大家所說的可比性是覺得我的畫非常像他的畫。其實我是跟他這個畫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我也沒有學過他的畫。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豐子愷
夜雨兩壺酒 老樹
我的那個長衫人物跟他有相似性,我的來源是我一直在做民國史的研究。1993、94年時候我出過一本書叫《舊中國大博覽》,十六開的兩卷本,用了上萬張圖片。那本書做的是1900—1949年,上個世紀前五十年。
做書的時候,天天沉浸在晚清和民國的圖片里,你看到的人物都是男的一襲長衫,女性是旗袍,當然也有西裝,也有早期的晚清過來的長袍馬褂之類。
民國照片
我2007年剛開始畫畫時候,無意之間就畫了一個長衫人物,事實上是這么來的。
后來人家說我的畫很像豐先生的畫,因為我原來沒看過他的原作,只見過他的一些印刷品。他的印刷品在我們過去一些書里、兒童讀物里作為插圖用的非常多。
《兒童故事》封面 豐子愷畫
兒童書局印行
《中文名歌五十曲》 豐子愷編
開明書店印行
正好是浙江美術館,2018年有他一個《護生畫集》的展覽,閉館前一天我坐火車趕到了杭州去看了豐先生的原作。他的幾部冊頁,包括那個《護生畫集》,看完之后我就確認我的畫確實跟他是沒有什么關系的,是不一樣的。
此境風月好
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回顧展
因為他的冊頁里包括用碳條起的稿子,鉛筆起的稿子都在,他也沒擦掉,然后用毛筆在定稿時候又畫出來的。
他用的那個線非常像現在的那種馬克筆畫的那種線,不太像中國傳統繪畫里的講究濃淡干濕、講究頓挫、講究屋漏痕——就是線的那種品質,跟中國畫的傳統筆法是不一樣的,這個是讓我看出來了。
《護生畫集》
由弘一大師和他的學生豐子愷先生共同醞釀于1927年秋,豐子愷先生作畫,弘一大師題寫詩文。
因為我是比較尊重中國傳統畫的用筆方式的,就是所謂從繪畫語言上我們就不太一樣。
老樹遇見八大
至于說那個氣息就更不一樣了。
民國時代的人家那種修養以及畫的那種感覺,豐先生畫的真是好,那種天真、那種爛漫,特別是畫他孩子的那些日常生活——你看他畫他的女兒,拿兩個蒲扇騎著當自行車騎,沒有那種生活的人以及沒有那種父親對女兒的那種關照、那種仔細的觀察,那種父女情感是畫不出那樣的畫來的,完全咱們是沒法比的。
豐子愷先生作品
豐先生是我很尊敬的一個老先生,我的畫另有來源,實際上從照片里來的,而不是從豐先生的畫里來的。
謝謝大家。
關注我的公眾號了解更多
老樹陪伴大伙兒繼續笑看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