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扎心現象:自己孩子沒少補課刷題,做的題比學霸多得多,為什么沒有效果?難道真的是智商差距嗎?
并不是,其實是做題思維,做題效率決定學習成績!
1、普通學生 vs 學霸
普通學生做題像搬磚,一塊一塊積累,效率低,效果差。
學霸做題像滾雪球,學會一道題,解決十道、一百道題。
普通學生做題追求數量,不注重學習深度,不會總結規律。在他們眼中,每道題都是新題,都有新的條件和問題,所以每次都是從頭推導。
學霸做題注重總結經驗,提煉規律。 他們每做一道題,會拆解條件和問題。下一次他們做新題時,先會看這道題和以前的題有什么異同點。
2、用已知連接未知
我在《學習高手100講》中說過,學習的本質是“用已知連接未知”。用已知連接未知,可以快速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間的聯系,能夠更快理解 ,更快記住。
為什么學霸做題速度快? 不是因為他們更聰明 ,而是他們 習慣于把新知識都轉化為已知的知識。
比如,什么是長方形?就是內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如果你已經熟悉了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只需要增加一個條件,就學會了長方形。同樣,什么是正方形?就是邊長都相等的長方形。
用已知連接未知,這是學習秘籍 。用這個方法,不只能夠解決數學問題,還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底層能力。比如怎樣快速背詩詞?怎樣高效背單詞?怎樣建立知識框架?
本質上說,沒有新問題,所有新問題都是舊問題的變形;
本質上說,也沒有難題,所有難題都是由簡單題組成的。
3、建立知識體系
普通學生的知識像散落抽屜的零件,做題時只能翻箱倒柜;
學霸則把知識串成思維導圖,在大腦中構建知識體系。比如,他們頭腦中有一棵“知識樹”:樹干是核心定理,樹枝是“將軍飲馬”等模型,樹葉是各種變式題目。
學霸做題速度快,不是因為他刷題多,而是他頭腦中掌握了很多規律和模型,他每次碰到一道新題,就從自己的知識庫中找“類似”的模型。
我見過太多學生,熱衷于海量刷題,卻只是在背答案,每次做題,根本不依靠過去的經驗。比如有的題有三問,他已經做出第一問,后幾問和第一問高度相關,他還要不辭辛苦地自己再算一遍。這樣的做題方式,這樣的學習思路,怎么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怎么能夠越學越好呢?
不要重新發明輪子。
遵循前人的經驗,按照成熟的思路,用頭腦中的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不但效率高,而且效果好。
用“一”解決“一萬”是高手;從一數到一萬是笨蛋。
歸根結底,認知才是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