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身空心化的制造業,特朗普也想改變現狀,雖然喊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但近期做出的舉動卻讓外界大跌眼鏡。
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一則消息,引起國際航運業的一片嘩然。美國方面宣稱,該部門正在擬定一項提案,將以所謂的“服務費”為由,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進行高昂的費用征收,單次最高可達150萬美元。
如果使用美國制造船只的運營商,將享受最高100萬美元的減免。如果進入港口的是船隊,那么船隊里中國制造船只的占比越小,被收費的比例就越低。
顯然,美國這是仗著自己擁有海運方面的便利,對全世界攤牌,強行逼迫各方使用中國制造的船只,進而獲得更多的造船業訂單,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只可惜,這種做法雖然看起來很霸道和危險,但實際上實施起來并沒有什么可行性。
一方面,中國造船業已經連續蟬聯15年全球第一,全球每年70%的造船訂單都是中國承接。看似是美國針對中國制造業,但卻損害了全球所有國家的利益,等于樹立起了全球范圍的敵人,這是美國也承擔不起的代價。
另一方面,美國想要用強權逼迫其他國家購買自己的東西,給自身帶來利益,但問題在于美國自身技術跟不上,其他國家硬著頭皮來買美國高價的、技術落后的東西,誰愿意?長此以往,各國或許會選擇其他供應路線,這種代價美國也承受不了。
最重要的是,誰也摸不清特朗普會不會“朝令夕改”,今天是收過船費,明天卸貨費、出口費,甚至不是美國船只都不允許進入,那事情就好玩兒了。對此,一些航運業的企業就嘲諷美國,稱如果美國想要增加進口商品的成本,讓美國出口產品失去競爭力,那么特朗普政府的這個政策確實達到了效果。
對于制霸全球幾十年的美國而言,制裁禁令就是家常便飯,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給美國吸取大量財富,同時還能對威脅到美國地位和行業的國家展開制裁,何樂不為呢?
例如,特朗普上臺就對巴拿馬展開威脅,要軍事接管運河,最終逼迫巴拿馬不得不放棄續簽“一帶一路”合作;歐盟原本對美國汽車加征10%的關稅,特朗普一個“對等關稅”政策,讓歐盟直接將關稅降至2.5%。
短期來看,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無法應對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但是從長期來看,很多問題都會不斷發酵,畢竟現在的美國已經不再是過去稱王成敗的時代了,反對霸權和單邊主義的重要性還在不斷上升,最終只會讓美國被全世界孤立,而被針對的中國的朋友只會變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