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格力專賣店更名為“董明珠健康家”,是不久前的報道了。
之后又刷了幾篇文,有點沒想到的是,董明珠都已經近70歲了。之前我寫文章,還用她兒子小時候上學等公交車的事當過素材。
而專賣店更名的決策,總有一家公司的理由。
這里也很像運營“IP”一樣,就是大家看到這個名字,就能想起你是干啥的。
如果影響力足夠大,的確能給品牌賦能。但風險也不是沒有,格力電器也是上了市的,個人要是陷入輿論之中,搞不好還會影響股價。
1.品牌IP和個人IP
現在越來越覺得,企業和個人都比較重視“IP”。“IP”是什么呢?網上隨便逛一逛,刷一刷,到處都是IP。
主要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它主要包含版權、專利和商標這三大核心板塊。
那要是這么看,我覺得看IP能不能商業化,最后還是要和“版權、專利、商標”聯系起來看。這里的更名,應該屬于商標這一類吧。
還是想說,把個人放在品牌前面,還是挺大膽的。不是吐槽的那種,就是沒啥把握,出了問題負面影響還挺大的。
如果這么做了,又篤定能成,那可能是真能成。
畢竟,雖然用品牌名更合理,但個人不一定能無死角掌控品牌就是正向發展。因為經營好品牌,需要太多人了。
但用個人名的話,肯定是要先是這個人不能出大問題。那一個人肯定是很了解自己的,更何況都在商海這么多年了。
那我可能覺得,對自我判斷不會有太大偏差。
2.IP下半場,拼的不是爆款
現在的爆款,似乎也沒啥模板可套了,前期就很容易壓錯注。
當然,全面撒網除外,可能性會增大。
看到董明珠也說,要有看人的能力。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動態的問題。
每個階段遇到的人與事是不一樣,下一次的判斷也大多建立在以往很多次的經歷上。
所以,真的太難了。
心境不同也會影響判斷,如果記憶中的看人邏輯本來就不是那么正確,那看人還是會看錯。
其實,我覺得打造一個IP也很累,不論是人本身,還是其它什么,都需要持續投入,不限于金錢、時間、心力等。
不過呢,如果很享受實現的過程,也會有很多得到。譬如,物質上的、精神上的一些東西。
任何東西當下再出爆款,都不會比之前容易。
總之,很多事都已經開始了,很多人可能也會在心里預設一個結果。(我現在好像也不在專注的碼字狀態中,晚上能量低低的。)接下來也沒什么好壞對錯,等果實成熟就好,那時再看是香的,還是爛的。
然后再按著培育經驗,等待下一波果子成熟就好。
說完了,太困了,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