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外資開始瘋狂反水,集體唱多中國資產。
先是高盛,預測MSCI中國指數今年有14%的漲幅,樂觀預期下,該漲幅有望達到28%。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對未來的中國市場保持樂觀。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股票仍處在估值洼地...外資有望進一步回流中國市場。
德銀就更直接了,2025年應該是投資市場意識到中國在全球競爭中領先的一年。得益于制造業優勢、科技力量崛起等因素,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或消失。
也就過去個春節,為何頂級外資機構紛紛開始看多中國?是捧殺?還是真看好?
到底是什么?我們可以客觀的來看看這些機構的觀點。
核心來說,他們看好中國資產的原因就4個:
1、對經濟預期樂觀。
之前國際資本普遍認為,我們會像1989年的日本一樣,因為房地產拖累失去30年。
但是現在來看,房地產的風險我們正在穩步消化,并且外部的關稅問題,今年懂王上臺,也沒有那么夸張。
中美現在內部都有自己的問題,60%的關稅很可能是沒法落地下來的,中美關系很難進一步的升級。
并且退一步說,2025年我們政策還在持續出,哪怕經濟復蘇有所不理想,政策也會持續的保駕護航。
2、科技增長或許給中國帶來全新的增長曲線。
這次的Deepseek和六代機,打破了外媒的認知,過去他們認為中國是沒法打破科技封鎖的。
但是這次開年科技大秀肌肉,直接讓大家認識到,中國是有實力突破科技封鎖的。
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這些科技賽道爆發力可能遠高于過去蓋房子創造的市值,也會帶來一批企業的機會。
德銀甚至認為,目前中國的經濟周期類似日本的80年代,當時的日本的經濟增速大約是4%左右,已經被稱作為經濟奇跡了,而今天中國的5%在將來看來同樣會是“奇跡”的存在。
3、價值低估。
去年全球都是高血壓,只有我們的低血糖,我們的價格,其實是嚴重被低估的。
很多人說美國企業賺錢,確實美國企業的賺錢能力可能是中國企業的2倍,但是他們企業的估值是中國企業的4倍。
最近港股和A股科技概念都開始補漲,這就是外資開始發現這部分價格確實存在低估。
總的來說,外資的觀點其實還算客觀,確實我們目前在科技上給了外資一些意外。
去年全球都在高血壓,只有我們的低血糖,我們這邊確實也消化了不少看空,價格也來到新低。
去年就已經確認,今年注定是強政策的大年,時隔17年重提適度寬松,水今年是一定要放出來的。
外資突然開始轉向,其實也是看到我們內部市場的機會和價值。
對于普通人來說,雖然我們不用在乎外資說什么,但是我也建議大家不要忽視2025年。
利空出盡即利好,去年年底我們消化的是:地產下行+關稅60%的全面利空。
但是現在呢?
地產確實在回暖,關稅看到懂王也是試探更多,再加上政策還在蓄力加碼。
最新的國w院的會議上提到:
要敢于打破常規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及時回應關切加強政策和市場的互動,此外還提到要因時因勢加大逆周期調節。
最近各地都在緊鑼密鼓的開會,包括昨天國C會也下達重要部署,各地都在緊鑼密鼓的拼經濟。
3月馬上會迎來大面積的Z策出臺,包括科技的、消費的、房地產的等等。
這輪政策下來,核心就是放水和接水。
第一是放水,第二是接水;
因此,今年一定是放水和接水兩手干活,既會有放水的大招,也會有接水的大招。
不過當下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應該關注的不是有哪些政策會出臺,而是要知道在這些政策出現之后,哪些資產、哪些城市會因此而受益!
外資流入中國,會優先進入哪些資產、哪些城市?
接下來幾個月,一旦我們加大了放水的力度,資金涌入之后會出現哪些機會?適合我們普通人投資的機會又有哪些?哪些資產和領域適合投資?
最近我們根據今年的經濟形勢梳理了今年普通人賺錢的6大機遇,其中詳細介紹了今年適合普通人去投資的領域以及詳細的資產。
關于這6大機遇的詳細內容,文章篇幅有限不方便展開。
為了把這些內容說清楚,我們明晚會有一場免費的閉門直播課詳細給大家講解。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碼來領取今晚的直播門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