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 金
編輯/王美琪
“正常注冊,還沒上品,就提示我注冊信息不符,永久關店。”
“保證金剛交完,店就被TikTok Shop封了!”
“兩萬多單的店被封了。”
以上情況并非個例。近期,有不少跨境電商人在社交平臺上吐槽自己在TikTok Shop美區被封店的經歷。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TikTok Shop上為何會出現“封號潮”?針對的是哪些賣家?中招的賣家又該如何“自救”?還未進入的商家也可借鑒一二。
01
血淚教訓
三類店鋪容易被封
“今年開工不久,美區店就出了400單,本以為要發家致富,通宵守著TiKTok Shop,結果第二天就收到封店通知。”
自2025年1月起,TikTok Shop美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封號潮,封店率一度超過80%。一些賣家在注冊完賬號并交納保證金后,就收到了封號通知,這讓不少商家毫無準備。
中國美妝網發現,從賣家的反饋來看,尤其是新店、資料店以及IP關聯店鋪成為了封禁的重災區。
第一類是新店。被封的店鋪,大多數資質較新,店鋪成立基本一年以下,都還在摸索起店階段,也更容易出現貨品問題。新店在TikTok Shop平臺的“存活率”一向不高。
TikTok Shop針對美國跨境新店設立了嚴苛的“新店考察期”制度。要求新店在30天內務必促成至少一筆交易,同時將商家責任導致的差評率嚴控在0.4%以下,才能通過考察。即便僥幸通過,還有長達60天的觀察期。在此期間,雖無硬性訂單量要求,但差評率一旦達到或超過1%(且差評數量超過2條),延遲發貨率突破10%,或取消訂單率高于5%,店鋪便會被無情地重新打回考察流程。
在新店擴張時,一些新賣家為了盡快回本,會瘋狂鋪貨。但這樣會導致精力有限,售后服務不到位致使差評數量猛增,最終被封店。
第二類是資料店。資料店,通俗來說就是利用美國人的個人信息注冊TikTok Shop店鋪(資料來源通常不正當),然后經由服務商賣給跨境賣家。
雖然資料店的開店成本極低,但風險極高。原因在于,由于是買來的店鋪,注冊信息與運營者信息對不上,很容易被平臺審核判定“注冊信息不一致”,有可能會出現上一秒還在上品,下一秒可能店就被封的情況。
另外,據了解,手握大量資料店的賣家,會瘋狂鋪貨,下載爆品圖片,放上店鋪,只要有客戶下單,就從國內用虛擬倉的方式發貨,賺一波快錢。
虛擬倉簡單來說,就是標記美國發貨,實際從國內發貨,但物流軌跡顯示為美國。但TikTok Shop明令禁止虛擬倉發貨,一旦查到店鋪實際訂單與配送內容不符、物流線路與收貨地址不一致、訂單與發貨信息不一致等都會被判定為“欺詐性物流行為”。
第三類是IP關聯店鋪。這一類店鋪大多因為使用了“不純凈”的IP地址導致被封。一些賣家為節省成本,會選擇共享IP或使用虛假IP來逃避平臺監控,但一旦發現判定為違規行為,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所有關聯店鋪無一幸免。
這些賣家往往因為急于進入市場,而忽視了平臺的規則和要求,最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事實上,TikTok Shop美區的封店潮并非突如其來。
自去年10月份全面放寬美區入駐門檻后,大量賣家涌入TikTok Shop平臺,導致商家質量參差不齊。一些資料造假的賣家“混入”平臺,為封店潮埋下了伏筆。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雖然平臺入駐門檻放寬,但對本土化合規運營的要求始終未放松。因此,當平臺開始對違規商家進行清理時,這些不合規的店鋪自然成為了首當其沖的打擊對象。
02
規則收緊
合規運營至關重要
除了實施“封店”措施外,近期TikTok Shop更新了美英跨境店入駐規則,賣家需滿足新資質要求。
中國美妝網發現,TikTok Shop對美區和英區跨境店入駐規則進行了更新,此次調整明顯提高了入駐門檻。在公司資質方面,所有跨境賣家都必須提供在中國的有效注冊證書,并且入駐美國和英國市場的公司,成立時間要不少于60天,距離公司注冊失效時間需在90天以上。同時,正在接受貿易或消費者保護部門調查,或是已受到相關處罰的申請人,都被禁止在 TikTok Shop注冊成為賣家。
此外,對賣家的主體資格也有了新規定。只有總部位于中國大陸或者香港的企業實體才有資格入駐美英市場,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暫時無法入駐,TikTok Shop也不再接受自然人注冊成為跨境賣家。
TikTok Shop美區的“封店潮”是平臺在面臨監管壓力和生態優化的過程中采取的必要措施。盡管這給許多賣家帶來了困難,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本次封號潮卻也讓合規經營的賣家迎來一場機遇,由于不合規店鋪被封,剩余的合規店鋪獲得了更多的流量和訂單。其實這也提醒賣家在電商運營中,合規和本土化是至關重要的。
根據最新公開資料顯示,隨著TikTok Shop電商業務的迅猛發展,TikTok Shop電商團隊在2025年制定了近100%的整體增長目標,其中美國市場增速目標接近200%,這種快速發展也需要更嚴格的監管和合規要求。
TikTok Shop的封號潮給了賣家一個深刻的教訓,只有合規經營才是長久之計。未來的跨境電商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賣家必須從“短期盈利”的思維中跳出來,轉向更加注重合規和長期發展的戰略。
從野蠻生長到合規競賽,對于跨境電商來說,2025年的生存法則很簡單:別再想著走捷徑,腳踏實地才能走得更遠。
03
變化之下
賣家如何自救?
早在去年10月,TikTok Shop就開啟過一波嚴查。這波行動中有超200萬個賣家賬戶由于未達到安全標準被拒絕注冊。因未遵守社區準則或服務條款,超過50萬名創作者的部分內容被刪除。因為侵犯知識產權,超過4000家商店永久關閉,近30萬個直播被審查,3萬多名創作者的銷售授權被吊銷,50萬種產品被禁止上架。
顯然,TikTok Shop美區下一階段的重點,將放在合規上。
賣家唯有將合規基因融入每個操作環節,才能在這場全球化的商業戰爭中存活下來。第一,務必采用真實美國法人資料,依法注冊美國公司。這不僅是合規運營的基本要求,更是在TikTok Shop平臺站穩腳跟的關鍵;第二,全力推進本土貨盤建設,實現本土倉發貨。這既能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又能有效減少跨境物流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如延誤、破損等,提升顧客滿意度,為店鋪口碑加分;第三,構建獨立網絡環境,嚴格遵循“一店一網線”原則。切不可讓多個店鋪共用網絡,導致IP關聯風險。
此外,據了解,在店鋪被封禁后,有賣家第一時間就選擇了申訴解封,但由于材料復雜,需提供法人手持證照視頻、第三方平臺流水錄屏、倉庫打包證明等,資料店賣家幾乎無法滿足。同時因“資質造假”被封的店鋪,解封概率極低。這場博弈中,合規成本已遠超違規收益。
面對封號潮的沖擊,許多賣家紛紛轉向“全托管”或“半托管”模式來規避平臺規則帶來的風險。這種模式意味著賣家將店鋪的運營交給專業的第三方機構管理,雖然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封號的概率,但也意味著賣家需要放棄一定的控制權,并支付更高的管理費用。
TikTok Shop美區的封號風暴,實際上揭示了平臺規則的變化與挑戰。對于賣家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場封號危機,更是一次對電商生態的重新洗牌。對平臺而言,在渡過草莽的擴張期后,“整編”督促商家自行改造,走向規范化的下半場成為其現階段的重要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