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所有人物、地點和事件均為藝術加工,與現實無關。
圖片僅用敘事呈現,請知悉。
引言:
供奉觀音菩薩二十年的陳婆婆,每天對著佛像早晚跪拜,香火不斷。
她深信只要虔誠供奉觀音,慈悲的菩薩必定會保佑自己和子女。
但是二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她的生活反而越過越苦。
她的兒子常年臥病在床,女兒的婚姻也幾近破碎,甚至連她自己也查出健康問題。
陳婆婆心中愈加迷惑,為什么自己誠心供奉了這么多年,卻始終沒有得到觀音菩薩的庇佑?
直到隔壁的王奶奶給她介紹了一位大師。
大師給她指出了最關鍵的問題,陳婆婆這才恍然大悟。
1.
陳婆婆今年六十八歲,自從丈夫去世后,她便開始供奉觀音菩薩。
如今已經供奉了二十年。
這些年來,陳婆婆的供奉程序一絲不茍。
她相信,只要自己足夠虔誠,觀音菩薩一定會保佑她和家人平安健康。
然而,現實卻給了她沉重的打擊。
"媽,我今天又咳血了。"小兒子李強虛弱的聲音從臥室傳來。
正在做早課的陳婆婆趕緊放下經書,快步走進兒子的房間。
李強今年四十二歲,五年前被診斷出肺部疾病,至今臥床不起。
如今的他瘦得只剩皮包骨,臉色蠟黃,眼窩深陷。
"又咳血了?我這就給你倒藥。"陳婆婆強忍著心痛,轉身去拿藥。
就在這時,電話鈴聲響起。
陳婆婆接起電話,是大女兒李芳。
"媽,我和張明又吵架了,他說要離婚。"
李芳的聲音帶著哭腔,"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陳婆婆一時語塞。
李芳的婚姻一直不順,丈夫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提離婚。
這幾年來,陳婆婆不知道為女兒的婚姻念了多少遍經文,可情況卻越來越糟。
"你先冷靜一下,我下午去你家看看。"陳婆婆只好安慰道。
掛斷電話后,陳婆婆給兒子倒了藥,看著他艱難地咽下。
她嘆了口氣,心里不住地想:
為什么自己這么虔誠地供奉觀音菩薩,生活卻沒有絲毫好轉?
下午,陳婆婆趕到女兒家時,發現李芳的眼睛紅腫,臉上還有一道淤青。
"他打你了?"陳婆婆皺著眉問。
李芳低下頭,淚水奪眶而出:"媽,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陳婆婆心疼地抱住女兒。
回家的路上,她依舊不停地問自己:
為什么觀音菩薩不保佑我的孩子?我到底做錯了什么?
晚上,陳婆婆照例去佛堂做晚課。
剛跪下沒多久,一陣劇烈的胸痛讓她冷汗直冒。
這種疼痛最近越來越頻繁,但她一直沒當回事。
第二天一早,在李芳的堅持下,陳婆婆去了醫院。
"陳阿姨,您的冠狀動脈有嚴重狹窄,需要立即手術。"
醫生看著檢查結果,神情凝重,"您這種情況很危險,隨時可能發生心梗。"
陳婆婆頓時愣住了。
她不敢相信,自己每天誠心供奉觀音菩薩,卻落得如此境地:
兒子重病纏身,女兒婚姻破裂,自己也身患重疾。
回到家,陳婆婆站在佛堂前,望著那尊莊嚴的觀音像,第一次產生了動搖。
她顫抖著雙手,取出紅色賬本,翻開記錄。
二十年來,她在香火、供品上花費的錢已經超過十萬元,幾乎是她全部積蓄的三分之一。
"菩薩啊,我到底做錯了什么?"陳婆婆跪在蒲團上,淚如雨下,"為什么您不保佑我和我的孩子?"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2.
陳婆婆擦干眼淚,拖著沉重的腳步去開門。
門外站著的是她的老鄰居王奶奶,手里提著一袋新鮮的蔬菜。
"老陳,我看你這兩天沒出門買菜,給你送點來。"
王奶奶六十五歲,比陳婆婆小三歲,卻精神矍鑠,面色紅潤。
她一進門就注意到了陳婆婆紅腫的眼睛,"怎么了這是?又哭了?"
陳婆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將王奶奶讓進屋里。
她不想提起自己的病情,也不想再談女兒和兒子的事。
"沒事,就是眼睛有點不舒服。"陳婆婆接過蔬菜,轉身走向廚房。
王奶奶卻拉住了她的手:"老陳,咱們認識三十年了,你有什么事瞞不過我。"
她的目光掃過客廳,落在了半開的佛堂門上,"還在拜菩薩呢?"
陳婆婆點點頭,突然感到一陣委屈涌上心頭。
她忍不住將最近發生的事情一股腦兒倒了出來:兒子的病情加重,女兒的婚姻危機,以及自己剛查出的心臟問題。
"我實在想不通,"陳婆婆聲音哽咽,"二十年來,我每天早晚都虔誠拜佛,從不間斷。為什么菩薩不保佑我們?"
王奶奶聽完,沉默了片刻,然后突然問道:"老陳,你還記得李寡婦嗎?"
陳婆婆愣了一下:"記得,她住在西街口,年輕時家里也經常遇到麻煩。"
"對,就是她。"王奶奶的眼睛亮了起來,"你知道她現在怎么樣嗎?"
陳婆婆搖搖頭。
自從丈夫去世后,她很少與外界聯系,對老街坊的近況知之甚少。
"她現在可好了!"王奶奶接著說道,"她兒子在省城開了家公司,女兒嫁給了醫生,她自己也身體硬朗,每天跳廣場舞。"
陳婆婆皺起眉頭,不明白王奶奶為何突然提起李寡婦。
"你知道她是怎么轉運的嗎?"王奶奶不等陳婆婆回答,繼續說道,"她也是拜觀音菩薩,但她請了一位得道高僧來看過。"
陳婆婆的眼睛一亮,"真的?那位高僧現在還在嗎?"
"在呢!"王奶奶點點頭,"就在城郊的古剎里,名叫明心大師。"
"我兒子前幾天去進香,正好碰到他。"
"聽說他道行很高,能看出人的福緣所在。"
陳婆婆心中燃起一絲希望:"王姐,你能幫我聯系一下這位大師嗎?"
"這個嘛..."王奶奶猶豫道,"明心大師平時很少見外人,不過..."
她停頓了一下,"我兒子跟寺里的知客僧有些交情。如果你真想見,我可以讓他試試。"
陳婆婆急切地點頭,"那就拜托你了。"
王奶奶看著陳婆婆期盼的眼神,笑了笑:"巧了,我兒子剛才發信息說,明心大師明天正好來城里辦事。如果你想見,他明天可以帶大師過來。"
陳婆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么巧?那太好了!請一定帶他來!"
王奶奶離開后,陳婆婆立刻開始打掃房間。
她將佛堂重新整理了一遍,擦拭佛像,更換香爐,
甚至拿出珍藏多年的檀香,準備迎接明心大師的到來。
第二天下午三點,門鈴準時響起。
陳婆婆緊張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快步走去開門。
門外站著王奶奶和一位身穿灰色僧袍的老者。
老者看上去約七十歲左右,面容清瘦,眉目慈祥,雙手合十,一派高僧風范。
"阿彌陀佛,施主有禮了。"明心大師微微頷首。
陳婆婆連忙回禮,"大師光臨寒舍,蓬蓽生輝。"
她側身讓出通道,恭敬地將明心大師請進屋內。
進入屋內,陳婆婆迫不及待地將明心大師引向佛堂。
明心大師站在佛堂中央,雙手合十,向觀音像行禮。
然后,他的目光開始在佛堂內緩緩移動,仿佛在尋找什么。
最后,他的視線停留在了觀音像的上方。
"施主可知,這尊觀音像有什么問題嗎?"明心大師突然開口。
陳婆婆一愣,她供奉這尊觀音像二十年,從未想過會有什么問題。
難道這就是自己諸事不順的原因?
"請大師明示。"陳婆婆雙手合十,恭敬地低下頭。
3.
明心大師繞著佛龕走了一圈,眉頭緊鎖。
他伸出手,指向觀音像上方的天花板。
"施主,你這佛堂的風水被破壞了。"明心大師語氣凝重,
"觀音像上方有一道煞氣,正好壓在菩薩頭頂。"
"這是大不敬,難怪你家諸事不順。"
陳婆婆驚慌失措,"大師,這可如何是好?"
明心大師閉目沉思片刻,隨后從袖中取出一個紅色錦囊,
"這是我親手制作的辟邪符,能化解煞氣。"
"只需三千元供養,便可保你全家平安。"
陳婆婆猶豫了。
三千元對她這個退休老人來說不是小數目,但想到兒子的病情和女兒的婚姻,她咬咬牙,轉身去臥室取錢。
就在這時,門鈴再次響起。
陳婆婆打開門,看到一位身穿警服的中年男子站在門外。
"請問是陳秀英女士嗎?我是社區民警張建國。"警察出示了證件。
陳婆婆點點頭,不解地看著警察。
"有人舉報您家可能遭遇了宗教詐騙,我們來核實情況。"
張警官的目光越過陳婆婆,落在了屋內的明心大師身上。
明心大師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轉身就要往后門逃去,卻被跟在張警官身后的另一名警察攔住。
"李國強,又是你!"張警官認出了明心大師,"上個月剛從拘留所出來,又開始行騙了?"
所謂的明心大師被警察按在沙發上,王奶奶也被請到一旁接受詢問。
陳婆婆站在原地,一時間無法理解發生了什么。
"陳阿姨,這個人叫李國強,是個慣犯。"張警官解釋道,"他專門冒充高僧騙取老年人錢財。我們接到舉報后一直在跟蹤他。"
陳婆婆震驚地看向王奶奶,"你...你們是一伙的?"
王奶奶低著頭,不敢與陳婆婆對視。
張警官嘆了口氣,"王女士是李國強的表姐,他們合伙作案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陳婆婆癱坐在椅子上,感到一陣天旋地轉。
她不敢相信,自己差點被騙了。
警察將李國強和王奶奶帶走后,陳婆婆獨自坐在佛堂前,淚流滿面。
第二天一早,陳婆婆接到了女兒李芳的電話。
"媽,我決定離婚了。"李芳的聲音出奇地平靜,
"我已經聯系了律師,不會再讓張明欺負我了。"
陳婆婆沉默了片刻,"你決定好了?"
"是的,媽。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李芳堅定地說,
"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薪水不錯,可以養活自己和孩子。"
掛斷電話后,陳婆婆陷入了沉思。
下午,陳婆婆去醫院看望兒子李強。
醫生告訴她,有一種新的治療方案可能對李強的病情有幫助,但費用不菲,至少需要十萬元。
"我們可以申請醫保報銷一部分,但還需要自費不少。"醫生說。
陳婆婆回到家,站在佛堂前,目光落在那本記錄供奉費用的紅色賬本上。
二十年來,她在香火、供品上花費的錢已經超過十萬元。
如果這些錢用在兒子的治療上,或許他的病情早就好轉了。
于是乎,一個念頭在陳婆婆心中逐漸清晰起來。
4.
陳婆婆站在佛堂前,雙手捧起那尊供奉了二十年的觀音像。
這尊白瓷觀音通體潔白,栩栩如生,是她丈夫去世前特意從景德鎮買來的。
當時花了五千多元,如今應該值更多。
她深吸一口氣,將觀音像小心翼翼地放入紙箱中。
隨后,她取下墻上的佛畫,收起香爐和供品,將整個佛堂清空。
第二天一早,陳婆婆抱著裝有觀音像的紙箱來到古玩市場。
市場里人頭攢動,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
她在一家古董店前停下腳步,店主是個戴著老花鏡的中年男子。
"這尊觀音像多少錢收?"陳婆婆小心地取出觀音像。
店主接過觀音像,仔細端詳了一番,"景德鎮的老瓷器,保存得不錯。我給您一萬二。"
陳婆婆搖搖頭,"至少兩萬。"
"一萬五,不能再多了。"店主皺眉。
"一萬八。"陳婆婆堅持道。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店主最終以一萬六的價格收下了觀音像。
回家路上,她接到了張教授的電話。
"陳阿姨,我已經和省立醫院的王主任聯系好了,他明天上午有時間見你兒子。"
第二天,陳婆婆和李強一起去了省立醫院。
王主任是呼吸科的權威,看過李強的檢查報告后,提出了一個新的治療方案。
"這種新療法在國外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們醫院剛引進不久。"
王主任解釋道,"總費用大約十五萬,醫保可以報銷一部分。"
李強面露難色,"媽,這錢..."
陳婆婆拍拍兒子的手,"別擔心,我有辦法。"
回家后,陳婆婆拿出積蓄本,里面有她這些年省吃儉用存下的八萬元。
加上賣觀音像的一萬六,還差五萬多。
就在她犯愁時,女兒李芳來電話說要回來看她。
李芳一進門就注意到了空蕩蕩的佛堂,"媽,您把佛堂撤了?"
陳婆婆點點頭,"是啊,想通了。與其求神拜佛,不如靠自己。"
李芳驚訝地看著母親,"媽,您變了。"
陳婆婆笑了笑,"人總要往前看。"
"對了,你弟弟的病找到了新的治療方法,就是費用有點高。"
李芳聽完情況后,毫不猶豫地說:"媽,我手上有六萬塊錢,是我這些年存的。
本來打算離婚后用來租房子,現在先給弟弟治病吧。"
陳婆婆眼眶濕潤,"可你離婚后怎么辦?"
"我已經找到了新工作,薪水比以前高。"李芳堅定地說,"而且我打算搬回來和您一起住,這樣可以省下房租,也能照顧您。"
有了女兒的幫助,李強的治療費用終于湊齊了。
一周后,他開始接受新的治療。
三個月過去,李強的病情明顯好轉。
他的咳嗽減輕了,呼吸也順暢了許多。
醫生說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半年內可能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就這樣,日子在一天天地變好。
半年后的一個周末,李強、李芳和孫子小明一起來看望陳婆婆。
李強的病已經基本康復,重返工作崗位;
李芳的離婚手續也辦完了,她和兒子搬回了母親家,開始了新的生活。
一家人坐在客廳里,其樂融融。
陳婆婆看著兒子健康的面色,女兒堅強的笑容,以及孫子天真的眼神,心中充滿了幸福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