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平米的宿舍要塞進14個初中男生是什么概念?人均2.6平方米的空間,放張書桌都勉強,更別說洗澡、晾衣服這些日常瑣事了。最近順德大墩初級中學的宿舍問題被頂上風口浪尖,有家長投訴孩子在學校三天沒洗成澡,掀開被褥全是汗味,這哪像是21世紀的學校,倒像是工地的臨時板房。(源自廣東廣播電臺某博號)
走進大墩中學的男生宿舍,眼前的場景確實讓人揪心。左右兩排上下鋪擠得密不透風,床和床之間只隔了不到一米的過道,學生們的塑料桶、洗臉盆堆在床底,連轉(zhuǎn)身都困難。最要命的是洗澡——14個人共用1個淋浴位,下午5點到6點的黃金1小時里,有人為了搶位置連晚飯都顧不上吃。初一學生小胡就經(jīng)歷過連續(xù)三天沒洗上澡的窘境:“晚自習結(jié)束就沒熱水了,身上黏糊糊的根本睡不著。”
學校不是沒想辦法。副校長鄧綺漫說,從2008年開始,他們就把教師宿舍改造成男生宿舍,硬生生把床位從1200個撐到2660個。可學生人數(shù)漲得更快,20年前規(guī)劃36個班,現(xiàn)在擴到54個班,宿舍再怎么改造也追不上學生增長的速度。最魔幻的是,明明2008年國家就要求宿舍人均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可他們改造出來的14人間人均才2.6平方米,居然還通過了審批。
這事兒暴露的不僅是空間緊張。看看宿舍改造的時間線就知道癥結(jié)在哪——2002年建校時,12人間完全符合當時人均3平方米的標準;可等到2008年改造教師宿舍時,明明新規(guī)已經(jīng)出臺,卻還是把教師單人間硬改成14人宿舍。政策落實追不上現(xiàn)實需求,就像給氣球打補丁,越補漏得越厲害。
洗澡難背后是更深層的教育資源配置矛盾。樂從鎮(zhèn)這些年發(fā)展迅猛,外來人口激增,可學校擴建速度明顯掉隊。宿舍改造審批時“睜只眼閉只眼”,無非是想先解決“有床睡”的生存問題,顧不上“睡得好”的發(fā)展需求。但孩子們不是沙丁魚,他們在擁擠的宿舍里寫作業(yè)、搶淋浴的每一分鐘,都在消耗對校園生活的期待。
好在學校最近表態(tài)要逐步改善條件,可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學生們還在用最原始的方法自救:有人把臉盆端到走廊角落擦身,有人偷偷用冷水沖涼,教導主任查寢時聞到的沐浴露香混著汗餿味,成了這所省一級學校最刺鼻的尷尬。
教育部門該明白,文件上的人均3平方米不是擺設,與其等家長投訴,不如先把改造宿舍的預算排在教學樓翻新前面——畢竟再漂亮的操場,也抵不過孩子們能踏踏實實洗個熱水澡。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wǎng)絡,圖文不相關,侵聯(lián)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