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大 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作為唯一第一作者在CNS正刊《Nature》上發表了題為 《Nociceptive neurons promote gastric tumour progression via a CGRP–RAMP1 axis》(感覺神經元通過CGRP-RAMP1軸促進胃癌進展)的高質量研究論文。
研究示意圖
胃是人體神經分布較為密集的器官之一,對于胃癌患者而言,術后病理檢查一旦發現存在神經浸潤,往往是預后不佳的強烈信號。長久以來,由于不清楚神經在胃癌中究竟如何發揮作用,導致臨床上始終難以開展針對胃癌神經浸潤的有效靶向治療。支小飛副教授的研究成果成功攻克了這一難題,他發現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形成突觸樣結構,并進一步證實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回路。
值得高度關注的是,該研究為胃癌治療領域帶來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基于研究所得的數據,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靶向神經元新技術,能夠顯著抑制胃癌的生長進程。這一突破性進展,尤其為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療指引了全新的方向,有望改善這一群體的治療現狀及預后。
獲美國癌癥研究協會頒發的“杰出學者獎”
該研究成果受到全球研究者的肯定,2023年支小飛獲得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頒發的“杰出學者獎”,2024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杰出研究者獎”。該研究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攜手南通大學以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共同開展的成果,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充分彰顯了大學、醫院在胃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領域躋身全球頂尖行列。
專家簡介
支小飛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研究所副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獲評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南通市青年醫學重點人才,南通市青年崗位能手,南通好青年,南通青年五四獎章提名獎,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優秀學者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杰出學者獎。
擔任江蘇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抗癌協會胃腸間質瘤專委會委員,南通市抗癌協會胃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南通市青年聯合會委員,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會員。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研究項目,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及2項江蘇省新技術引進獎,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SCI論文20余篇。
擅長領域:普外科疾病的規范化治療,尤其對胃癌、結直腸癌、胃腸道間質瘤、疝等疾病的微創手術和個體化精準治療有深入研究。
來源:南通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