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歸來十多天,最近突發奇想,想篩選出全球最知名/最獨特500強旅行目的地,就一直與各AGI較勁,新增大量邊角料地理知識,幾乎在心理上已完成環游世界計劃,這些天心無旁騖,樂不思蜀,忘了更文~
繼昨天中概股大跌后,今天市場氣勢恢宏,迅速收復失地,我也按計劃繼續減倉,截止今天收盤,我所有股票基金賬戶總盤已全面回本!
“全面回本”意思是:自2021年2月10日A/港/中概股(所有中國資產)集體登頂以來,中國投資者血流成河,慘不忍睹,經過4年零半個月的堅持和自救,我的賬面盈虧已重新轉正!
這4年中,我多次公開說過,作為中國最優秀資產,當年我非常看好中概股前景,所以一直公開推薦,導致很多跟我一起上車的荔枝這些年也損失慘重(為此我也多次公開道歉,自我反省~)
我本人也不例外,最高時,丐幫倉位達到總倉位4成+,成為過去幾年最大浮虧來源
但眼下很多人可能還沒回本
恒指當年最高31000,現在還沒反彈到24000
滬指當年最高3700,現在也才3300
創業板最高3500,現在2200,還差1/3+沒回
最慘還屬丐幫,以恰好21年1月8日最高位上市的恒生互聯為例,現在只回到0.54元,如果你上市時1元認購,依然浮虧46%!
那為啥我和一部分小伙伴能提前回本呢?
原因有四:
1、做了資產配置,沒把雞蛋全放一個籃子
比如我一直持有黃金ETF和美股ETF,雖然占比不高,但這幾年黃金和美股行情不錯,我去年黃金漲過2200時清了,美股也在去年巴菲特大幅減倉后跟著清了,雖然沒吃到全部肉段,也獲得了不錯的絕對收益
再如我一直說持有茅臺,雖然這波行情消費股不給力,但我茅臺有做波段,目前持倉成本不到1380,依然浮盈
還有前幾年一直跑贏大盤的紅利基金,我也一直持有,貢獻超額收益
當然也有拖后腿的
比如醫藥和消費,特別是醫藥,還在坑里,貢獻了超額負收益……
但整體上看,資產配置還是比我單吊丐幫一棵樹強多了,其他投資收益彌補了一部分丐幫超額損失
2、沒在最高位全倉all in,下跌后不斷補倉,攤薄成本
那些倉位控制較好,堅持下跌補倉的,去年反彈時就已全面回本
我因初始倉位過高,中期補倉也不敢太猛,所以回本慢一點
但如果中途不進行補倉或定投操作,現在回本的可能性極低
3、堅持不割肉
過去4年,不斷有荔枝問力哥丐幫基金要不要割肉走人,因為這波熊市太漫長,太傷人了,還記得22年3月那波大跌后,市場很快反彈,我還搞過一次有獎征文活動,讓大家把當時恐慌心態和堅持咬牙買入的心理活動寫下來,以后記住別慌
想看當年征文一等獎作品的,戳這里——>
但直到22年10月,丐幫才真正創出歷史大底
此后,23年1月,23年7月,24年5月,24年9月,丐幫又出現過4次反彈,但都是反彈而非反轉,一再坐過山車
也正是長時間多次“戲弄”,不斷給人希望又撲滅希望,讓很多人失去耐心,水平高的去年9月反彈高位清倉,更多人則在反彈結束,市場重新下跌途中徹底絕望,底部割肉……
這些年不斷有荔枝問我丐幫還要不要堅持,說撐不住了想割肉,我一直說你實在撐不住也能理解,但我絕不割肉,一定會按計劃逢高逐漸減倉,漲不到我的目標價位,我就永遠和它死磕下去!
4、堅持網格收割
力哥的網格收割法和市場主流網格策略不一樣
其他網格策略是在確定波動區間內把持倉分成N分不斷高買低賣,優點是市場一直在區間波動狀態,能來回吃肉,賺得很爽
缺點是一旦市場突破預期波動區間,要么漲到賣無可賣而全面踏空,要么跌到沒錢補倉,只能躺平
這樣的網格需要你對市場走勢提前預判,操作難度較高,像阿里最近這種漲幅,傳統網格早賣飛了
我自創的網格收割法又叫市值恒定收割法,始終圍繞一個確定的股票/基金市值波動,上漲時,只收割超出恒定市值的部分,下跌時,則把倉位補足到恒定市值,就算市場不漲不跌,每年靠網格收割也能獲得1%-3%超額收益,連續4年堅持下來,也能有近10%超額
網格收割的實際收益,我去年詳細拆解計算過,有興趣的異步—>
我的網格收割策略是“一次設置,全自動操作”,平時根本不用操心
但只有與我定向合作的X寶證券的APP上才有這個自動定投+收割的條件單,全網獨此一家,后臺回復“網格”,可了解詳情
總之,資產配置+逢低補倉/定投+長期網格,帶來了超額收益,堅持不割肉又讓我始終不下“賭桌”,確保“雷劈下來的時候”一定在場!
其中,網格收割屬于微觀操作技巧,逢低補倉/定投屬于中觀投資策略,資產配置屬于宏觀投資戰略,堅持不割肉屬于投資心態的把控,聽起來最簡單,實際最難做到
大家最關心的肯定不是這些總結,而是現在該怎么辦?
已經回本的,要不要清倉?
還沒回本的,該怎么操作?
提前割肉下車的,要不要追高上車?
畢竟,這波DeekSeek帶起的市場熱度,超過4年中任何一次反彈,雖然大盤沒像去年9月那樣突然暴漲,卻給市場長期走牛提供更多想象空間,很多人蠢蠢欲動……
關于市場情緒燥熱期的心態控制,請看這篇——>
關于市場大幅上漲后的科學賣出策略,請看這篇——>
關于中國未來10年宏觀上的整體發展方向,請看這篇——>
關于過去4年我們到底經歷了什么,導致中國資產長期被“定價歧視”,請看這篇——>
老荔枝都能感受到,22年以來,這個那個原因,我一直處于偏悲觀情緒,你們抱怨時,我也跟著呵呵,不給你們打氣,因為我也沒信心
現在回頭看,很明顯,政策轉向導火索就是杰克的“激情發言”
直接影響是IPO半夜雞叫被咔,被迫全面整改,杰克失去控制權,從大眾創業偶像迅速淪為人人喊打的黑心資本家,此后3年云游世界,隱居日本
大概21年二季度開始,政策全面轉向,22年加速,我趕緊遣散員工,躺平茍好
但去年9月后,我的觀點發生重大變化,開始不斷給大家打氣
去年9月17日推送的,可以視為這4年來的“至暗時刻”,市場情緒極差,但我在文末說了這么一段話——
我說24年四季度,最遲25年一季度,政策會有明顯轉向,做好隨機應變準備
這不,杰克再次成為座上賓~
上一篇里,我進一步從底層邏輯闡述投資的本質——
投資奧義無非“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但人性習慣基于趨勢做判斷,所以總是市場沸騰故事人人信時才全倉殺入,高價接盤
很多投資品內在真實價值很難準確衡量,但生息資產底線就是存款利率/股息率/保險分紅率/房屋租售比
價格跌到一定程度,帶來的穩定現金流回報超過本幣無風險收益率(目前中國不到2%),市場就會自發托底,跌無可跌,產生長期投資機會
非生息資產估值底則取決于生產成本,包括黃金石油比特幣等
最后我說“找到好資產不難,難的是等到便宜的價格再出手的耐心,可能要等上好幾年”
但這話,只說對一半
我們不是諾貝爾基金會,要永遠準備給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發錢,所以投資期限可以無限長
我們是自然人,活到80都不易,活到100看人品
但從出社會攢錢到退休,也就40來年,其中最需要花錢(上有老下有小還要還房貸)的也就30-50歲這20年,除了養老保險,普通人能預判到的未來最長投資期限也就20年
但這世界變化快,無論政策、人口、思想觀念、國際環境、技術進步都隨時可能出現超預期變化,能著眼未來10年就很不容易了
比如黃金,眼下大家都覺得是好資產,但站在1980年看未來,整整20年大熊市,一上車就要套20多年,顯然不是“好資產”
再如房子,03年第一波房地產大牛市算起,到22年一線最后一波沖刺,房價整體漲了20年,但看未來10-20年,年輕人越來越少,房子還在越蓋越多,必然導致越來越嚴重的供大于求
絕大部分房子注定失去上漲空間,只有一線和少數強二線中心地段品質新房/次新房才會成為1%不到能持續升值的香餑餑
股市也一樣,如果一國經濟將長期陷入低迷通縮狀態,股市注定無法獲得長期超額回報,最典型的就是日股
但日本也不是一直不行,失去30年后,現在日經不又新高了嗎?東京房價不也新高了嗎?
但這波時代紅利受益的是2010年后上車的80-90后,那些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巔峰時上車的50-60后,得用此后20-30年人生還債
日本整體比中國領先40年,你覺得中國90-00后未來20年面對的經濟周期,更接近日本60后,還是90后呢?
那為什么比特幣是“好資產”呢?
一是有越來強的社會共識,越來越代替黃金,成為年輕人心目中公認的避險資產
二是比特幣估計在2040年前才會挖光,達到上限2100萬枚,還有14年,很可能產生4年為周期的脈沖式價格波動
但此后會發生什么,還很難說
一是2039年前后,市場可能會產生“末日情結”,投機情緒把比特幣爆炒到極夸張的泡沫位置,導致此后很長時間缺乏賺錢效應
二是礦工不再能依靠挖礦獲得回報,只能靠交易手續費,如果手續費不足以激勵礦工維護網絡算力(哈希率),可能導致算力下降,進而威脅網絡安全,可能引發新的監管危機
但這種巨大不確定性是10多年后的事,這10多年中,我們依然可以考慮擇機入場
明白了不?
就像王菲唱的,“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
所謂“好資產”,要看處于什么周期,未來10-20年處于整體看漲的上升周期,才算好資產,才值得便宜時上車
否則,不叫價值投資,叫“價值陷阱”
A股最典型的“價值陷阱”,就是地產股
別看深鐵全面接管萬科,持續輸血,乍一看萬科是死不掉了,債券暫時不會違約,但股價長期依然沒希望,這是中國房地產宏觀周期決定的
未來肯定還要蓋更多好房子,開發商還有生存空間,但只是活著有口飯吃,過去20年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爭議較大的是醫藥股
本來老齡化時代,醫藥是確定性最高的黃金賽道,全世界都這規律,但我們的國家體制和意識形態又很獨特,這幾年不管行業內和社會上質疑聲浪多大,醫保改革大方向一直沒動搖過,這也是我在一文里預告過的
在我看來,除非發生出人意料的重大政策轉向或技術進步,否則未來10年醫藥股一樣是“價值陷阱”
上輪牛市和醫藥醫療板塊并駕齊驅的消費板塊,則不一樣
未來10-20年,中國消費必須復蘇,否則經濟沒有未來
只要不復蘇,政策一定會持續加大消費刺激力度,直到起來為止,最近幾個月,我們已看到政策轉向,只是力度還不夠大
眼下市場爭議非常大
一部分人基于過去4年熊市慣性和上面說的這個那個原因,繼續全面看空中國資產,一漲就賣
另一部分人認為最糟糕時刻過去了,有了DS,有了哪吒,還有機器人、電動車……政策也全面轉向,呵護民企
最重要的房地產,北上深連續4月環比上漲,這三座一線房價基本見底,想上車的可以考慮今年上了,再等下去也不會大跌,卻要承擔小幅上漲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樓市最難熬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了
不過二線還要再等等
包括廣州,雖然吃喝玩樂非常爽,因經濟結構過度依賴地產、外貿和常規制造業,消費和科創產業都不行,與深圳比,工資物價房價普遍打7折,人均GDP打6折,對比近期活躍的杭州,廣州越來越成為體量“虛胖”的偽一線
廣州房價還在跌,未來很難再和北上深放一起比較,更適合與杭州放一起PK
放一起看,這個早春,可能是中國經濟觸底,即將走出4年陰霾的轉折點——雖然信心不可能很快反轉
我個人對這波行情持謹慎樂觀態度
因為我最近一直和AGI互動,讓我真切感受到這波行情背后的科創故事基礎,和此前炒作區塊鏈、元宇宙之類的很不一樣
我過年在埃及時寫的,也是基于這個邏輯
人類能走入現代社會,本質是一次又一次爆炸式科技進步,創造大量過去做夢都想不到的需求,這也是股市能帶來財富效應的根本原因
但科創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發明,二是大規模商業化(推廣)
比如奔馳1885年就發明了第一臺汽車,但直到20多年后福特發明流水線和T形車,汽車才開始取代馬車,進入大眾生活,徹底改變人類生活方式,進而引爆新經濟革命
再如萊特兄弟1905年就發明了第一臺飛機,但1958年,波音707才成為第一架成功商業化的大型噴氣式客機,特別是1970年可搭載400多人的首款寬體噴氣式客機747登場后,民航業才全面起飛,取代郵輪成為普通人洲際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從發明到走入大眾,用了半個多世紀
還有1961年人類就實現了載人航天,但直到今天還沒能形成成規模的商業航天產業
關鍵就是降低成本,變得在商業上有利可圖
計算機-人工智能革命發源于二戰時圖靈發明的圖靈機,但直到40年后,計算機才真正實現微型化,逐步進入大眾視野
這第一波降本的代表產物,就是蘋果電腦Macintosh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將電腦操作從復雜的程序輸入模式變成圖形界面模式,鼠標大規模使用
第二波就是克林頓時期主導的信息高速公路,在20世紀后期引發全球第一波互聯網革命,新浪網易搜狐和后來的BAT,都是幸運兒
第三波以2010年喬布斯發布iPhone4為標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開始全方位進入大眾生活,再次引爆一輪新經濟增長,微博、微信、支付寶、美團、拼多多、滴滴、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都是吃到這波技術紅利的大贏家
最大輸家是百度,移動互聯網時代到處都是流量入口,搜索引擎不再像桌面互聯網時代那么重要
你發現沒,這三波技術進步帶來的商業紅利期,都持續了10年左右(1984-1994,1997-2007,2010-2020),后繼乏力沒幾年,又迎來新一輪技術革命
2021年后,中概股被資本市場拋棄,除政府打壓和美帝制裁,技術進步帶來的市場紅利見頂,也是不容回避的客觀問題
比如微信11年誕生后,用戶2年破3億,4年破7億,6年破10億,10年破13億,考慮到中國人口才14億,2022年后,微信規模流量紅利已永久性見頂,只能依靠小程序、視頻號等功能深入挖掘存量客戶潛力,還要面對抖音們的強勢競爭,所以中概股才逐漸從成長股轉變為紅利股
22年11月ChatGPT的發布震驚世界,人們發現這個AI終于不再像天貓精靈小度小度小愛同學之類的“人工智障”那么蠢,新一輪計算機-人工智能革命的曙光來了
但GPT和無數跟隨者走的是堆積算力模式,過高成本也限制了AGI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2年后,DeepSeek橫空出世,使用體驗不見得比ChatGPT4.0更好,甚至不如阿里通義千問,但和之前的KIMI、豆包比,已是斷崖式領先
事實上,馬斯克的Grok3、谷歌的Gemini2.0表現都優于DS,但人家成本低得多啊
這有點當年福特發明流水線,波音推出707,馬斯克搞超大體量可回收火箭(星艦)的味道了
近現代史上,人類擺脫經濟危機就兩辦法,一是技術進步,二是戰爭
技術進步停滯,又不讓打WW3,就只能在低迷經濟中茍著
但DS讓人看到新一輪技術進步大規模商業化的希望
這是這波中概股暴漲,特別是這兩年一直被認為“廉頗老矣”的阿里帶頭暴漲的底層邏輯
這個故事最終能否自我實現,天曉得
但就我這段時間和諸多AGI的“纏綿”來看,我已依稀看到下一個時代互聯網的樣貌——現在的AGI還有很大很大的提升空間,最終形態將是人類一切互聯網行為的接入口,過去基于商業利益考量的互聯網信息不對稱局面,將被進一步打破
AGI會引導更多普通人用更全面理性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解決生活、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導致生產力的極大釋放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會加倉科技股,我還是會按計劃,逢高減倉,如果接下去炒作過度,估值過高,我會毫不猶豫清倉
只是對中概股的估值容忍度,有所提升,階梯式減倉目標價,小幅提升20%~
股市、樓市、經濟、人口、政策導向、國運走向……是一個整體
在東大,有些影響,比科技進步還要大
“后發優勢”理論認為,落后國家可通過模仿、引進技術等方式,跳過發達國家漫長的試錯過程,同時利用全球化分工和引進外資,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實現經濟增長和工業化
“后發劣勢”理論則認為,盡管落后國家可在短期內通過模仿技術實現快速增長,但長期看,由于傾向于模仿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管理(相對容易),而不去模仿更深層次的制度(如產權保護、法治、政治體制),可能導致制度僵化、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長期問題
同時,短期經濟高增長會制造表面社會繁榮,形成路徑依賴,從而掩蓋制度缺陷,并形成既得利益集團,阻礙深層次改革
缺乏XZ和法治的“制度模仿”會導致發展天花板,隨著技術模仿紅利衰減,制度缺陷將放大社會矛盾(如貧富分化、腐敗),從歷史上看,僅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制度建設的國家,難以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最后留個思考題,結合DS的橫空出世,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