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洞穴潛水救援成功
“我就知道你們會找到我的!謝謝你們沒有放棄我!”“你現在感覺怎么樣,身體有沒有什么不適感?”……2月8日18時50分許,經過百色公安、應急、消防、紅十字救援隊等多部門長達69個小時的聯合搜救,失聯者小周在水下28米深處的一個溶洞氣室內被救援人員發現。
20時30分許,小周被成功救出溶洞。至此,在田陽區洞靖鎮那峨村活旺河源頭溶洞潛水失聯的2名科考隊隊員全部成功獲救。從目前公開的報道和所知資料來看,此次救援創造了國內首例洞穴潛水救援成功案例。
▲獲救人員為紅十字救援隊贈送感謝錦旗
被救人員帶著錦旗來到百色市紅十字會,激動地表示:“我在失去照明的三天時間里,一片漆黑中一直聽到有節奏的敲擊,看到水下有搜索的燈光,我知道救援隊沒有放棄我。感謝紅十字救援隊,感謝幫助我的全體救援人員!”
洞穴潛水因其高風險和復雜環境,成功救援的案例極為罕見,而常人在洞潛失聯超過60小時后生還的希望更是極其渺小。在這場驚險的救援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百色的溶洞資源十分豐富,吸引不少科考人員前來探索。2月5日,一支洞穴水生生物綜合科考調查隊來到活旺河源頭溶洞進行科考。其間,有5人潛入水下洞穴,當日19時返程時發現2名同伴失聯,于是撥打報警電話請求救援。
接到求助后,百色市、田陽區兩級公安機關、應急、消防救援部門與百色市紅十字搜救救援隊、120急救中心、百色市潛水協會等相關應急救援力量聯合開展救援行動。
“由于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不是很清晰,我們只能沿著隱隱約約感覺有回應的方向進行搜尋。”負責救援指揮的百色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副支隊長梁良說。
地形復雜、能見度低、作業空間狹窄,這是洞穴潛水救援普遍面臨的困難。此次救援的洞廳寬度大,水深超15米以上,救援隊員需要上下左右來回搜尋。救援隊使用5個200米的大線輪從洞口往水下布置引導繩。
▲紅十字救援隊在做進入洞穴前的準備工作
▲洞穴救援現場
▲第一名被紅十字救援隊救回的失聯人員在向救援隊伍表達感謝
幸運的是,經過4個多小時洞穴潛水搜救,2月6日4時30分許,救援人員在水下16米處溶洞氣室內成功搜救到第一名失聯人員周先生,該地方距離救援隊員出發的位置大概300米左右,1個半小時后成功將其救出溶洞。但此時,另一名失聯人員小周仍然下落不明,情況十分危急。
水下洞穴曲折迷離,加上崖壁、斷層、鐘乳石等錯綜復雜。 尤其是進入洞穴以后,沒有輔助照明系統,救援隊員只能依靠自己攜帶的光源,在能見度僅有3米左右的范圍內進行搜尋。
▲ 洞穴救援現場
進入第3天,救援隊逐步擴大溶洞水下搜救范圍,隊員們先后10余次下探,共排查10多處水下空洞,但仍未有小周的蹤跡,此時距離他失聯已經超過60個小時。
就在大家焦灼地等待時,奇跡終于出現了。2月8日18時50分許,救援人員在水下28米處溶洞氣室內發現失聯者小周,該地方距離救援隊員出發的位置約500米。
“當時我正在水中仔細搜尋,突然看到一只手出現在我的面前,自己也嚇了一跳。當他的手移動后,我就意識到被困者還有意識,我趕緊上去輔助他,把他帶到安全的區域。”救援人員吳星昊說。
▲洞穴救援現場
由于3天未進食,小周的身體極度虛弱。因其長時間處于密閉黑暗空間,在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后,救援人員開始帶著他安全撤離。“返回地面的過程也比較艱難,由于被救人身體有些失溫,需要我們進行輔助潛水。加上洞穴里的石頭等障礙物很多,水下能見度低,我們只能帶著他一步一步地慢慢游動。”吳星昊說。
▲紅十字救援隊帶著第二名失聯人員慢慢游動
當日20時30分許,小周被成功救出溶洞,并送往田陽區人民醫院觀察,其生命體征正常。
不拋棄,不放棄
一個都不能少!
向救援隊致敬!
來源: 百色市融媒體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紅十字會
本文轉自“中國紅十字會 ” 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