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街參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一個成熟的打工人,無法避開的工作困擾是什么?
是工作匯報。尤其對社恐來說,小組會議、季度總結、年終述職等等,是一劫又一劫。連在李佳琦直播間獨當一面的旺旺提到述職,也是滿臉寫著拒絕。雖說硬著頭皮也能上,但準備階段的焦慮,是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有救了!不用做小抄、不用提詞器、不用臨時惡補背稿技巧,我們以后只需要戴上眼鏡,就能徹底解決這個煩惱。
在不久前的杭州余杭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Rokid(靈伴科技)公司創始人就通過佩戴AR眼鏡 Rokid Glasses,使用提詞器功能實現脫稿演講,成功吸引到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官媒報道,相關概念股也隨之一路高漲。
社畜冥思苦想,不如企業家靈機一動。
這事兒傳導到大眾層面,一生要鏈接的圍觀群眾最關心的還是,這么好的東西,什么時候也能給我們用用?打工人甚至已經想好,怎么在公司季度匯報戴它“開掛”了。
看過《西游記》的觀眾都知道,法器從來都是寶貴的,所有者要么背景夠硬,要么家里真有礦。科技愛好者也先出來走了兩步,表示“AR眼鏡要實現量產,有難度”。
你是不是以為,網友的熱情就這么被澆滅了?不,2月22日,Rokid 與藍思科技聯合發布聲明,雙方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將在研發、生產制造、資本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BUFF一疊,大家心里又有譜了。
2
AR眼鏡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2012年的時候,谷歌就推出過一款轟動當時的AR眼鏡。鏡框前方懸掛攝像頭,鏡框右側還設置寬條狀的電腦處理器裝置,整體設計還顯得有些笨重。
后來十多年里,AR眼鏡哼哧哼哧地努力,在質量、續航、功能方面不斷優化,但在佩戴體驗、應用生態等方面仍然存在明顯局限。最最最最尷尬的還是,使用場景不夠豐富,導致用戶滲透率偏低,多數產品用在醫療、教育、工業等領域。
Rokid Glasses能夠引起如此廣泛的討論,是因為它距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太近了。你說這產品參數多牛掰、技術多厲害,我可能就點個贊、叫聲好,但你說這產品好用還日常,那我必須嘗嘗咸淡。
這也是Rokid公司創始人曾提到的一個產品思路,“當我們去體驗和理解一個產品的時候,我并不希望大家過多地思考技術是什么,能力是什么,而是要考慮場景是什么。”
Rokid Glasses是相機,自帶1200萬的高清攝像頭,不僅支持拍攝和錄像,甚至還可以使用直播功能。在出片曬圖早已成為剛需的今天,這是一個基礎但相當符合人性的設計。
它也是耳機,內置不漏音定向揚聲器,做到了音樂、電話隨時聽。作為一個經常在健身房找藍牙耳機的人,我還沒戴上Rokid Glasses,就知道這副眼鏡的含金量有多高了。
AR眼鏡沒能滲透到廣大群眾的生活,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是佩戴體驗還不夠舒適。過去幾年,相關產品一直在“減重瘦身”,到Rokid Glasses這里,已經做到根據人體工學研發,整副眼鏡只有49克。
那么,不太做演講,不愛拍照聽歌,也不喜歡戴眼鏡耍帥的人,還有沒有使用AR眼鏡的場景?
只要你還沒徹底脫離娛樂和工作,那就一定有。Rokid Glasses搭載多模態AI大模型,擁有問答搜索、AI轉移、AI識物、實時導航等多項功能。老板再也不用擔心,我們跟外國客戶打交道時兩眼一抹黑。戴上眼鏡看世界,你是真的能聽懂所有語言,實時無障礙交流。
這些科技創新還跟人文關懷緊密關聯在一起。Rokid Glasses也利用AI來帶領視障群體開啟智能生活,點亮他們的人生,比如語音導航功能就能將其安全帶到想去的地方。用網友的話說,不放棄任何一部分人,這才是科技創新的意義。
AI對AR眼鏡的拓展遠不止于此。在2024年中國智能眼鏡的市場里,帶AI功能的產品占比不到20%,這是一個公認的新藍海。而根據WellsonXR預測,到2023年,全球“AI+AR”的智能眼鏡銷量將達到14億副,規模跟智能手機相當,有機會成為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和終端。
一直以來,跟電腦相比,手機更輕便高效,交互更自然流暢,使用率自然也就更高。人性不變,需求不變,只是滿足需求的方式,可以通過新技術彌補缺陷。如果用這樣的思路做AR眼鏡,有朝一日覆蓋手機常用的所有應用生態,未必不會取而代之。
曾經只有科幻電影主角才可以擁有的時尚單品,現在終于輪到我們普通消費者了。
3
當然,做好AR眼鏡,也不是堆料炫技就可以的。
說到底,外界對Rokid Glasses這款新品期待值高,是因為它背后的公司已經完成一輪又一輪的用戶培養,跟核心消費者建立過基本信任。
2014年成立的Rokid,已經在科技領域深耕十多年,推出過Rokid Studio、Rokid AR Lite等產品,行業地位不言而喻。
在資本寒冬里,這家公司依然可以得到市場高度認可,曾以平均3個月一輪的融資速度拿到13億元的投資,市場估值一度達到10.8億美元。億歐發布的《2024年中國AR產業洞察研究》顯示,Rokid服務的用戶數量、國內消費級終端產品出貨量都領跑行業。
不過,在這些華麗成績的背后,Rokid也需要面對很多行業存在已久的難題,最為嚴峻的就是產能問題。
能做出來和能量產是兩個概念,要做的話,什么都可以做出來,但如果要量產,就得評估風險。AR眼鏡的制造拼的是綜合實力,是對一家公司的軟件、硬件、應用生態、供應鏈、銷售渠道等方方面面的考驗。
主攻軟件的Rokid ,雖說在硬件方面已經積累一定經驗,但跟專業完全對口的總歸是遜色一點。加之,從技術層面來看,受算力、續航、性能等因素影響,AR眼鏡的制作環節存在大量需要攻克的難點,這也導致量產難以輕松實現。
規模不同,整個商業邏輯都不一樣。扎克伯格帶來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眼鏡”,但只帶來了僅供內部研究的1000副,跟我們普通人沒什么關系。
科技普惠,這是一個關于滲透率的問題。Rokid Glasses的出現固然可貴,但更讓人振奮的還是Rokid和藍思科技的合作,這意味著AR眼鏡的生產從單點技術的突破轉向全產業鏈整合。
一方面,作為整機組裝合作伙伴,從鏡架、鏡片、功能模組到全自動組裝實現全鏈條覆蓋,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體系可以幫助突破產能瓶頸,加速產品規模化交付。
另一方面,藍思科技在光波導和光學引擎領域深耕多年,可以為Rokid的產品提供輕量化、高畫質顯示方案,實現產品向“無感佩戴”演進,為2025年全球AI眼鏡出貨量爆發式增長提供核心支撐。
盡管人們更樂于談論傳奇性的爆款,但規模性更能代表一個產業的真正實力。
去年開始,科技公司、手機廠商、互聯網大廠等玩家,一起拉開百鏡,乃至千鏡大戰的帷幕,但AI眼鏡能不能成為火爆的智能硬件品類,乃至是一張中國科技的新名片,還要看接下來的實戰。最終能在市場留下來的,未必是落地聲量最大的產品,但一定是基礎體驗做到極致的產品。
貪財好色的花兒街致力于為大家帶來更有價值的閱讀。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花兒街參考(zaraghost)、作者,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