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的文章,寫過很多關于二戰(zhàn)日本的各種槍械和兵器,那些經(jīng)常關注我的粉絲們,估計差不多也都認識了,這期咱們就換個樣兒,來說一說二戰(zhàn)之前,小日本研制過的六種冷門槍械,而且它們的外形,用我們東北話來講那就是“一個比一個磕磣”,真有點不太理解當年日本人的審美。
1、日野-小室M1908自動手槍
首先咱們來說說日野小室M1908型自動手槍,也可以稱它為“日野小室自動手槍”,這是由日本的“航空之父”日野熊藏在明治三十六年,也就是1903年設計的一種手槍,最終在明治四十一年,也就是1908年獲得專利,并被命名為日野小室M1908型自動手槍。
該槍的造型可以說相當?shù)膭e致,如果不說它是一支手槍,很多人都以為它是某種工具,而且采用了隱藏式扳機,還沒有扳機護圈,槍的內管還向外延長一大塊,個人感覺,它的造型就像是飯店爐具的點火工具,同時還有點電焊槍的感覺。
日野小室手槍還是一種多口徑武器,有8毫米版本,能發(fā)射日本生產(chǎn)的8×22毫米南部手槍彈,也有7.65毫米版本、6.35毫米版本,甚至還有特種型,能夠發(fā)射5毫米小口徑手槍彈,但要說這里面最常見的,還得是7.65毫米版本和8毫米版本。
該槍在當年原計劃想推銷給日本軍隊使用,先別說造型有多奇特,就說它這種奇葩的設計,軍隊看了直接否決,后來這種手槍只能轉向民間市場發(fā)展,從日本明治四十一年一直生產(chǎn)到明治四十五年,在此期間該槍僅生產(chǎn)了1200支。
2、桑原式轉輪手槍
桑原式轉輪手槍,屬于日本的第二種國產(chǎn)軍用轉輪手槍,是基于1893年定型的明治二十六年式轉輪手槍的基礎改進而來,不過在外形上,和明治二十六年式還是有所區(qū)別的,還有就是該槍的尺寸也比較小,全槍長度150毫米,槍管長度77毫米,重量0.357公斤。
桑原式轉輪手槍的口徑也比較小,發(fā)射美制的史密森&韋森0.32英寸手槍彈,彈巢容量6發(fā),雖然威力是小一點,但比二十六年式用的9×22毫米黑火藥子彈精準度更好,也更可靠。
桑原式轉輪手槍在1894年問世,也是日本的明治二十七年,在當時與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槍一同裝備日本軍隊使用,曾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期間,當時的日本各級軍官就裝備了這種手槍,主要用來個人防身,直到三十年代初,仍有少量裝備日軍。
3、M1927實驗型沖鋒槍
別看在二戰(zhàn)中日本人使用沖鋒槍很少,但他們一直都在不斷研制沖鋒槍,也不只有南部百式、南部一式、南部二式等型號,他們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研制了第一種沖鋒槍,也就是1927試制型沖鋒槍,通常也被稱為M1927試驗型沖鋒槍。
當時該型沖鋒槍的研制工作由東京兵工廠負責,在1923年左右就開始研制,1927年被暫時命名為1927試制沖鋒槍,該槍的造型也是非常獨特,長得有點像美國的湯姆遜,但又有點奇形怪狀。
1927試制式型沖鋒槍全長大約690毫米,槍管長度230毫米,重量3.2公斤,發(fā)射的也是日本軍隊制式的8×22毫米南部槍彈,可以選用50發(fā)圓形彈鼓或30發(fā)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大約1200發(fā)左右,這火力比當時的湯姆遜都要猛。
但由于當時的日本制造沖鋒槍技術不太成熟,再加上工藝存在問題,該槍經(jīng)常出現(xiàn)故障,或者內部零件損壞,無奈最終只能停止研發(fā),軍隊的沖鋒槍直接選購了瑞士的SIG M1920型,先是裝備海軍陸戰(zhàn)隊使用,在二戰(zhàn)爆發(fā)后,又相繼研制了南部一式、南部二式和南部百式,但也少量裝備在太平洋作戰(zhàn)的日軍使用。
4、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槍
日本早在二戰(zhàn)之前就開始裝備和研制不同型號的南部系列手槍,比如南部甲型、南部乙型、南部陸式等等,要說當中最冷門的就是南部特式手槍,也叫南部袖珍型手槍。
這個型號同樣由南部麒次郎設計,屬于南部系列手槍中最小的一個型號,全槍長度只有112毫米。
南部特式手槍作為該系列中的袖珍型號,它發(fā)射的不再是8×22毫米南部手槍彈,而是改為口徑更小的7毫米彈藥,并且配備的是7發(fā)彈匣,有效射程大約在30米左右。
南部袖珍型手槍在二十世紀一零年代和二十年代,主要裝備日本的特高科、諜報人員或者其他特殊便衣人員使用,說白了就是特工專用手槍,但此型號在當時生產(chǎn)的很少,后來被南部十四式和美式小口徑手槍取代。
5、2446型步槍
日本在二戰(zhàn)前設計和生產(chǎn)過一款冷門步槍,也就是2446型栓動式步槍,簡稱46式步槍,不過這個型號并沒有裝備日本軍隊使用,而是屬于為泰國軍隊定制的制式步槍。
2446型步槍在1903年問世,本質上是基于德國毛瑟M1898步槍改進而來的型號,就連槍機系統(tǒng)都和毛瑟的基本相似,不過上面也融入了日式步槍的一些特點,而且也考慮到了泰國的環(huán)境比較潮濕,所以在46式步槍上面還增加了防塵蓋,但和三八式的不同,在拉栓之前需要手動向前推開,而不能和槍栓拉機柄聯(lián)動。
46式步槍發(fā)射的是泰國仿曼利夏的8×50毫米圓頭彈,這種子彈穿透力比較弱,不過彈容量也是5發(fā),后來還在46式步槍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縮短型的卡賓版本,叫做47式卡賓槍。
后來在1904年,又基于46式步槍,改進出了46/66式步槍,隨同還推出了47/66式卡賓槍,這是一種新型號,將之前的8×50毫米圓頭彈,改為了新型的8×52毫米尖頭彈,在穿透力上大大提升,這兩種步槍在二戰(zhàn)之前,一直作為泰國陸軍的制式武器,但歸根結底也是日本生產(chǎn)的步槍,在日本槍械中也是相當冷門。
6、四式二連裝散弾拳銃
在二戰(zhàn)前,日本人也研制過霰彈槍,而且造型也是相當?shù)钠孑?,屬于一種雙管霰彈手槍,中文名叫做“四式兩連裝霰彈拳銃”,發(fā)射12號口徑霰彈,一次性能裝填兩發(fā)。
這種霰彈手槍在問世后,少量裝備日本海軍使用,但也是非常的稀有,可能比之前的日野小室手槍還要少見。
以上就是二戰(zhàn)前,日本研制和生產(chǎn)過的6種冷門槍械,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錯誤或者不足,還有望大家多多指點改進,想要了解更多,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xù)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