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特斯拉開始分批向支付6.4萬元購買了FSD套件的中國用戶推送新版本,正式上線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此次更新也被視為FSD正式入華的第一步。
但在車主們馬不停蹄地實測一天后,FSD似乎沒有預想中的那么強大。特斯拉這條“鯰魚”,好像并未攪起多大的風浪。
FSD實際表現欠佳
安全,永遠是駕駛的第一位。因此,智駕其實是一個比誰缺點更少,而非誰的優點更突出的功能。
智行駕道(ID:carviews)統計了目前特斯拉FSD的首日表現,總的來說,優勢不明顯,但欠優化之處非常多。
據多位車主在社交媒體分享的視頻顯示,當遇到車流量較大、道路標識不太清晰的路段,FSD的自動變道動作遲緩,原本宣傳中號稱“比人類司機更果斷”的變道操作難以實現,在判斷前后車距、尋找變道時機時,顯得猶豫不決,有時甚至錯過最佳變道時機,需要車主手動接管操作。
紅綠燈識別方面同樣問題不少。有車主在實際駕駛中發現,FSD在一些路口識別紅綠燈的準確率不高,不僅反應速度慢,甚至還出現誤判情況。
例如。在某些路口,信號燈已變為紅燈,FSD卻沒有及時作出剎車反應,甚至直接闖紅燈通過;還有在有紅燈禁止右轉標識(NOTURNONRED)的路口,FSD疑似無視標識,差點違規右轉,好在車主及時手動干預才避免危險。這暴露出其對中國復雜交通標識的識別和理解能力還有待提升。
此外,面對電動車逆行、三輪車穿插等國內特色道路場景,FSD雖能“自信”決策,卻常出現壓線并線、提前2公里進入右轉道等違反國內駕駛習慣的操作。
當然,目前FSD并非毫無優點,大部分測試者都表示,目前FSD的決策動作非常絲滑,堪比“老司機”。簡單來說,就是當車輛決定采取轉向、變道等決策時,決策時間非常短,并且過程流暢,毫不拖泥帶水。
FSD的全稱為“FullSelf-Driving”,翻譯成中文就是“完全自動駕駛能力”。但顯然,特斯拉也清楚它尚不具備“完全自動駕駛能力”。
在特斯拉中國官網,FSD的全稱被改為“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明確其為“輔助駕駛”。
不得不說,就實測來看,特斯拉緊急改名可謂相當及時。
為什么FSD會有如此表現?
從技術原理看,特斯拉FSD采用純視覺端到端技術,通過攝像頭收集圖像數據,再由神經網絡進行分析處理以作出駕駛決策。雖然這種技術路線成本相對較低,且在理論上更接近人類駕駛的視覺感知模式,但在實際應用中,面對中國復雜多樣的道路場景,如不同地區的道路標識差異、天氣變化(雨、雪、霧等)對攝像頭視覺的影響,純視覺方案的局限性就凸顯出來。
對比國內一些采用激光雷達+視覺融合方案的智能駕駛系統,特斯拉FSD在感知維度上相對單一,缺乏激光雷達提供的高精度距離信息,在復雜場景下的感知能力不足。
但問題可能不只在于一顆激光雷達,畢竟,美國當地已經更新到V13版本的FSD已經廣受好評。其表現不佳,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美兩國法律而引發的。
今年2月初,在特斯拉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FSD入華的兩大挑戰在于:一邊是在華訓練數據無法出境,另一邊美國又不允許FSD在華訓練。
而中美兩國的道路環境又天差地別,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5年中國自動駕駛市場洞察》,中國道路場景復雜度是美國平均水平的3倍。
因此,在嚴重缺乏國內行車訓練數據的情況下,特斯拉FSD表現不佳也在情理之中了。
當然,特斯拉也沒坐以待斃。
2月26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相關評測時稱,特斯拉使用了互聯網上公開可用的中國道路和交通標志視頻,在模擬環境中對FSD進行了訓練。
事實上,特斯拉官方客服也表示,國內推出的智能輔助駕駛目前僅L2級別,尚不能實現美國FSD的完全無人駕駛功能。
FSD還是“鯰魚”嗎?
如今,智能駕駛已成為國內車企競爭的核心,幾乎所有新能源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智駕方案,或者與第三方合作,一場智駕“百團大戰”已拉開帷幕。
2017年,特斯拉正式落地上海時,被認為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意引進的一條“鯰魚”——用市場競爭的方式,幫助行業出清,淘汰了許多騙補,或實力欠缺的汽車品牌,加速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如今,FSD入華,不少人同樣將其視作智駕領域的“鯰魚”——國內智駕水平究竟如何,一比便知。
如果就智駕能力來說,FSD目前的實際表現恐怕還很難沖擊到華為、小鵬等國內智駕第一梯隊的品牌。
但特斯拉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依然不可小覷,其在全球積累的大量數據和先進算法,可能在未來實現技術突破。并且,就FSD入華這一事件來說,最新最強的FSD版本一定會到來,屆時可能才是這條“鯰魚”真正發威的時候。
當然,國內汽車品牌也已不再是2017年特斯拉初登上海時的那般孱弱。根據J.D.Power最新調研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自動駕駛系統的信任度已從2023年的51%上升至68%,首次超越特斯拉。
而在市場策略方面,中國車企也比特斯拉更加靈活。特斯拉FSD一次性買斷需要6.4萬元,而華為ADS月費僅199元,比亞迪和小鵬甚至在部分車型上免費搭載智駕系統,這對于注重性價比的國內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在FSD入華當天,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就表示,高階智駕如果想要在全球市場推廣落地,就必須做到“基礎硬件標配、軟件免費、高頻OTA成長”。
因此,即便特斯拉有著技術和數據優勢,也不代表其一定能贏下市場——如今車企間已是全方位競爭,技術、產品、市場策略等等都能極大影響一款車型的市場表現。
而這也是為什么FSD實際表現欠佳,但特斯拉依然要加快FSD入華腳步的原因所在。畢竟,當五年免息都難以再提升銷量時,特斯拉手上能打的牌已經所剩無幾。
當年進入中國時,特斯拉是攪動市場的“鯰魚”,但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下半場,FSD恐怕只是被攪的其中一條“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