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科學的發展是不斷的質疑證偽的過程,過去的很多封建迷信的內容,隨著時代發展,科技的進步,科學文化的不斷開展與延伸,很多無法用常理解釋的內容都已經得到了真正符合科學價值觀的解釋。
然而在2019年,公務員國考真題當中卻出現了一本過去一直被科學界認為是封建迷信的著作內容其中的一個選段,在過去將近3000多年時間里,一直都被大眾認為是封建迷信,現在卻突然被證實為是超科學存在,這究竟是怎樣一部作品?
一、科學的迷信
其實在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文明當中,有很多可能現在已經被大眾遺忘,或者是拋棄的文明文化,并不完全是封建迷信。甚至可能時至今日,仍然有專門研究相關文化的研究所。
比如在上海就有一個氣功研究所,該所的所長還兼任黨委書記,對外還在招研究生,而且這個氣功研究所還是國家認證的事業單位。
這些在絕大多數人眼里看來,其實就是屬于封建迷信的內容,和科學完全不相關。但如果真的是被認定的封建迷信,國家是不會特地開設專門的研究所的。
其實在現代社會,仍然有很多無法用科學解釋的內容,還有一些可能在年輕人眼中也是屬于封建迷信的存在,但實際上也是過去文明研究的一種體現。
一些專業研究人員將這種迷信稱為是科學的迷信。所謂科學的迷信,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去證偽迷信內容。
如何去證偽科學迷信的內容,簡單來概括就是用科學的眼光去研究這些,在過去創造出來到現在對政府是封建迷信的知識體系。
科學研究的本質就是不斷的觀察、獲取信息,通過判斷、進行演繹、推理實驗來證明這其中的規律。
即便是很多人認為的,封建迷信的內容被推翻,被認定蓋章為封建迷信的絕大多數知識體系,也都是經歷過科學的驗證,確定無法用科學方式來解釋,才會被蓋章為封建迷信。
二、未被證偽的知識體系
正如前面所說,用科學的方式去證明,能夠被證明的則是科學的理性無法被證明的則是封建迷信。
《周易》這部作品是中國古代哲學作品,它其中的內容包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關的內容,本身就是一種科學文明體現,只是因為內容過于寬泛,再加上其中提及到占卜相關的內容,讓很多人將這部作品以為是迷信的作品。
其實《周易》并不是只有一些玄學的內容,它從天文到地理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甚至包括帝王將相如何治理國家,平常的百姓怎樣為人處事,這些都有非常詳細的記載。
近幾年來研究《周易》的專業人員越來越多,目前大概是分為三個方向,第1個是對于宇宙人類的理解研究,第2個是對未來信息的認知研究,第3個是個人發展的決策研究。
其實單從這三個方向來看,《周易》絕對算得上是科學的最佳知識體系。很多人將《周易》當中的一些玄妙的內容當做是封建糟粕,但這個作品它本身就是在過去的年代里,中華民族過去的祖先,通過長期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悟出來的人與社會以及生存發展的基本規律。
有些人將《周易》稱為是玄學,但某種程度上來講,《周易》更像是呈現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它的底層的邏輯也是變化,構成邏輯的基本單位是陰陽。
由這個作品演變出來的八卦,事實上就是陰陽的變化,它所體現出來最終的表現的周期性就是64卦,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包括業內很多專業人士也都認為《周易》這個作品是一種呈現世界轉化規律的象形符號系統。
當然,對于《周易》這部作品,至今仍存在諸多爭議,且大多分為兩派。一派視其為瑰寶,另一派則認為其中充斥著封建迷信內容。
作為古人的智慧結晶,這部作品絕對是有可取之處的,但其中提及到的一些內容仍然無法被證實,所以要辯證性的去看這部作品,過度迷信和完全不信都不是可取的態度。
結語
《周易》在過去幾千年的發展時間里,能夠一直被流傳下來,由此也能看出它確實是有非常多值得深挖的內容,而且也絕對是具有研究意義的。過度妖魔化這部作品或者是過度神話這部作品,對于作品研究來說都沒有太大幫助。
信息來源:
[1]《易學哲學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2]從《《周易》》到"科學易"的百多年間 自然辯證法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