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通古鎮的街巷深處,藏著一座百年老宅;
它像一位沉默的史官,用青磚黛瓦記錄著三江匯流處的繁華往事。
商賈云集的歲月留痕
黃家大院建于清光緒年間,是元通首富黃氏家族的宅邸。作為當時匯江航運的掌舵者,黃家掌控著川西地區最重要的水運樞紐。這座宅院見證了元通"小成都"的鼎盛時期,商船往來如織,商賈云集如潮。
黃家大院的往事
大院主人黃潤馀的祖父黃虎臣,字嘯山,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同治五年(1866年)時以襄贊軍機之職于黃鼎軍中,隨左宗棠赴西北邊陲平叛,叛匪頭子馬化龍遭截后,其尚在襁褓中的兒子被黃鼎所虜。黃虎臣也在此次戰爭中隨馬墜入黃河而捐軀肅州戰場,同治皇帝追封他為“建威將軍、提督軍門一品官”,領賞黃馬褂,封號“義勇巴圖魯”,成為崇州三大名人(楊遇春、黃鼎、黃虎臣)之一。
黃虎臣出征之前曾聘劉氏之女未娶,其時恰遇劉氏送女去肅州完配之際,路途相遇黃鼎派人護送黃虎臣靈柩還鄉,而將馬仔一并帶回以續黃氏香煙。此后劉氏女便守節撫孤,其養子取名黃開云,字子彬。其成人后娶妻趙氏之女,共生六個兒子,長子黃潤馀,次子黃潤皋,三子黃潤生,四子黃潤泉,五子黃潤琴,六子黃潤書,眾口之多,生活窘迫,在元通難以度日,曾舉家搬遷至茍家鄉琉璃壩中開荒種地。后又遭山匪搶劫,并將黃開云打死,失去一家之主,六弟兄不得不返回元通各自以小販為生,居家度日。1905年清末新政,皇帝恩念功臣之后,將黃潤馀保送成都北校場武備學堂攻讀軍事,同窗有年齡最大的尹昌衡,最小的有王陵基、劉文輝、袁照古等。這批人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尹昌衡殺趙爾豐成為都督,黃潤馀在清軍炮隊隊長任上帶兵清掃了清室殘余、穩定了成都治安秩序有功,晉升為川軍中將旅長。
后與劉文輝、袁照古密謀反叛他們的師長陳洪凡,事泄后袁照古在宴請中靜死,黃劉二人連夜逃離師部大邑,幸免于難。因此二人結下了生死之誼,更為他們黃氏家族后人升官發財、修建豪宅打下了基礎。
黃潤馀賦閑后在元通麒麟街中段修建了一處中西合璧的大型庭院,臨街為六間店面的一樓一底中式吊腳樓,黑漆龍門子的大門兩旁是一對青石細雕石獅子,盡顯豪門氣派。大門后左右兩側為三合小庭院,二門磚石結構。進三門即是庭園似的花圃,左右為美人靠走廊。因中有賞花涼亭,中間為帶有地下防潮設備的中西式大廳,于整個大院中的高臺之上,右邊是修有壁爐的二層雙間式的小經樓,供黃潤馀賦閑后,為以往殺人過多的行為懺悔的誦經之處。后院魚池、倉房、廚衛一應俱全,打開后門即是小橋一座,溪水環繞,詩意田園。
走進大院,仿佛穿越回那個繁華的年代。門楣上"匯通天下"的金漆匾額雖已斑駁,卻依稀可見當年氣派。據說,鼎盛時期黃家每日接待的商客可達百人,前廳的八仙桌總是擺滿蓋碗茶,茶香氤氳中,一樁樁生意在此成交。
川西民居的活化石
黃家大院占地約2000平方米,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群。整個院落呈"日"字形布局,寓意"日日興旺"。建筑采用"穿斗式"木結構,青瓦屋面,飛檐翹角,處處彰顯著川西建筑的獨特韻味。
最令人稱道的是院內的雕花藝術。門楣、窗欞、梁柱上,處處可見精美的木雕,牡丹、蓮花、蝙蝠等吉祥圖案栩栩如生。特別是正廳的"百福圖"藻井,由99只形態各異的蝙蝠組成,寓意"福滿乾坤"。
后花園更是別有洞天,假山、池塘、回廊錯落有致。一株百年桂花樹至今枝繁葉茂,每到金秋時節,滿院飄香。據說當年黃家小姐常在樹下撫琴,琴聲伴著桂香,飄過院墻,成為街坊四鄰的美談。
沉浸式體驗百年風情
(圖集)
溫馨提示:因景區基礎設施升級維護中,黃家大院后花園現目前暫時未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待定。
黃家大院就像一本立體的歷史書,每一塊青磚、每一道雕花都在訴說著往事。在這里,你可以觸摸到真實的川西生活,感受到百年前的市井煙火。這個周末,不妨來元通古鎮,在黃家大院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邂逅吧!
02、
主辦 | 崇州市元通鎮人民政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