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火爆全網,用一條彩虹時間線捋順了400萬年全球史的《DK時間上的全球史》嗎?
繼《DK時間線上的全球史》和《DK時間線上的科學史》一文一理補全你的知識版圖之后,中信DK歷史博物館系列又推出重磅新作《DK地圖上的人類史:我們從哪里來》。
約500幅精美插圖,79幅地圖,呈現出10萬年人類移動與世界歷史的全景圖。
作者、審稿人為各大洲領域內的權威學者、研究者、撰稿人,力求客觀還原世界史。
人類登陸的最后一塊陸地是哪里?蒙古人的時尚為何在歐洲西部流行?哈爾濱為何成為了東方莫斯科?唐人街是怎么建立的?……
從數萬年前智人走出非洲,到踏上遼闊大洋之中的“白云連綿之地”;
從帝國文明的殖民與擴張,到不屈民族的抗爭與獨立;
從絲路上艱難跋涉的商旅,到奔向機遇與風險并存的城市……
不同于以定居的國家和文明為主角的常規世界史,本書展現出人類歷史的另一面——遷移。
人類文明的歷史,也是一部走出來的歷史。
正是一次次踏上未知的路途,人們才改寫了自己的命運,不斷跨越發展的藩籬,也塑造了多元而璀璨的文化。
讀完這本書,你將對10萬年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建立全面認知。
新視角
一部以人類移動和文明交融為線索的人類簡史
根據目前主流的“非洲起源論”,大約30萬年以前智人首先在非洲進化出來,然后分批遷徙,逐漸取代了其他的原始物種。
走出非洲的第一輪嘗試可以追溯到20萬年以前至10萬年以前。
這些早期的先民向東北方沿海岸從當今以色列來到了敘利亞。然而,這次嘗試后來似乎無果而終了。
大約6萬年前,又一批智人離開非洲,這一次他們成功了。他們向海濱遷徙,然后越過海峽,進入了西亞地區。
圖注:人們認為,直立人是最早從非洲遷徙而來的人類。此圖根據中國周口店遺址發現的遺跡繪制而成。亞洲的直立人在滅絕之前,可能曾與智人共存
隨后,有些人向北而去,在4.8萬年前抵達了歐洲。
而大部分人則向東遷徙,到達東南亞后“兵分兩路”:
一部分人向南開拓,在至少4.2萬年前抵達了澳大利亞;
另一部分人轉而向北,在4.2萬年前抵達了中國。他們繼續北上,并在2萬多年前跨過“白令陸橋”踏上了美洲。
經過數萬年的漫長旅程,直到700年前毛利人抵達新西蘭,智人才終于散布于地球上的每一片陸地,成為萬物靈長。
圖注:人類遷徙路線圖
隨著誕生于河流沿岸的農耕文明開始走向成熟,人類于4000多年前邁入了帝國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人們為了腹地家園的擴張而東征西戰,或因為土地被奪取而在新的疆域內來去。
它們統治著遼闊的領土,并興建了偉大的工程,使“絲綢之路”上出現了往來不絕的商賈,留下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傳說,世界范圍內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變得更加頻繁。
圖注:6世紀描繪拜占庭帝國船只的鑲嵌畫
直到在大草原上來去如風的游牧民族摧毀了羅馬帝國,族群的融合與碰撞創造著新的文化。
15世紀,歐洲人在火藥武器和遠洋船只的武裝下拓殖,伴隨著血淚斑斑的奴隸貿易與殖民征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強制性人口遷徙就此展開,并由此將分散的世界編織成一張網絡。
圖注:這幅畫作,描繪了1681年英國貴格會教徒威廉·佩恩(William Penn)與倫尼-雷納佩人(Lenni-Lenape)酋長塔馬南德(Tamanend)簽署條約,并建立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情景。
始于18世紀的工業革命再一次重塑了世界的面貌,勞動力開始大規模的遷徙。從祖輩定居的鄉土到充滿機遇的都市,人們為了擺脫貧困而背井離鄉,甚至遠赴海外。
技術變革、金融發展也在這一時期飛速推進,文化的融合與更迭也全球化浪潮中發生。
然而現代世界也見證了一場場空前劇烈的戰爭,迫使人們流離失所。有的民族奮起抗爭并走向獨立,有的則依然受困于連綿戰火中。
如今,科技已經讓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容易在全球各地來去,文化的交流也能打破時空的界限隨時發生。
而當面對“我們從哪里來”這一充滿哲思的問題,不妨回望這段浩大的遷徙史,了解人類的來時路:
這場長達10萬年的遷徙之旅,人類從未停步,塑造了我們所居的世界。
書中6個章節,既是6種目的、原因、結果各不相同的遷徙,也對應了人類發展的6大歷史階段 。
90個歷史切片
展現豐富多元的世界圖景
大秦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莫臥兒帝國……
看歷史上各大帝國的興衰更替,回顧叱咤風云的帝國盛況。
90個歷史切片,展現豐富多元的世界圖景,呈現文明交融都會的風華。
唐朝治下的都城長安,逐漸發展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
到公元8世紀的時候,城中已經生活著來自中國和“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 100萬人口。既是知識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學者、學生、教師和哲學家的圣地。
地中海沿岸的亞歷山大城既是希臘文化中心,也是羅馬第二大城市,并且深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曾是埃及人、希臘人和猶太人共同的家園。
圖注:這幅彩色的街道鑲嵌畫包含多重主題,包括羅馬馬賽克藝術、伊斯蘭教的宜禮塔,還有埃及神靈--它們代表著在過去2000 年里塑造過這座城市的不同文化。
“絲綢之路”將中國與西方連接了起來。漢唐時期,商賈沿“絲綢之路”往返歐亞大陸,帶著中國的絲綢與香料,到西方遙遠的國度換取棉花、象牙和白銀。
13世紀,蒙古軍隊橫掃亞歐大陸,征服了眾多的城邦和文明,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
如今,東北亞的部分地區仍在使用蒙古語。“煮”成為主流烹飪方式以及中國人對動物內臟的普遍偏愛,也都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影響。
圖注:馬匹是成吉思汗獲得一場場軍事大捷的基礎,馬匹文化則從蒙古傳播到了帝國境內的其他地方。
從19世紀開始,世界各地的移民因為不同的原因移居紐約。其中包括在“大饑荒”之后背井離鄉的愛爾蘭移民,以及逃離集體迫害的俄國猶太人、從美國南方各州移居過來的黑人。
在紐約這座擁有約880萬人口的移民城市里,人們使用的語言竟然有800多種。而紐約也是亞洲以外華僑人口最多的城市。
圖注:19 世紀的紐約城里到處都是移民
圖注:從1886 年起,經由紐約來到美國的移民首先看到的就是“自由女神像”,這座雕像象征著他們有了獲得庇護和得到新的機會的希望。
結合地圖學歷史
最理想的讀史方式
對于求學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在文科學習的過程中很多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對中國史和世界史的學習是割裂的,對歷史和地理的學習也是割裂的。
而對于時空跨度巨大的人類史,將歷史時間與地理空間結合,才是理想的讀史方式!
這本《DK地圖上的人類史》本書每一篇都配有精心制作的地圖,共計79幅,直接把歷史時空在你眼前鋪展開——
書中并非教科書般的知識點羅列,而是提供一個廣闊而立體的視角。
不論是主動的踏上未知的冒險,還是被政治、經濟等因素所迫的遷徙,身處不同地區、背靠不同文化的人類,都從未放棄尋找更好生活的可能,一次次踏上旅途。
也正是這些旅途,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燦爛的文化瑰寶,在歷史長河中刻下了屬于人類自己的烙印。
除了精彩的全球史,這本書的人文關懷也同樣值得稱道。
書中既有將地中海變為內湖的羅馬帝國、文治武功極盛的大唐王朝、在馬背上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
也記錄了大時代下普通人的悲歡離合,例如在歐洲流浪千年的吉卜賽人、駕駛獨木舟橫跨太平洋的毛利人、里約熱內盧和諧共存的眾多移民群體、逃離殖民者奴役的黑奴、幾代恩怨糾纏的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中國改革開放后進城打工的農民工、21世紀遭受全球變暖影響的氣候難民……
我們能看到美美與共、多元并存的世界,也會明白傳播與交流、開放與包容才能帶來文明的繁榮。
大開本全彩精裝,一座紙上博物館!
書中精選500幅來自各大博物館的珍貴圖片,青銅武器、古埃及壁畫、秦始皇兵馬俑、希臘神廟……每一頁都是穿越歷史的門票!
圖注:漢朝治下的長安附近,受到了豐邑建筑的影響
圖注:古埃及駐庫施總督胡伊(Huy)墓中出土的一幅壁畫的摹本
圖注:希臘殖民者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建造了圖中的神廟
128克高品質銅版紙全彩印刷,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既適合家庭藏書,又適合親朋贈禮。
從數萬年前智人走出非洲,到遍布全球各地,從絲路上艱難跋涉的商旅,到工業革命催發的大規模城市化,從古代帝國的功業,到全球化時代的影響,一代代人走出現狀,開創自己的新生活,也拓展著人類的邊界。
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異鄉人,我們一直在路上。
-End-
2025.2.26
撰文丨卯亥 楊雅淇
編輯:醒醒 | 審核:孫小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