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到孩子眼里就變成了大事?
就拿裁紙這個事兒來說,孩子自己動手裁紙,結果裁得不整齊,于是哭了起來。
大人覺得再裁剪一下就能整齊,但對孩子來說,這卻像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盡管他已經嘗試過修剪,但結果仍然不整齊。
探索孩子哭背后的原因:
1. 我們要知道孩子還不能對自己的情緒收放自如。因為負責管理情緒調節的前額皮層還沒有發育完全。 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對結果不滿意時,就很容易通過哭來釋放情緒。
2.想通過哭引起大人的注意。孩子從小就是通過哭傳遞自己的需求。慢慢地會轉變為語言表達。此過程中,孩子會交替運用這兩種方式,這更像是孩子與家長間的一種溝通技巧。
3.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因為表達能力欠缺,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會急哭。這種情況下,更像是受生理因素影響的結果。
4.大人平時對孩子要求嚴苛,孩子擔心做不好受批評而哭泣。殊不知,孩子越哭,大人越生氣。這時大人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很重要,再跟孩子表達自己不會因為這個事批評他。讓孩子知道大人的衡量標準真的很重要。
另外,在養育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不要以大人視角看孩子的行為。就像上面說到孩子裁紙。本來孩子看大人輕松搞定的事,覺得自己也可以,于是特別積極地動手裁剪。可是和大人的成品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我們可能只看到裁剪結果的不如意,而孩子則視為一次嘗試后未能如愿的體驗。
這時候也是很好的教育機會。教孩子懂得道理:看別人做得簡單的事,對自己來說不一定就是容易的事。別人做得很好,那是經過反復練習的結果。如果自己也想剪得好,可以通過多練習實現。
教會孩子接納不完美的成果,動手實踐本身就是一種值得稱贊的勇氣,因為一切偉大皆始于行動。
最后,A媽想說,孩子哭看似是個表象,其實可能背后有很多原因。作為家長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可能會有點無奈。但這就是陪伴孩子成長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引導孩子表達需求,及時出手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