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工作、金錢三重壓力:千禧一代與Z世代普遍希望通過旅行緩解壓力、找回自我,但現實很骨感——時間緊張、工作纏身、預算不足,讓年輕人“心在遠方,身困原地”。
社交平臺成旅行靈感“扛把子”:79%的年輕人會因社交平臺的推薦直接下單旅行體驗!目的地種草視頻、照片以及旅游達人推薦主導了中國旅客的旅行決策。
2025年旅行愿望清單:84%的年輕人已計劃在2025年至少來一趟跨境旅行 ,日本穩坐C位目的地,中國大陸緊隨其后,熱度飆升7倍。
Klook聯合消費者洞察平臺GWI發布的《Travel Pulse 3.0》(即《旅行脈搏3.0》)報告顯示,在覆蓋14個市場的調查中,千禧一代(Millennials, 1981 - 1996)和Z世代(Generation Z, 1997 - 2012)的年輕旅行者都認為旅行是緩解壓力的有效方式,然而,高達90%的人因時間緊張、工作承諾、財務問題等阻礙,無法實現這些“剛需”旅行,只能望梅止渴。
“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將旅行視為終極療愈方式,”Klook CEO及聯合創始人林照圍表示,“盡管生活壓力讓許多人感到沮喪,但旅行的‘治愈力’不容忽視。盡管92%的人經歷過‘旅行后emo’,但近四成剛回來就琢磨下次去哪兒——顯然,旅行不僅是短暫的充電休息,更是自我探索、激發靈感和重啟的契機。”
對64%的年輕旅行者而言,旅行不僅僅是一次逃離,更是打破日常單調、重拾自信的“重啟鍵”。調查發現,“時間不足”是旅行的最大阻礙,中國大陸游客對此感受最深(74%認為時間不夠),而澳大利亞游客則更靈活(38%時間充裕)。
摳預算也要玩得值:錢花刀刃上
千禧一代和 Z 世代在旅行消費上精打細算,卻不愿為省錢犧牲旅行體驗,91%的人愿意把一半旅行預算砸在體驗上,機票、住宿反而能省則省。Z世代更精打細算,偏愛打包套餐,但他們仍堅持“體驗至上”,地道美食和小眾目的地仍是王道。
社媒驅動旅行決策:東南亞易“種草”,中國9成為打卡買單
社交平臺是年輕人規劃旅行的核心信息來源,79%的人曾根據社交平臺推薦預訂活動、住宿或餐廳。這一趨勢在東南亞市場尤為顯著,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和菲律賓游客最易被社交內容"種草",而澳大利亞、日本及美國游客則表現出更強的消費理性。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年輕人的打卡精神,高達9成的受訪者愿意為熱門網紅地標的拍照機會支付額外費用。
旅行不只走馬觀花,更是找回生活“元氣”
盡管旅行有諸多障礙,84%的旅行者已計劃在2025年至少安排一次跨境旅行(4小時以上航班),高于2024年的71%。選擇目的地時,28%的人更傾向前往未去過的陌生地方。日本穩居2025年最受歡迎目的地榜首,中國大陸緊隨其后,需求同比去年激增超7倍。Klook還列出了 25個新興旅行目的地 ,涵蓋城市與自然景觀。
旅行正從“到此一游”升級為治愈身心、自我發現、尋找生活平衡的載體。隨著這代人追求更有意義的出行,未來的旅行體驗將更注重深度療愈,幫助每個人遇見更好的自己。
Klook客路旅行出品
“跟著我們玩點不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