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40歲的汽修工“龍哥”,即北京滿格電汽修負責人,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稱:他再次被一家廣州造車新勢力起訴,索賠100萬元,并要求他道歉,但“不可公開道歉”。
這一情況引發網友熱議,紛紛對“龍哥”遭遇的狀況表示關注,并對車企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視頻中,龍哥表示車企提出的條件非常特殊——“不允許他公開道歉”。對此,有網友幽默回應:“你不道歉,還不知道某某車不行,現在你天天檢討,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這一番話也說明,車企對負面信息的敏感,尤其是在車主和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中,任何負面的言論都可能對品牌形象產生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龍哥”首次與車企發生法律糾紛。早在2023年,他就因為分享關于新能源車的維修經驗及避坑指南,被兩家新能源車企起訴,加上這次,三家車企索賠金額累計達700萬元。
對于自己的遭遇,“龍哥”感到不解,他疑惑地問道:“現在的車企都這么困難嗎?還要靠告一個維修工來養活?我成了2025年最悲慘的汽修工,車企法務卻提前完成了指標!”
傳媒見聞看到,作為擁有十年新能源汽車維修經驗的資深修理工,龍哥在社交平臺上的言論具有廣泛影響。他的賬號“龍哥講電車”以其分享關于電動汽車維修和購買注意事項的內容,積累了不少粉絲,雖然該賬號曾因某新能源車企的起訴而被封禁,但他依然未停止對國產新能源車存在問題的揭露,繼續通過另一個賬號直播講解。
而面對車企的起訴,一些網友也表示了支持龍哥的立場,認為車企過于依賴法律手段來“壓制”消費者的聲音:“我就把那幾個起訴‘龍哥’的品牌從我的購買清單中除名。”
有的網友甚至極端地表示:“電車我只認特斯拉。”
有公關人士分析指出,企業在面對這種自媒體影響時,往往選擇“先發制人”,通過起訴等方式嘗試“堵住”負面輿論,但這種行為也可能激化矛盾,使得本就敏感的消費者群體對品牌產生疑慮。未來,如何在企業維權和消費者權益之間找到平衡,避免陷入“惡霸公關”的泥潭,將是車企在公眾輿論中站穩腳跟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