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女排以全本土陣容殺入決賽,吳夢潔19分橫掃遼寧,點燃“國貨當自強”情懷。另一邊,上海隊靠外援泰納拉19分救主,引發“實力至上”的務實討論。這場決賽,不僅是冠軍之爭,更是中國排球未來路線的縮影。
全華班VS外援,誰才是排超的未來?
江蘇女排用一場15-3的攔網碾壓,證明了本土球員的潛力;而上海隊憑借外援泰納拉的關鍵分,展現了“金元引援”的威力。兩種截然不同的建隊思路,映射出中國排球的路線之爭:是堅持“全華班”情懷,還是走“外援引援”的捷徑?
本土培養的困境與外援依賴的隱憂
本土培養的困境
江蘇隊雖以全華班殺入決賽,但吳夢潔、唐欣等年輕球員的成長速度仍顯不足。吳夢潔的19分固然亮眼,但對比國際頂級主攻(如朱婷、博斯科維奇),她的穩定性與全面性仍有差距。江蘇隊的成功,更多依賴于團隊配合,而非個人能力的絕對優勢。外援依賴的隱憂
上海隊關鍵分外援得分占比超60%,泰納拉的強攻屢屢救主,但本土球員如仲慧、歐陽茜茜的表現被掩蓋。長期依賴外援,可能導致本土球員缺乏鍛煉機會,青訓斷層進一步加劇。
平衡外援與本土,加強青訓投入
平衡外援與本土
借鑒歐洲聯賽模式,限制外援的上場人數,確保本土球員有足夠鍛煉機會。這樣既保證了聯賽的競技水平,又為本土球員提供了成長空間。加強青訓投入
江蘇隊的成功證明,本土球員的潛力巨大。排超聯賽需加大青訓投入,培養更多“吳夢潔”。例如,建立全國性的青訓基地,引入歐洲先進的訓練體系,提升年輕球員的技術與戰術素養。
情懷與實力的碰撞
支持“全華班”
球迷為江蘇隊的本土情懷點贊:“這才是中國排球的未來!吳夢潔的19分,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支持外援
另一派認為:“外援提升了聯賽水平,何樂而不為?泰納拉的19分,證明了實力才是硬道理。”
江蘇與上海的對決,不僅是兩支球隊的較量,更是中國排球未來路線的選擇。無論是“全華班”還是“外援引援”,最終目標都是提升中國排球的整體水平。排超聯賽需在情懷與實力之間找到平衡,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