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告別漫長的冬季,隨著氣溫回暖,和煦的春光很容易讓人松懈下來了,再加上不少人對“防曬”有個誤區,以為對抗紫外線是夏天才要做的事情。殊不知,春天的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更大。
一、春季的紫外線更可怕
? 進入春季后,隨著太陽高度角的增大,白晝的增長,日照時間的增多,紫外線的照射量會驟然升高,特別是每天11點~15點這段時間。更麻煩的是,人體對紫外線的以下傷害常常被忽略:
? 一、皮膚干燥
? 皮膚剛經歷完干燥的冬季,尚未調整“時差”就要面對春天的陽光,容易出現皮膚粗糙、長痘、脫皮、瘙癢等狀況,這些就有可能是不注意防范紫外線的結果。
? 二、黑色素減少
? 不少人都有類似的感覺,冬天是皮膚最白的季節。這是因為皮膚捂了一個冬天,皮膚中的黑色素減少,所以膚色轉白,這也說明了皮膚對紫外線的適應性處于最低的水平。
? 黑色素是阻擋紫外線傷害皮膚的幫手,其不僅可以幫吸收紫外線,還能幫助清除皮膚內的自由基。換句話說:春天不注意防曬,皮膚可能老得更快。
? 三、紫外線更強
? 春天,地球的臭氧層含量少,缺少臭氧層對紫外線的阻擋,其中占95%以上UVA、UVB會肆無忌憚的穿透云層照射到我們的皮膚上,尤其是UVA可以穿透皮膚真皮層,加速皮膚老化。
? 而冬季較弱的中波紫外線UVB,到春天也會變得格外“囂張”,紅斑、水腫、水泡等等都是UVB的對皮膚短期傷害的表現。
? 春季曬黑已經是紫外線最輕的傷害,有專家指出:紫外線是皮膚表皮衰老90%的來源,除了防曬之外,怎樣修復光老化同樣是大家在春季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我國的光老化研究
? 2024年10月,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行業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在線發表了標題為《Human adipose and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itigate photoaging via TIMP1/Notch1》的研究論文,報告了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如何通過TIMP1/Notch1減輕光老化。
? 文中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還是抵御外部環境因素,尤其是陽光紫外線(UV)輻射的主要屏障。相對于 UVA,UVB 對皮膚的穿透力較弱,但傷害更大。皮膚暴露于 UVB 會增加各類皮膚病的風險,導致曬黑和炎癥反應,包括短期內發紅和起泡。
? 從長遠來看,UVB 還會導致光老化,包括皺紋、屏障能力與彈性下降,以及增加致癌的風險,比如基底細胞癌、角質細胞癌、皮膚鱗狀細胞癌與黑色素瘤。
? 細胞外囊泡(EV)是細胞分泌的具有膜結構的囊泡,分為外泌體、微囊泡和凋亡小體。外泌體是其中關鍵的一種,直徑為30~150nm,具有完整膜結構。
? 細胞外囊泡(EV)具有蛋白質與微小核糖核酸(miRNAs)等功能成分,其表現出不同的大小、貨物成分與表面標記,并且在生理與病理條件下可從細胞中普遍釋放。
? 近年來,關于 EV 能夠介導細胞間的通訊,并且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中顯示出巨大的前景,因此受到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科研團隊旨在研究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MSC-EV)對角質形成細胞與成纖維細胞、重建全層皮膚光老化模型,還有體內光老化裸鼠的影響。
? 另外,該團隊還通過 EV 蛋白質組學以及 RNA 測序研究了潛在的分子機制。具體而言,研究團隊確定了 MSC-EV 貨物中的關鍵蛋白質成分 TIMP1,其主要介導 MSC-EV 的抗光老化作用。
? TIMP1 是 TIMP 家族的糖蛋白,該家族包括了 4 種類型的蛋白酶抑制劑,稱為 TIMP1-4。TIMP1 能夠直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 (MMP) 與解整合素、金屬蛋白酶 (ADAM) 的活性,進而調節 ECM 蛋白水解與基質重塑。
? 科研團隊的研究結果還表明,Notch 信號通路在皮膚光老化過程中,表現出顯著的改變,而使用 EV 治療會影響到這類變化。Notch信號對細胞譜系選擇、表皮穩態與皮膚功能都至關重要。
? 皮膚中的 Notch 信號通路促進了角質形成的細胞分化,并最終形成皮膚屏障,而毛囊中的 Notch 平衡其增殖與分化。研究結果表明了 MSC-EV 能夠作為納米治療劑,并可通過 TIMP1/Notch1 通路挽救 UVB 誘導的皮膚光老化。
?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結果強調了細胞外囊泡可通過抗炎作用、皮膚基質重塑與抗衰老特性呈現的治療作用。從機制上講,蛋白質組學分析表明了 TIMP1 在細胞外囊泡的高度表達,并發揮與 MSC-EV 類似的作用。
? TIMP1 在介導了 MSC-EV 的治療作用中起著關鍵的作用,TIMP1 有助于減輕細胞衰老、氧化應激、DNA 損傷及皮膚基質水解,隨后下調了 Notch 表達。
三、小結
? 據報道,近80%的7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患有一種或者多種需要進一步治療或者隨訪的皮膚病,這包括了紫外線誘導的皮膚病,比如老年雀斑樣痣(69.5%)、光化性角化病(22.3%)、基底細胞癌(5.0%)、黑色素瘤(0.54%)和鱗狀細胞癌(0.36%)。
? 因此,深入了解 UVB 所誘導的皮膚損傷、分子機制及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與臨床價值。目前,雖然有幾種改善光老化的傳統方案,這包括了使用類視黃醇、抗氧化產品或者光學療法。
? 可惜的是,這些方案并不總是有效,或者會引起副作用,比如過敏或者刺激。因此,需要挑選一種副作用少的有效方案。
? 以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和外泌體為主的方案,目前已經走出實驗室,并以安全性的優勢逐漸獲得更多求美者的信賴,2025年很可能會是其井噴的一年。
注:以上圖文內容來源網絡,僅供學術交流,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