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周圍分別與龍巖、漳州、潮州、揭陽、汕尾、河源等地相連。
梅州,古屬百越之地,最早的建置,始于五代十國時候的945年,當時的名字叫敬州。
后來到了宋代,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的祖父趙敬之諱,敬州便改為梅州。
梅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是客家先民南遷的最后落腳點,也是客家人衍播至海外的重要出發地。
梅州的客家人,最初始于秦朝,當時秦始皇集七國力量,發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
戰爭極為殘酷,戰后留下的近30萬秦軍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了現在客家先民的一支。
此后的西晉末年至南宋時期,因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戰亂饑荒等原因,中原地區的漢人開始大量南遷,前后經歷五次大的遷徙,南遷至贛閩粵三省邊界,最終抵達梅州一帶。
當時的朝廷把這些移民立為“客籍”,稱為“客戶”,逐漸形成了客家人這一群體。
黃遵憲在《梅州詩傳序》中記載:"此客人者,來自河、洛,由閩入粵。“
“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梅州話為客家話的標準音,保留了大量中州古韻,被譽為古漢語“活化石”。
作為客家先民南遷的最后落腳點,梅州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每座圍龍屋中,最顯赫的地方就是孔廟(文廟、學宮),這是當地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尋根謁祖、尊師敬教的重要場所。
孔姓,人口約332萬,大約是從西漢起,孔氏家族就逐漸成為了“華夏第一家”。
南宋至元代中期,孔子后裔衍圣公世系分為南北二宗。
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嫡長孫孔端友與宋高宗趙構南渡,形成了以浙江衢州為核心的孔氏南宗;
北宗尊奉曲阜孔氏家廟。
而在此之前的唐代,就有孔氏家族的其中一支南遷,融入廣州、佛山、梅州等地,并逐漸形成影響力。
這其中,廣州城區東部暹崗村,有3000多孔姓人口,村里保存有乾隆年間重修的“圣裔宗祠”及雍正三年的“優免定案碑記”。
番禺區鐘村街詵敦村的天南圣裔祠,始建于雍正初年,其祠額為清進士、福建巡撫潘思榘所書。
如今,走進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可以近距離感受長樂學宮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歷史底蘊,這座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的宮殿,是嘉應州(今梅州市)最大學府之一,也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和當地人們聊天,我們問孔子是不是最厲害的客家人,得到的答案卻是楊世略,隋唐時期的俚僚大首領,一度占領整個粵東地區。
如今,學術界也有爭論,認為客家人的祖先是俚僚畬瑤,不是中原衣冠士族南下的后裔。否則,數以百萬計的嶺南土著去哪了?廣東梅州客家人主要是古越人和古楚人后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